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竹箴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宽叶缬草中1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 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2)、madolin 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 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 王金鑫韩竹箴李慧梁张卫东
- 关键词:宽叶缬草环烯醚萜P
- 莱菔子中2个新的含硫衍生物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莱菔子Raphani Semen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脂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综合应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体外调脂活性。结果从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莱菔硫代酸乙酯(1)、莱菔酸甲酯(2)、芥子碱(3)、(E)-2-(4-hydroxy-2-oxoindolin-3-ylidene)acetonitrile(4)、2-(4-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onitrile(5)、6-methoxyindole-3-carboxylic acid 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appariloside A(7)、3’,6-二芥子酰基蔗糖(8)、吐叶醇(9)、3,4-二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11)、5-羟甲基糠醛(12)、2-羟甲基-5-呋喃丙烯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两者的生源前体均为甲硫氨酸。化合物1为异硫氰酸酯和乙醇的人工产物。化合物4、6、10、11、13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一定的调脂活性。
- 杨佩雯张培良韩竹箴杨颖博吴弢
- 关键词:莱菔子含硫衍生物
- 聚炔酸类衍生物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从百蕊草中分离的到的聚炔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口腔常见疾病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 王峥涛刘畅黎万奎韩竹箴杨莉程绒绒
- 文献传递
- 药用植物宽叶缬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韩竹箴
- 蒸制三七化学成分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蒸制三七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蒸制三七70%乙醇提取物采用MCITMGEL填料-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柱色谱方法,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比对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蒸制三七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6α,12β,20E)-3,12-dihydroxydammara-20(22),24-dien-6-yl-3-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20-(R)-人参皂苷Rh1(2)、人参皂苷Rk1(3)、人参皂苷Rg5(4)、人参皂苷Rk3(5)、三七皂苷R2(6)、20-(R)-三七皂苷R2(7)、20-(S)-人参皂苷Rg2(8)、20-(R)-人参皂苷Rg2(9)、20-(S)-人参皂苷Rh1(10)、三七皂苷B1(11)、三七皂苷ST13(12)、3β,12β,25-trihydroxydammar-(E)-20(22)-ene-6-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3)、三七皂苷T5(14)、20-(S)-人参皂苷Rg3(15)、20-(R)-人参皂苷Rg3(1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蒸制三七中分离得到,对该化合物的核磁数据NMR进行了补充;化合物7对DHODH活性的抑制率为58.74%。
- 程明赛韩竹箴姜淞凡张亦云王振中王振中王峥涛杨颖博
- 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含低聚原花青素的植物原料用溶剂提取所得的粗提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除去蛋白质和多糖类杂质,之后再用下述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水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乙醇...
- 高雯夏玉叶闵旸王曙光盖春艳韩竹箴陈述增
- 文献传递
-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贯叶金丝桃降碳聚酮A(1)、α-芒柄花醇(2)、(3 R)-thunberginol(3)、2-geranyloxy-1-(2-methylpropanoyl)-phloroglucinol(4)、4,6-dihydroxy-2-O-(3″,7″-dimethyl-2″,6″-octadienyl)-1-(2′-methylbutanoyl)benzene(5)、norhyperpalum G(6)、garsubellin A(7)、garsubellin B(8)、(2″R/S)-kellerine C(9)、kobusone(10)、圣草酚(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在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张亦云韩竹箴张倩王佳程明赛王振中杨颖博肖伟
- 关键词:贯叶金丝桃化学成分
- 落花生枝叶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落花生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落花生枝叶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本实验主要研究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4个降倍半萜类化合物:落花生苷A(arachiside A,Ⅰ)、狗筋蔓内酯(cucubalactone,Ⅱ)、长春花苷(roseoside,Ⅲ)、柑橘苷A(citroside A,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落花生苷A(arachiside A),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何晶晶解静韩竹箴邵衣慈钱伏刚
-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激动剂研究进展
- 2025年
-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激活通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糖脂代谢、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内源性信号分子表达,在代谢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多个针对TGR5的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由于不良反应明显,大规模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现将TGR5激动剂按内源性胆汁酸类、合成小分子药物和天然产物激动剂三类进行阐述,并针对TGR5靶点对天然产物结构优势进行分析,意在挑选合适的天然活性物质做作为先导化合物,为开发高效低毒的TGR5激动剂提供思路与参考。
- 李占山宫思邈廖琦韩竹箴王峥涛
- 关键词:结构修饰先导化合物
-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var.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祖先鹏张卫东韩竹箴李慧梁
- 关键词:宽叶缬草化学成分单萜苷环烯醚萜类木脂素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