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
- 作品数:39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更多>>
- 关怀生命的语文美育探寻被引量:11
- 2014年
- 语文美育与语文智育、语文德育共同构成了语文教育。语文美育以其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情感生命的丰富与提升、生命意义的建构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形式化、肤浅化,严重扭曲了人们对语文美育的理解。同时,语文教育界对诗意语文、语文味的追求,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语文教育界对真正的语文美育的渴求。在语文美育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必须转化为意象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敞现。
- 余虹
- 关键词:美育语文语文美育生命意义
- 《鸿门宴》综述:横向整合,以读促写被引量:1
- 2015年
- 《鸿门宴》(以下简称《鸿》)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一改传统以时间顺序来记录史实的体例,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记录历史,编写史书,开启了史传散文的先河,使《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余虹刘玲玲
- 关键词:《鸿门宴》以读促写《史记》中国历史纪传体通史
- 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语文新课标对阅读及阅读教学作了新的定位: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对话成为语文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规定。目前,由于对对话肤浅甚至歪曲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对话出现了不少误区,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对话理论出发,通过对对话和阅读对话本质及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阅读教学中阅读对话的有效性策略。
- 余虹
-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
- 华藏世界:佛家审美境界之一
- 2019年
- 华藏境界是华严宗所追求的宗教境界,也是中国佛家有代表性的审美人生境界之一。从佛教视角论,华藏世界之美:一美在华藏世界庄严绚丽之相;二美在华藏世界所蕴含的圆融无碍的深邃之理。华藏世界是相与理的统一,是理相融通互摄的结果。从美学角度论,华藏世界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在其庄严美妙的形象世界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出审美人生境界的诸多特质。本文从华藏世界的庄严华美与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两个层面剖析华藏世界的审美特质,揭示华藏世界作为审美人生境界的丰富内蕴。
- 余虹
- 关键词:华严宗佛教审美境界
- 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被引量:4
- 2006年
- “心性论”是中国释道二教宗教美学的本体论,其核心范畴“心”是建构其宗教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释道二教皆强调以现实人心为出发点,以回归清虚本心,了脱生死,获得人生自由为归宿,体现出浓厚的人生审美化的特点。从美学的角度来剖析禅宗和全真道的“心性”之美,可以揭示中国宗教人生审美化的特征。
- 余虹
- 关键词:心性禅宗全真
- 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2024年
- 美育以情感陶养为核心,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获得健康完美的人格。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对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再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余虹
- 关键词:学校美育基础教育德育智育正确价值观
- 语文课程“审美创造”素养的内涵探析
- 2024年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语文课程审美对象、审美路径、审美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的内涵。以语言文字及作品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审美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审美活动为路径,以丰富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与形成健康审美意识为审美目标,构成了“审美创造”的素养体系,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美育价值。
- 余虹米禧
- 关键词:语文课程审美创造
- 语文课程的本体性探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由来已久,尽管课标层面明确强调二者的统一,但是教学实施层面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近来,回归语文本体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把语文课程的本体狭隘地界定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本文从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探究语文课程之本体性。尤其在教学层面,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种价值取向——认知取向、审美取向、技能取向,力图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教学层面的整合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余虹
- 关键词:语文课程本体性语言运用
-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被引量:4
- 2020年
- 现实主义解读的思维惯式使不少教师面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时一筹莫展。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重新把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纳入教材,如何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例,从现代主义文学的共性特征:荒诞、异化与象征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解读,力图为一线教师提供方法借鉴。
- 余虹
- 关键词:荒诞异化《变形记》
- 生命世界的辩证法——基于行动元理论解读《老人与海》
- 2024年
- 从行动元理论解读《老人与海》,发现这篇小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作品主题,蕴藏着对生命存在的三个维度思考,即个人总是置身于竞生、依生、共生的生命世界中。老渔夫和鱼之间是主体与客体的竞生关系,陆地与老渔夫之间是社会与个人的依生关系,大海与男孩之间是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这三个维度、三组关系交织一体,呈现出生命的丰富与赓续的精彩;而这正是《老人与海》所展示的生命世界的辩证法。
- 董赟余虹
- 关键词:行动元生命世界辩证法《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