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文强

作品数:101 被引量:1,325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土壤
  • 17篇施肥
  • 17篇
  • 16篇水稻
  • 13篇养分
  • 10篇小麦
  • 8篇烤烟
  • 6篇氮肥
  • 6篇烟草
  • 6篇水稻生长
  • 6篇土壤PH
  • 6篇轮作
  • 6篇钾肥
  • 6篇肥料
  • 5篇有机肥
  • 5篇施用
  • 5篇紫花
  • 5篇紫花苕
  • 4篇蔬菜
  • 4篇作物

机构

  • 94篇四川省农业科...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四川省烟草公...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西省农业厅
  • 1篇四川省绵阳农...
  • 1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夹江县农业局
  • 1篇四川省烟草公...
  • 1篇绵阳市国土资...
  • 1篇彭州市农业局
  • 1篇简阳市农业局
  • 1篇四川省烟草公...
  • 1篇四川省烟草公...

作者

  • 96篇冯文强
  • 67篇秦鱼生
  • 61篇涂仕华
  • 38篇喻华
  • 23篇廖鸣兰
  • 22篇王昌全
  • 21篇樊红柱
  • 20篇陈琨
  • 19篇孙锡发
  • 17篇曾祥忠
  • 12篇陈庆瑞
  • 7篇庞良玉
  • 6篇赵晶
  • 6篇甲卡拉铁
  • 6篇林超文
  • 6篇张冀
  • 4篇陈远学
  • 4篇李逢雨
  • 4篇张庆玉
  • 4篇刘禹池

