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烁视野检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闪烁视野检查通过闪烁光刺激检测视网膜功能,包括3种检查方式:闪烁对比度调制、闪烁临界融合频率和基座亮度闪烁。3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闪烁视野检查在早期青光眼诊断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类疾病诊断方面也有其优势。随着对闪烁视野检查的深入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本文就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于丰萁王大博
- 关键词:视野检查法光刺激视知觉青光眼黄斑变性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的变化及手术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病例为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9眼,对26眼临床前期或房角检查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3眼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对有青光眼发作史的所有患眼联合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随访3mo~2a。结果:术后47眼视力提高,2眼无变化,≥0.5者35眼(71%)。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前房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47眼眼压得到长期良好控制。2眼术后1mo眼压再次升高,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高眼压下手术的患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前房加深、眼压降低、房角增宽;但对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应同时行小梁切除术。
- 李珍李冬梅于丰萁岳靓张梅葛海峰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闭角型青光眼眼压中央前房深度
- 闪烁视野检查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学习效应及短期波动对健康人在闪烁视野检查中的影响。方法研究1组使用Octopus-900全视野计对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岛分院门诊就诊的39例未发现异常者单眼进行闪烁视野检查,并以性别分别比较平均闪烁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usion frequency,CFF),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年龄对CFF的影响。研究2组对2012年9一10月期间招募的14名健康成年人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岛分院进行CFF检测,所有受检者在1个月内共进行5次检查,其中前3次检查每次间隔15d。从第3次检查开始至第5次检查,每次间隔15min。比较CFF各次检测数值,研究学习效应对闪烁视野检查的影响,分析个体间、个体内短期波动。结果研究1组男女性别的CFF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CFF值与年龄呈线性相关,随年龄增长CFF值降低。研究2组检查时间、假阳性率及可信因子(reliablefactor,RF)在不同的检查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学习,可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假阳性率,并增加检查的RF,提高CFF平均值。结论性别对CFF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CFF值呈下降趋势。经过学习,可提高闪烁视野检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在短时间内,闪烁视野检查存在适度的波动。
- 于丰萁刘战王大博
- 便携式单兵核应急防护背囊的研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制单兵核应急防护背囊,为核事件应急条件下官兵开展紧急防护与早期处置提供装备保障。方法以核事件应急处置要求为依据,调研基层部队核应急物资装备配备使用情况,确定单兵核应急防护必备物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设置合理的放置方式和组合箱包模式,编写专用的使用说明书,并在部队试用和改进。结果该背囊由2个部分、4个模块、19种共59件器材组成,具有轻便、实用、易操作等特点,满足单兵辐射防护、早期去污和部分急救功能等核应急要求。结论该便携式核应急防护背囊弥补了单兵核应急防护装备的不足,为部队快速有效应对核安全威胁,提高官兵紧急防护和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书锋刘承军马得勋殷爱民王利于丰萁
- 关键词:核应急去污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60例8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3mo。结果:患者8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46眼,非球面晶状体39眼,多焦晶状体3眼。度数范围:-6.00~+13.00D。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5者54眼(61%),≥0.3者73眼(83%),≥0.05者83眼(9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是这一高危人群的理想术式。
- 李珍于丰萁岳靓张梅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表面麻醉
- 糖尿病伴发双眼星状玻璃体病变一例
- 2014年
- 患者,女,76岁,因“口干、多饮、多尿20年,加重1周”住院治疗,于我科会诊.查体:血压162/66 mmHg,视力右眼0.12,左眼0.5,矫正无提高.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色素正常,瞳孔等大同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散瞳后可见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混浊,晶状体核淡黄色,裂隙灯投射照法可见双眼玻璃体腔内悬浮大量黄白色结晶样颗粒,随眼球转动同向移动,转动停止后悬浮物逐渐回复原位.透过结晶样颗粒仅能隐约看到视盘及部分视网膜.
- 于丰萁刘战王金蕾
- 关键词:双眼糖尿病伴发晶状体核玻璃体腔内虹膜色素
-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短眼轴白内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短眼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手术难点和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51例(77眼)眼轴18.6—22mm,平均(21.65±0.57)mm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手术难点和并发症。随访时间:3个月~2年。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术后眼压(13.49±2.31)mmHg较术前(15.26±3.44)mmHg明显下降,P〈0.001;术后前房深度(4.07±0.22)mm较术前(2.80±0.34)mm明显加深,P〈0.001。术后视力均提高,除眼底病变和弱视者外,63眼视力≥0.5(81.82%)。后囊破裂2眼,核坠入玻璃体1眼,悬韧带断裂1眼,均经正确处理后获较好视力。长期观察全部病例无青光眼发生。结论短眼轴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加深、眼压下降。因前房浅,手术有一定难度,采取正确措施后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宜尽早手术。
- 李珍岳靓于丰萁葛海峰
- 关键词: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眼压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并发边缘性角膜溃疡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80岁,因间断发热5个月于2011年9月5日入院。住院检查p-ANCA(+),c-ANCA(-),MPO(+),红细胞(RBC)3.05×10^12/L(参考值3.70-5.40×10^12/L),血红蛋白(HGB)87g/L(120-160g/L),
- 于丰萁刘战成强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并发间断发热参考值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瘤体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观察注射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瘤体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注射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出现注射部位肿胀,1~12个月随访观察,12例患者注射局部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未出现瘢痕及挛缩表现,2例患者注射后8个月局部瘤体复发,但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并予再次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睑缘部血管瘤通过局部注射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避免了手术治疗对睑缘部生理结构的破坏.
- 于丰萁镡鲁滨
-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