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扬
- 作品数:35 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十五”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四例被引量:3
- 2006年
- 王海斌王黔于扬谢海涛沈祖楹
- 关键词:术后精神障碍术后并发症胃癌患者外科术后
- 结肠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肺耐药蛋白的表达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结肠癌和32例癌旁相对正常结肠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结肠癌中MRP的阳性率为41.18%(21/51),32例癌旁相对正常结肠中MRP的阳性率为18.75%(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RP的表达与结肠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腺癌的阳性率为90.00%(9/10),中分化腺癌的阳性率为79.66%(23/29),高于低分化腺癌20.00%(1/5)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肠癌中MRP与LRP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结肠癌中MRP和LRP均为高表达,两者均可能是结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且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临床上检测这2种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对化疗药物的选择。
- 刘尚国沈祖楹于扬
- 关键词:结肠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肺耐药蛋白
- 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例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早期均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例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5例予以谷氨酰胺强化;5例肠瘘初期均加用了生长抑素。5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经非手术、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治愈,治愈率为100%;死亡0例。结论十二指肠瘘经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液回输、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等治疗和先进的影像学辅助设备处理以及精心护理,可促进十二指肠外瘘愈合。
- 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张云张燕吴燕菊胡咏荷刘兴英
- 关键词:十二指肠瘘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
- 胃肠道间质瘤33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王海斌王黔谢海涛高荣君于扬
- 关键词:间叶瘤软组织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 21例胃癌患者^(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的早期观察
- 2006年
- 王黔于扬王海斌谢海涛沈祖楹
- 关键词:胃癌患者植入治疗早期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吻合口愈合
- 纤支镜在巨大甲状腺病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附10例报告)
- 2003年
- 巨大甲状腺病变往往发病时间长,气管环状软骨长期受压后发生退行性、纤维性变,至使病人常常有气管狭窄、软化和移位,导致在治疗中遇到麻醉插管困难和术中术后发生窒息、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
- 王黔于扬赵代伟沈祖楹杨国辉廖景峰
- 关键词:外科治疗纤维支气管镜
- 9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99例GIST病例资料。结果:1)GIST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以60岁以上最多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2)胃间质瘤好发于胃底和胃体。3)术前胃镜、上腹CT、超声内镜等有助于提示诊断,但最终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其中DOG-1、CD117是目前诊断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其他CD34、SMA、S-100等可协助鉴别诊断,CEA对胃间质瘤的诊治无价值。4)手术仍是目前胃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肿瘤可局部切除,手术切缘距肿瘤3 cm已足够;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胃大部切除,必要时行全胃切除;若侵及其他脏器,应争取一并切除;因淋巴结转移极少见,故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 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外科手术
- 胃癌术中黏膜下注射5-Fu行淋巴化疗后胃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王海斌王黔于扬谢海涛李胜春
- 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结胃切除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 β 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S -P(S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 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组织、4 0例甲状腺腺瘤和 39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 β 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 结果 :β catenin在 4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正常阳性表达 ,在 4 0例甲状腺腺瘤中异常表达率为 5 7.5 % (2 3/ 4 0 ) ,在 39例甲状腺癌中异常表达率为 10 0 % (39/ 39)。APC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正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40 / 4 0 )、97.5 % (39/ 4 0 )和 97.4 % (38/ 39)。结论 :β caten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正常阳性表达 ,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呈异常表达 ,甲状腺癌异常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 ,两者异常表达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0 5 )。APC蛋白表达在甲状腺正常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未发现显著差别 (P >0 .0 5 )。
- 董泾青沈祖楹于扬赵代伟刘茂玲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
- 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问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koth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 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min比(196.2±54.3)min和(228.5±67.7)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ml比(170.5±61.5)ml和(188.5±76.7)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 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
-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