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政
- 作品数:19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十堰市西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结核病药物性肝炎ALT/ALP比值分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药物导致的肝脏毒性目前仍然是现代肝脏病学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场所,结核病化疗与耐药性结核病的形成使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的10种抗结核的药物中经常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大约占7种,药物性肝病成为是较常见的药物副反应之一。我们收集了我院2005年以来所有可疑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结核病病历资料,并且对药物和药物所致的肝损伤的类型进行分析。根据ALT/ALP比值按照国际会议的标准进行,即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评价方法。将结核药物性肝病划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结果3450例结核病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中,肝功能高于参考值的平均为9.3%。按照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评价方法有30例结果符合"赫氏现象"所定义的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断,结论将各类重症药物性肝病划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刘小政
- 关键词:结核病药物性肝病症状
- 肺结核病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 2004年
-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痨病”,从远古时代就伴随着我们,是人类长期的掠夺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肺结核病的化学疗法是当今控制结核病流行、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只要严格采取合理化疗方案,
- 刘小郧刘小政杨芳
- 关键词:肺结核病抗结核药物咯血
- 十堰市结核合并艾滋病防治情况分析(2007-2011年)
- 2014年
- 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2007—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在房县和竹山县开展结核病合并艾滋病防治项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刘小郧何丽君刘小政
- 关键词:HIV结核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30 min(T0)、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时点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3+CD8-IFN-γ+T淋巴细胞、CD3+CD8-IL-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用CD3+CD8-IFN-γ+T淋巴细胞、CD3+CD8-IL-4+T淋巴细胞分别代表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D4+%、CD4+/CD8+比值A组T2、T3时点和B组T1~T3时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T2、T3时点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B组(P<0.05)。Th1%各组T2、T3时点均较麻醉前下降,C组T2、T3时点较A、B组升高(P<0.05)。Th2%A、B组T2、T3时点及C组T3时点较麻醉前明显升高,T2时点C组与B组有差异(P<0.05)。Th1/Th2比值在T3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各组均下降,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术中、术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能减缓患者术中、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下降,并能减轻术后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减轻术中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的程度。
- 李良乐文随朱立吴激波方凤玲陈浩刘小政
- 关键词:麻醉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TH细胞分化
- 2009~2010年十堰市城区综合医院肺结核病转诊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结核病防治“五率”是卫生部为如期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目标和全球结核病控制阶段性目标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综合医疗机构患者报告率和患者转诊率(如下简称“二率”);疾控机构:患者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患者家属筛查率(如下简称“三率”)。
- 何丽君刘小郧刘小政
- 关键词:肺结核病转诊
-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筛查结核病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掌握本市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结核病患病情况及发病趋势,为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及时提供医疗救治服务,阻断其对家庭及周围人群的传播。[方法]利用现有的资料,对已查出登记上报的140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140例进行胸片、结核菌素试验、痰结核菌涂片筛查结核病。[结果]在140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筛查出肺结核病3例,双重感染率2.14%。其中男性96例中筛查出肺结核病2例,女性44例中筛查出肺结核病1例。[结论]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结核病。在两项疾病排查过程中,不仅要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筛查结核病,而且还应在结核病人中筛查艾滋病,并应纳入常规发现工作。
- 刘小郧何丽君刘小政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
- 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失败后的自我改进
- 2008年
- 目的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使基层医院自建检测系统检验结果具有相对溯源性和可比性。方法应用低温保存的室间质量评价(EQA)临床化学室间质控血清回报的靶值作为具有区域相对溯源性来比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目标值,同时对参加室间质控失败项目的自建检测系统试验参数和室内质控血清靶值进行校准修正,修正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建检测系统15个项目校准修正前后的百分比差作校准修正前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分析,t 为3.63>t_(0.01)(28);结果表明,校准修正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年度同期15个项目的偏倚均值作校准修正前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分析,t 为2.75>t_(0.05)(28);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两均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质量控制为提高与评价精确度的方法,能力验证(PT)为提高准确度的评价方法;目前在没有参加 PT 评价的情况下,通过用低温保存的临床化学 EQA 质控血清校准修正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相对获得评价准确度,通过室内质控的 CV%来评价精密度,使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相对保证。
- 刘小政乔军霞李红梅
- 关键词:实验室
- 乡镇查痰点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方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设置结核病乡镇查痰点,方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就诊查痰,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乡镇卫生院对所辖区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免费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初筛,凡痰涂片阳性病人或痰涂片阴性但高度怀疑肺结核者转至县级结防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县市(区)级结防机构对确诊肺结核病人经予免费抗结核治疗。建立激励机制:每例查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经市、县两级结核病防治机构验收后给予工作人员补助9元。[结果]二年工作实施: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3973例,查痰2844例,检出涂阳病人130例,检出涂阳病人率4.57%。[结论]方便了边远的农村地区群众肺结核病人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是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 刘小郧何丽君刘小政
- 关键词:病人发现
-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药物为人类战胜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药物拮抗、毒副作用等一系列难解的问题,治病与致病并存。为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使用药物。本文就十堰地区小型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
- 何丽君刘小政刘小郧
- 关键词:处方用药配伍
- 2009~2010年十堰市城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追踪工作是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重要环节,"高发现率、高治愈率"是实现结核病控制的重要保证。
- 何丽君刘小郧刘小政
- 关键词: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