刘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2014-2018年青岛市脑卒中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描述青岛市2014-2018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青岛市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系统"。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计算标化发病和死亡率,计算年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4-2018年青岛市共报告脑卒中发病104 031例,脑卒中的粗发病率为261.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6.19/10万;死亡42 751例,粗死亡率为107.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289.25/10万和234.15/10万;死亡率:116.32/10万和98.73/10万。均为P<0.001),农村高于城市(发病率:269.08/10万和235.44/10万;死亡率:123.82/10万和51.37/10万。均为P<0.001)。男、女发病率APC分别为3.46%(P=0.991)和3.36%(P=0.820)。男性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1.01%(P=0.008)。发病和死亡的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72.95%、56.14%),发病和死亡的季节以春冬季为主(26.35%、30.05%)。结论脑卒中是影响青岛市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 孙晓晖刘艳杨峰侯炳辉孟迪罗亭亭曹艳汪韶洁李斐斐宁锋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 锻炼频率对老年人实验室健康指标影响的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横断面设计下,锻炼频率对老年人实验室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市某区某街道全年自愿参加体检的64岁以上共6 889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其血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的相关指标和空腹血糖,同时收集其锻炼频率及其他生活习惯如饮食、吸烟、饮酒情况。结果无锻炼的老年人占75.9%,荤素均衡饮食习惯为主的老年人占99.2%,有不良的吸烟行为或经常或每天饮酒的低于10%。调整年龄和性别及饮食、吸烟和饮酒情况后,腰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锻炼频率的增加而升高(β=-0.186~0.030,P<0.05),而血小板、血清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则随着锻炼频率的增加而降低(β=0.027~0.085,P<0.05)。即使调整每次的锻炼时间和坚持锻炼的年限,上述趋势仍没有改变。结论在横断面设计的调查研究中,锻炼频率不宜作为评价老年人运动与其健康效应关联的指标,更多的可能反映了因健康效应而被动选择了运动频率的增加。
- 段海平薛晓蕾刘艳王炳玲李善鹏逄增昌
- 关键词:老年人锻炼频率
- 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分析青岛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近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5、2000和2010年青岛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7~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5、2000和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均有P〈0.05);同一年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均有P〈0.0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均有P〈0.05);视力不良构成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重度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山东省和全国水平(均有P〈0.05)。结论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正在逐年增加,应加强健康干预。
- 段海平薛晓蕾刘艳陈暕
- 关键词: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 2009-2011年青岛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了解青岛市水痘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2009-2011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1年青岛市共报告水痘病例8 588例,年均发病率为35.32/10万,无死亡病例;市区年均发病率高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最低;发病呈现双峰特点,第一高峰期出现在3-6月,第二高峰期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例以学生为主,占52.52%;9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青岛市近几年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学校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单位,校外托管班和社会辅导班在水痘的传播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刘艳
- 关键词:水痘
- 2010年青岛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城乡差别及其10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青岛市2010年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城乡差别并与2000年数据进行比较,探讨10年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0和2010年青岛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代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并计算维尔维克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7~18岁各年龄组的城乡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年,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除了男生平均身高乡村略高于城市外,不论男女,其他指标均值都是随着年龄而增长,乡村逐渐落后于城市,9、14、15岁组男生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178、4.031,P均〈0.05),10岁组女生身高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14、15、16、17岁组男生体重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1、3.718、2.896、3.195,P均〈0.05),10、12、15岁组女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2.338、2.116,P均〈0.05);10、12、13、14、15、16、17、18岁组男生胸围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3.080、2.130、4.683、4.213、3.307、3.518、2.286,P均〈0.05),10、12、15岁组女生胸围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3.497、3.372,P均〈0.05),10、12、13、14、15、16、17、18岁组男生维尔维克指数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2.793、2.184、4.206、3.253、3.239、3.678、2.088,P均〈0.05),10、12、15岁组女生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3.637、2.902,P均〈0.05)。与2000年数据比较,除城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外,男女生的所有生长发育指标均值在2010年均有所增长。结论 2010年青岛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存在城乡差异,10年间总体生长发育水平趋于提高。
- 刘艳段海平陈暕李泽民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城乡差别
- 青岛地区2007-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7-2011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变化对疫情的影响。方法在全市18家哨点医院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的方法对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进行检测,对EV阳性而EV71和CA16阴性的标本,采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扩增和序列分析,鉴定血清型别。结果轻型病例总检出率在30.93%~61.35%之间;重症病例肠道病毒检出率在24.70%~68.25%之间;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在不同年份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存在混合感染情况,其他肠道病毒分离得到9个血清型。结论青岛地区的手足口病病原复杂,交替主导,存在混合感染,对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带来不确定性。
- 姜法春郝毕董礼艳刘艳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流行病学
- 青岛市1991-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1991-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的龋齿患病变化趋势,为加强龋齿防治工作提高参考。方法利用1991、2000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龋齿患病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19名中小学生中1991、2000和2010年乳牙患龋率分别是57.70%、49.12%和52.95%,恒牙患龋率分别是20.40%,21.50%和37.75%。结论 1991-2010年,青岛市中小学生乳龋患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恒龋患率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工作。
- 段海平陈暕刘艳魏晶
-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
- 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现状分析
- 分析青岛市中小学生1995~2010年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近措施提供依据.利用1995、2000和2010年青岛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7~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99...
- 段海平薛晓蕾刘艳陈暕
- 关键词:中等教育视力不良性别差异年龄结构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青岛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间关联
- 2025年
- 目的 探究青岛市日均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为青岛市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青岛市疾控中心提供的青岛市2010—2019年手足口病病例与中国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测量的气象数据,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气象因素,其次通过Prophet模型分析手足口病发病和气象因素的周期性与趋势,最后采用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量化滞后效应。结果 研究发现,当青岛市日均气温在23~30℃范围内,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对风险(RR)显著上升,日均气温到达30℃时RR达到峰值约2.2。当相对湿度在70%~90%区间时,RR明显上升,相对湿度接近90%,RR达到峰值约2.5。此外,日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具有滞后性,通常滞后期约为7 d左右。日均温度高于17℃时,滞后效应导致的手足口病传播风险逐渐增大;相对湿度超过70%后,滞后期约为7 d,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强。结论 青岛市气温接近23℃或湿度接近70%时,将在一周后显著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因此,建议青岛市相关部门在这些气象条件出现时,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 刘艳张飞燕段海平赖一万贾静信雪苓
- 关键词:手足口病疾病预防
- 青岛市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全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9年全市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甲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37.09/10万,比去年(179.84/10万)上升87.44%,其中甲类无报告,乙类下降5.45%,丙类上升318.90%。结论当出现某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控制,从而遏制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波动。
- 张华强刘艳潘蓓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