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宁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煤润湿性及其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
- 润湿性是指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转变为固-液界面的一种现象,其好坏可用固液界面接触角大小量度。本文分析了彬长矿区、上高寨和寺河的低中高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润湿特征,研究了煤润湿性对含水率的影响,以这三个地区不同含水率煤样的...
- 刘厚宁
- 关键词:煤层气
- 文献传递
- 大佛寺井田煤储层孔隙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对采自大佛寺煤矿侏罗系中统延安组4上、4#煤的煤样,采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大佛寺井田煤储层孔隙大小分布特征、孔隙类型、孔隙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大佛寺井田4上、4#煤储层孔隙度为2.70%~6.30%,以小孔为主(10~100nm),孔隙类型以墨水瓶状或细颈瓶形孔为主,孔隙成因类型均属于原生孔中的组织孔.大佛寺井田4#煤储层裂隙发育(一般为5~20μm),渗透性好,对煤层气开发有利.
- 严康白怀东刘厚宁李方晴王杰
- 关键词:煤储层孔隙特征煤层气
- 我国页岩气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被引量:2
- 2013年
-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储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是一种连续型天然气藏,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成藏机制。作为常规天然气和化石燃料的最有效接替能源已受到各国的重视。根据我国页岩气研究开发现状,对比美国研究开发状况分析了我国在页岩气研究开发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些解决方案。
- 王杰刘厚宁李方晴
- 关键词:页岩气
- 不同水分煤样吸附甲烷的极限吸附量预测被引量:4
- 2014年
- 以大佛寺4#不粘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4#不粘煤空气干燥基样和平衡水分样等温吸附实验,计算吸附势和吸附空间,得出吸附特征曲线,以期预测大佛寺4#不粘煤层中煤层气资源/储量,验证吸附理论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同1种煤样,吸附势与环境温度无关系,煤中水分大小对吸附势影响较大;实验进一步证明煤-甲烷分子之间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根据吸附特征曲线计算所得极限吸附量与常规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结果十分相近,初步证明吸附特征曲线所得极限吸附量预测煤吸附甲烷最大能力、预测煤层气资源/储量是可行的方法。
- 马东民李方晴刘厚宁王杰
- 关键词:水分LANGMUIR方程
- 煤层气直井排采初期水力模型的建立
- 2015年
- 为研究在地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煤层气井产气量的预测模型,利用Theis公式、Jacob公式对煤层气储层的导水系数、降落漏斗影响半径进行计算,利用Langmuir公式对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计算,并通过积分计算煤层气井的解吸半径。通过建立大佛寺煤层气直井排采过程的水力模型,进行单井产气量模拟,结果与实际排采曲线吻合程度较好。我们发现:不同排采阶段井底压力与产水量呈线性关系;降落漏斗影响半径与液面降深呈对数关系,与排采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在客观因素上,导水系数、影响半径对产气量的影响最大。
- 马东民钱建峰王杰王杰刘厚宁
- 关键词:排采水力模型产气量
- 山阳井田粉煤与原生结构煤孔隙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采集山阳井田5#原生结构煤与粉煤样品,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2种煤的孔隙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中孔孔容比增长最快、小孔次之,微孔孔容比减小;微孔比表面积比增加,小孔和中孔比表面积比减小,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与储存;构造作用破坏了小孔与中孔的半开放性,使其孔结构变为开放性孔,同时也使一部分孔封闭成为"死孔隙",增加了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但粉煤显微构造发育,附加微裂隙多,气体通道连通性强,同时变质气孔发育,导致渗流孔隙显著恢复,一定程度上提高煤储层的透气性,改善煤层孔隙的连通性。
- 马东民刘厚宁李萍曹石榴
- 关键词:粉煤孔隙特征
- 大佛寺井田4号煤CH_4与CO_2吸附解吸实验比较被引量:37
- 2014年
- 以迅速降低大佛寺4号煤含气量,提高地面煤层气井采收率为目标,进行CO2驱替CH4技术的实验研究。对采自大佛寺矿井40114工作面的样品,进行多个温度点柱体原煤与60~80目平衡水样的CH4与CO2吸附解吸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2在煤孔隙表面与CH4一致,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解吸过程可用解吸式描述;由热力学计算可知,柱体原煤升压过程CO2吸附热为56.827 kJ/mol,CH4吸附热为12.662 kJ/mol,降压过程CO2吸附热为115.030 kJ/mol,CH4吸附热为23.602 kJ/mol,无论升压过程还是降压过程CO2吸附热远大于CH4吸附热,两种气体在煤孔隙表面竞争吸附时CO2占据优势,导致置换解吸;吸附势、吸附空间计算验证了这个结论;利用CO2驱替CH4技术,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理论依据充分可行。
- 马东民李来新李小平白怀东王杰刘厚宁李方晴
- 关键词:解吸吸附热
- 我国煤层气规模开采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2013年
- 我国政府自2006年起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推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扶植和鼓励政策,这些政策在过去几年里有力的推动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但是并未完成"十一五"规划地面抽采50亿m3的目标。通过分析,文章指出产权叠置、管网匮乏、技术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是限制煤层气规模开采的主要问题。
- 刘厚宁李方晴王杰
- 关键词:煤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