传媒

  • 2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Agricu...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西南地区作物...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宁夏农林科技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处理对冬水田土温、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式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增产2.71%。
陈琨秦鱼生喻华冯文强高原涂仕华
关键词:水稻分蘖动态
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磷钾配施的4个氮肥处理中,施用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施(NH4)2SO4和NH4Cl处理,施NH4NO3处理水稻产量最低。与施(NH4)2SO4、NH4NO3和尿素处理相比,施NH4Cl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对Cd的吸收,并促进Cd由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其他3种氮肥对水稻秸秆和籽粒中Cd含量的影响效应相当。适量尿素[0.2g(N)·kg-1]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而不施尿素和高量尿素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研究表明,在Cd污染的水稻土上,采用抗Cd污染的水稻品种和优化肥、水管理措施,可使稻米中Cd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大米的限量指标。
甲卡拉铁喻华冯文强秦鱼生赵晶廖鸣兰王昌全涂仕华
关键词:氮肥水稻产量镉含量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Micr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Purple Soil被引量:2
2012年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urple soil at the 0-20 cm topsoil in a 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 [Method] Soil micro-morphology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under a single polarizing microscope. [Result] For the CK (no fertilizer) treatment, soil structure was dense with little porosity developed. Its soil microstructure was poor, sandy fabric-granular fabric. After continuously applie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ly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the soil particles did not evolve into soil structures and formed little porosity. The microstructures of soil in N, NP and NPK treatments were porphyroskelic fabric-fine sandy granular fabric,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oil in CK treatment. Adding manure obviously improved the quantity of groundmass and endowed the soil a loose structure and plenty porosity, enriched animal and plant residues, and well-formed iron-manganese nodules and humus ma- terials, all resulting in better micro-aggregates development. The type of soil microstructures in MNPK treatment was pectized-compacted takyric fabric-intertextic fabric, the best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Conclusio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oth or- 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purple soil, enhance soil fertility and achieve soi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秦鱼生涂仕华冯文强陈琨樊红柱
关键词:MICROSTRUCTUREMICRO-MORPHOLOGY
小麦营养限制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小麦在灰潮土和黄红紫泥土的营养限制因子。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上,施Cl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灰潮土上,Mn、Cu是小麦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在黄红紫尼土,Zn,Mn,Mo,B是其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
涂仕华冯文强
关键词:小麦灰潮土施肥
氮磷钾配施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干制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以干制辣椒品种辣丰3号为材料,采用非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干制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种植辣椒的氮、磷和钾养分最佳配比(N-P2O5-K2O)为205~225-125~135-210~225 kg/hm2,该肥料配比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氮(N)、磷(P2O5)和钾(K2O)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5.6、11.4和11.5 kg/kg。产量最高时干鲜比值最大,利于干制,但高产时辣椒中的Vc和氨基酸总量均较低。
喻华秦鱼生冯文强樊红柱涂仕华
关键词:平衡施肥辣椒
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根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田间试验对8个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根和根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碱性紫色土上,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的根长、根干物质重、根瘤数和根瘤鲜重差异显著。磷、钾和微量元素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光叶紫花苕的生长前期,不施氮会促进根伸长、根干物质量的增加、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增加,在生长中后期需要补充氮素满足生长。同时,根据地上和地下生长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根干重和单株干重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3,根干重对单株干重直接作用的通径系数为0.7220。根据结果可推知,光叶紫花苕的生长过程中磷钾肥很关键,氮肥前期可不施,中后期要适量施用氮肥,会促进根和根瘤的生长,同时提高光叶紫花苕的产量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张庆玉杨玉敏庞良玉张冀田丽雷建容冯文强
关键词:光叶紫花苕施肥根瘤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线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通过田间露地栽培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与化肥施对线辣椒产量、养分吸收、营养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四川线辣椒的肥料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较全化学肥料平均增产10.70%,其中与猪粪配施增产15.34%,与油枯配施增产14.86%。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对线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其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较全化肥提高2.13 g/kg,其中以配施猪粪和油枯分别增加20.92%和15.82%。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施的辣椒果实硝酸盐平均含量较全化肥处理低74.57%,其中油枯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因此,线辣椒优质高产生产最适宜的有机肥料种类为猪粪或油枯,而且与化学肥料配施效果最佳。
陈琨喻华冯文强涂仕华秦鱼生
关键词:有机肥辣椒
不同有机物料与石灰对小麦吸收镉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不同有机物料、石灰及有机物料与石灰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小麦产量随猪粪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石灰用量超过一定数值后则显著降低小麦产量;而其他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增、减作用不显著。施用高量猪粪(Z4)或石灰+低量猪粪(Z2)能显著降低小麦对镉的吸收,使籽粒的镉浓度降至国家食品镉污染限量标准(GB2762-2005)以下。所有石灰+机物料处理都比对照处理明显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镉,但籽粒中的镉浓度都未达到国家食品镉污染限量标准。在受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施用高量猪粪或猪粪配施石灰,表现为显著的负交互作用,对控制小麦对镉的吸收以及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都有显著的效果。石灰与泥炭或活性炭配合施用表现为正的交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对镉的吸收。
詹绍军喻华冯文强秦鱼生廖鸣兰王昌全涂仕华
关键词:有机物料石灰小麦
镁、锰、活性炭和石灰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镉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石灰、硫酸镁、硫酸锰和活性炭不同用量以及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适量的硫酸镁、硫酸锰或与石灰配合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单施石灰或与活性炭配合施用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CK)相比,所有处理秸秆产量均下降。施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且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低量硫酸锰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高量反而增加小麦对Cd的吸收。石灰、活性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都能明显减少小麦对Cd的吸收,但籽/杆中Cd比却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面喷施硫酸镁对降低小麦吸收镉的效果与土施相当,但叶面喷施硫酸锰却比土施硫酸锰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的镉浓度与吸收量。硫酸镁与硫酸锰,或石灰、硫酸镁和硫酸锰3种物质配合施用,对小麦籽粒镉浓度和吸收量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抑制小麦体内镉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具有显著效果。
周相玉冯文强秦鱼生喻华廖鸣兰刘禹池王昌全涂仕华
关键词:活性炭石灰小麦
水稻不同基因型对铅镉吸收能力差异的研究被引量:41
2008年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四川20个水稻育种材料(其中保持系和恢复系各10个品系)对外源污染物铅(Pb)、镉(Cd)的吸收能力及这两种重金属在稻草和稻米中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Pb或Cd胁迫下,水稻不同基因型对其吸收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验材料中,最不易受Pb污染材料为Y11,稻米未检出Pb,其稻草中的Pb最不易向子粒转移;最不易受Cd污染的材料为Y16,稻米含Cd0.15mg·kg-1,含量低于无公害大米标准(NY5115-2002)。最易受Pb污染的材料分别为Y07和Y17,而最易受Cd污染的材料分别为Y07、Y05和Y17。稻米对Cd的富集能力大大高于对Pb的富集能力。恢复系抗Pb或Cd污染的能力优于保持系。
冯文强涂仕华秦鱼生熊洪徐富贤孙锡发廖鸣兰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保持系恢复系精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