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玲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诺孕酮与甲地孕酮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比较甲诺孕酮(NOM)与甲地孕酮(MG)对K562耐阿霉素(ADM)细胞株(K562/ADM)mdr1基因的调节。方法应用细胞培养、MTT比色、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流式细胞技术进行分析。结果NOM确有逆转作用,逆转活性与MG相似,并可下调mdr1表达,调节呈时间依赖性。结论NOM可明显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K562/ADM的MDR,因其毒性作用轻微,有可能成为较好的新型逆转剂。
- 李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朱伟萍郑云红张泰明
-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甲地孕酮阿霉素P糖蛋白
- PCR检测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3
- 1999年
- 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是当今肿瘤病理学上最感棘手的问题。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外,分子水平的诊断已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ML中出现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已为大家所熟悉,并被用于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基因重排经典的检测方法...
- 田晓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7p杂合性丢失
- 1996年
- 采用AB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了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17p杂合性丢失(LOH)的情况,发现12例发生LOH,阳性率为25.0%,尤其是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中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非DLCL中的17.5%(P<0.01),提示17pLOH与NHL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LOH与突变型p53的表达也有相关性,在有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NHL中LOH为66.7%,在无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NHL中LOH为33.3%(P<0.05)。作者认为,在国人NHL中可同时存在p53突变和17pLOH,与NHL中DLCL的发生和发展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 陈岗许良中许凯黎何开玲朱雄增
- 关键词:NHL淋巴瘤P53基因突变
- 紫杉醇对三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体外作用被引量:2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抗癌新药紫杉醇对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显微镜、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分析等方法 ,在体外观察了抗癌新药紫杉醇对 3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株Jurkat (T细胞淋巴瘤 )、BJAB (B细胞淋巴瘤 ,EBV阴性 )及Raji(B细胞淋巴瘤 ,EBV阳性 )的作用。结果 紫杉醇对 3株淋巴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但敏感性及程度不同。以Jurkat最为敏感 ,在一定剂量和作用时间范围内 ,主要表现为发生了细胞凋亡 ;BJAB次之 ,先发生G2 /M期阻滞 ,继而发生细胞凋亡 ;Raji最不敏感 ,主要表现为G2 /M期阻滞 ,仅部分细胞进入细胞凋亡。结论 紫杉醇是淋巴瘤治疗有价值的化疗药 ,其敏感性可能随肿瘤类型、有无EB病毒感染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而异。
-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抗肿瘤药淋巴瘤细胞系紫杉醇体外作用
- 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非组蛋白的研究
- 1995年
- 制备SLNILC和NMLC染色质,用6%~12%梯度胶的SDS-PAGE分离SLMLC和NhLC染色质NHCP。结果表明:SLMLC染色质含有130KD、120KD、110KD、94KD、57KD、37KD相关的NHCP,它们分别位于不同处理的SLNILC染色质样品中;免疫化学分析显示:NMLC与重吸收后的抗SLMLC抗血清不产生阳性带,而经不同处理的SLMLC染色质样品与这种抗血清仍显阳性条带。这些结果表明:SLMLC和NMILC染色质NIICP存在差别,这些相关的NHCP可能与SRS-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 钟叔平何开玲
- 关键词:淋巴瘤非组蛋白染色质免疫化学
- 用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被引量:7
- 1999年
- 用PCR方法检测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正在成为B细胞淋巴瘤基因诊断的有效手段。与Southern分析法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优点:快速简便,标本用量少并可用于石蜡切片,无放射性危害等。PCR所用引物是辨认IgH基因可变区(V)和连接区(J)中存在的相对保守...
- 田晓峰许良中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何开玲
-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基因重排
- 紫杉醇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抗微管药物紫杉醇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 ,并进一步研究bcl 2基因家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Jurkat细胞 ,观察其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DNA含量的改变并作DNA片段分析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观察在紫杉醇作用过程中凋亡调节基因bcl 2家族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能抑制Jurkat细胞生长 ,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 ,主要引起细胞凋亡 ,并显示剂量和时间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bax转录及蛋白表达增加 ,并出现bcl xs的转录。结论 紫杉醇能特异地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这为紫杉醇应用于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并为研究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提供了极好的模型 ,bax和bcl xs参与了紫杉醇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张太明朱伟萍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紫杉醇细胞凋亡细胞株JURKATT细胞淋巴瘤
- 淋巴瘤凋亡调节基因bcl x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x 在淋巴瘤细胞凋亡调控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 例新鲜标本和109 例存档蜡块( 均包括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T、B常见类型淋巴瘤)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和免疫组化枸橼酸微波ABC法分别观察bclxmRNA 和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RT- PCR 显示30 例新鲜标本中均有bclx 的转录,其中29 例可见bclxl 条带,13 例出现bclxs 条带,bclxl 的强度均强于bclxs。免疫组化显示109 例中97 例bclx阳性,呈胞质内细颗粒状,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bclx 呈弱阳性,主要为滤泡中心及滤泡间区细胞阳性,而套细胞为阴性;淋巴瘤细胞常为弥漫强阳性,各类型淋巴瘤染色分数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 0.05) ,但各类型淋巴瘤间染色分数和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bclx 在淋巴瘤中呈活跃转录及蛋白高表达,主要以抑制细胞凋亡的bclxl 形式存在。bclx 的蛋白表达特征可能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朱雄增朱伟萍张泰明
- 关键词:淋巴瘤MRNA免疫组织化学BCL-X
- 甲诺孕酮和屈洛昔芬对K562/A02细胞株多种耐药机制的调节被引量:18
- 1999年
- 目的研究甲诺孕酮(NOM)和屈洛昔芬(DRO)对K562/A02细胞株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调节。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NOM和DRO均可明显提高K562/A02细胞株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内ADM积累量。可显著下调mdr1、GSTπ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opoⅡα基因表达。K562敏感株的GSTπ基因表达同样被抑制。都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MRP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M和DRO可明显逆转K562/A02细胞株对ADM的耐药性。NOM与异搏定逆转强度相似;两药对mdr1、GSTπ和TopoⅡα基因表达均有明显调节作用。调节呈时间依赖性。
- 李杰许良中何开玲朱雄增郑云红夏鹏陈瑛
- 关键词:屈洛昔芬K562细胞系MDR多药耐药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经病理明确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用法: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持续14 d,休息7 d,每21天重复,奥沙利铂85 mg/m2d1,至少用药二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化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CR 4例,PR 14例,SD 11例,PD 7例,客观有效率50%,肿瘤控制率8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TP 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1.4个月。生活质量改善30例。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该方案中获益,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应用方便。
- 嵇晓艳何开玲张明雷
-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老年晚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