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力

作品数:32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束流
  • 10篇BEPC
  • 6篇BPM
  • 5篇加速器
  • 5篇横向反馈系统
  • 4篇储存环
  • 3篇对撞
  • 3篇束团
  • 3篇VXWORK...
  • 3篇BEPCII
  • 3篇EPICS
  • 3篇HLS
  • 2篇电子对撞机
  • 2篇电子云
  • 2篇对撞机
  • 2篇正负电子
  • 2篇正负电子对
  • 2篇正负电子对撞
  • 2篇正负电子对撞...
  • 2篇束流测量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散裂中子源科...

作者

  • 29篇马力
  • 14篇曹建社
  • 9篇岳军会
  • 7篇雷革
  • 5篇王筠华
  • 4篇杨永良
  • 4篇刘德康
  • 4篇张磊
  • 4篇郑凯
  • 4篇曹建设
  • 4篇汪林
  • 3篇郭志军
  • 3篇李为民
  • 3篇王林
  • 3篇王琳
  • 3篇黄龙君
  • 3篇刘祖平
  • 3篇叶恺容
  • 3篇孙葆根
  • 3篇麻惠州

传媒

  • 7篇高能物理与核...
  • 5篇强激光与粒子...
  • 5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Chines...
  • 2篇第三届全国加...
  • 1篇核技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第二届全国计...
  • 1篇第二届全国加...
  • 1篇第八届全国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次改变聚焦强度法测量束流发射度被引量:12
2002年
就“多次改变聚焦强度法测量束流发射度” ,讨论了测量技术和测量装置的优化 ,包括薄透镜近似的合理采用 ,多点最小二乘拟合 ,截面测量靶轴向位置的优化选择 ,和测量软件系统的改进等 ,以提高发射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已将上述优化技术 ,应用于BEPC直线加速器上新建和改建的发射度测量装置 。
王书鸿叶强曹建社马力刘玉成乐琪裴国玺张嘉菲
关键词:束流发射度直线加速器
Libera BPM在BEPCⅡ调束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现代通信领域的技术革命,同样在加速器束测领域中也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数字接收机架构的数字 BPM 首先在瑞士光源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斯洛文尼亚的 Instrumentati...
曹建社马力麻惠州郭志军雷革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
文献传递
BEPCII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的梳状滤波器被引量:1
2005年
BEPCII是一个多束团、大流强的装置,由于高频腔的高次模和电阻壁阻抗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束流不稳定性。BEPCII中采用束流反馈系统来抑制束流不稳定性。横向束流反馈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电子学、信号处理电子学、反馈器件和放大器等几个部分。梳状滤波器是信号处理电子学的重要部件,利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电缆以及一个功分器和合成器构成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梳状滤波器,其梳状深度达到-41dB,使用这种梳状滤波器的横向反馈系统成功地抑制了束流中出现的不稳定性。
岳军会张磊马力曹建社
关键词:横向反馈系统梳状滤波器电缆
合肥光源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用于滤除反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以及回旋频率分量,节省反馈功率;激励条带的研制。初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反馈系统开启后不稳定性振荡得到抑制。
王筠华郑凯李为民杨永良黄龙君陈园博周泽然王琳刘祖平孙葆根马力曹建社岳军会刘德康叶恺蓉
关键词:横向反馈系统矢量运算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束流光电子不稳定性研究
2001年
高能储存环中的正电子束流辐射出光子 ,打在束流管道壁上产生光电子并形成电子云 ;多束团正电子束流与电子云相互作用 ,有可能发生的不稳定性 ,称为束流光电子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有可能在下一代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束流中发生 ,因此对这种束流不稳定性的研究 ,也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章讨论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
国智元秦庆张闯马力
关键词:束流光电子储存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电子云
BEPCⅡ BPM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基于减少光电子的要求 ,BEPCⅡ真空管道采用antechamber结构 ,TE模截止频率可能低于BPM信号处理频率 5 0 0MHz .本文主要模拟研究TE10 模对位置测量的影响 ,发现TE10 模截止频率低于 5 0 0MHz时 ,将带来束流位置测量误差 10 .1μm ;改变狭缝长度 ,在TE10 模截止频率高于 5 0 0MHz时 ,测量误差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同时 ,模拟研究了BPM尾场对束流的影响 。
袁任贤岳军会曹建设马力
关键词:BPM截止频率尾场TE模截止频率电子云
Key Technologies in Transverse Feedback System of Bunch by Bunch at HLS
2008年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most key poin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nch-by-Bunch transverse feedback system of HLS(Hefei Light Soure),such as the vector computation,the notch filter development,the data processing,the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Hilbert transform,the mode analysis,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edback kicker cavity.
王筠华郑凯李为民杨永良刘祖平周泽然王琳孙葆根陈圆博黄龙君马力曹建社岳军会刘德康叶恺容
Libera BPM在BEPCⅡ调束中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现代通信领域的技术革命,同样在加速器束测领域中也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数字接收机架构的数字BPM首先在瑞士光源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斯洛文尼亚的Instrumentation ...
曹建社马力麻惠州郭志军雷革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
文献传递
基于束流的准直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束流位置探头电中心相对于邻近四极磁铁磁中心的位置偏移,可以通过基于束流的准直技术加以确定,其准直精度可以比用传统的准直方法提高一个数量级.介绍了基于束流的准直的基本原理和在BEPC储存环上的初步实验结果,以及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项实验研究的设想.
马力曹建社汪林赵政王书梅
关键词:储存环束流准直BPM
BEPCII基于数字采样的鉴相器设计
2007年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BEPCII)中,定时系统承担的任务是对储存环以及直线的各部分设备提供同步信号,从而协调整个对撞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描述了BEPCII定时系统鉴相器的设计原理和误差分析。该鉴相器用于对BEPCII不同途径传输的两路499.8MHz信号的相位进行鉴别。采用纯数字电路,不受温度以及湿度影响。且鉴相精度在1o以内。
马振晗马力高文春
关键词:定时系统鉴相器DS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