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倬健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89年~2008年海门市女性乳腺癌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掌握海门市女性乳腺癌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研究海门市1989年~2008年间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分析统计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结果:1989年~2008年海门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6.75/10万,调整死亡率为4.15/10万。该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20年间上升了62.62%,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死亡居女性各类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该资料显示女姓乳腺癌的死亡有两个年龄段高峰,即55岁组和80岁组。结论:海门市乳腺癌死亡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
- 倪倬健王寒松陈燕熙
- 关键词:乳腺癌女性死亡率
- 海门市2001~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状况与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掌握海门市肿瘤发病状况及变化动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海门市2001~2007年肿瘤病例的发病特征及趋势。[结果]2001~2007年所有部位肿瘤年均发病率296.09/10万,中调率158.89/10万。男性胰腺癌、女性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幅度在100%以上。男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脑和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肺癌,女性的胰腺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女性的肝癌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海门市2001~2007年肿瘤发病谱有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变化。
- 王寒松黄培新唐锦高倪倬健钱雪峰周香
-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流行病学
- 海门市35岁以上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了解 3 5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政府行政干预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社区中常住居民 62 40名 ,进行问卷答题。结果 :居民总吸烟率为 2 4.84% ,现在吸烟率为2 1 2 5 % ,经常吸烟率为 19.62 % ,重度吸烟率为 11.5 7% ,被动吸烟率为 3 1.17% ,戒烟率为 14 .45 % ;吸烟率、吸烟量、吸烟开始年龄及吸烟类型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经济收入等影响。结论 :控制吸烟 ,减少危害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 江建华倪倬健王寒松朱国华
- 关键词:吸烟行为流行病学
- 海门市1989-2011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趋势预测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未来30年将可能成为慢性病的"井喷"时期。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2005年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为2.36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9%,其中慢性病所占比例为65%,相当于当年GDP的8.4%。按此趋势预测,到2020年,慢性病经济负担将上升到73%,
- 陈燕熙倪倬健钱雪锋唐锦高
-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疾病经济负担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老龄化
- 海门市1999年~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调查江苏省海门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状况 ,为制定卫生规划、恶性肿瘤防治计划与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科学的信息。[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对全市1999年~2000年426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年均发病率为205.74/10万(男270.06/10万、女142.47/10万)、中国标化率为133.26/10万(男177.87/10万、女90.91/10万)、截缩标化发病率为263.23/10万(男349.73/10万、女177.64/10万)、累积率为19.08%(男26.66%、女12.30%)。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 ,这5种肿瘤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53% ,其中男性占83.25%、女性占64.04%。[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 ,是当前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 王寒松江建华倪倬健朱国华
- 关键词:肿瘤发病率流行病学
- 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海门市社区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状况 ,为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 2 5个社区中 35岁以上的 6 2 40名常住居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现患率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 2 0 .96 % ,标化率 17.37% ,其中已知高血压患病率为 6 .49% ,新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 14.47%。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 2 .6 4%、 0 .79%、 1.14%、 1.0 4% ,其标化率依次为 2 .0 8%、0 .6 0 %、 0 .96 %、 0 .99%。结论 :五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 江建华倪倬健王寒松朱国华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 海门市农村九十岁以上老人死亡情况分析
- 2000年
- 倪倬健杨士泉
-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
- 不同年代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改革开放前、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早期3个不同年代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对不同年代人口出生与增长、儿童死亡率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全死因顺位、生命质量指数进行比较,分析3个不同年代农村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显示海门农村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70年代末期的平均7.77‰降为-2.03‰,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期望寿命2006年分别比1993年、1978年提高3.66岁和7.55岁;生命质量指数2006年比1978年上升9.19个百分点,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跃升全死因顺位的第1、第2位。[结论]海门农村人群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低出生、老龄化、城市化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卫生部门应及时调整卫生策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
- 陆卫根倪倬健
- 关键词:农村居民
- 1990~1999年海门市人口与死亡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王寒松陆卫根倪倬健朱国华
-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老龄化人口资料
- 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于2016年1—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海门市9224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饮食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26例调查对象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31.72%,高血压(17.22%)、颈椎病(5.25%)、慢性胃炎(4.48%)的患病率较高。在慢性病患者群中,多病共存患者为910例,占31.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40~59岁OR=18.140,≥60岁OR=83.158)、已戒烟(OR=2.959)、超重(OR=1.274)、肥胖(OR=1.880)及中心型肥胖(OR=1.458)与多病共存患病高相关(P<0.01);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4000元OR=0.735,>4000元OR=0.76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OR=0.533,高中及以上OR=0.641)、体育锻炼(OR=0.594)、食用油脂适中(OR=0.815)与多病共存患病低相关(P<0.05,P<0.01)。结论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较严重,提示应将年龄≥40岁、已戒烟、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作为多病共存的重点监测对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人群合理膳食。
- 万敏杨超陆鸿雁倪倬健杨立刚孙桂菊
- 关键词:慢性病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