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外交
  • 5篇印度外交
  • 5篇中印
  • 4篇中印关系
  • 2篇尼赫鲁
  • 2篇冷战
  • 2篇理想主义
  • 2篇不结盟
  • 1篇帝国
  • 1篇兴衰
  • 1篇选举
  • 1篇选举政治
  • 1篇学术思想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中心
  • 1篇议会
  • 1篇议会民主
  • 1篇议会民主制
  • 1篇印度教
  • 1篇印度教民族主...

机构

  • 17篇云南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云南省社会科...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7篇陶亮
  • 3篇李敏

传媒

  • 6篇南亚研究
  • 3篇印度洋经济体...
  • 1篇当代世界
  • 1篇国际论坛
  • 1篇世界历史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东南亚南亚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计划”与新形势下的中印文化合作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6月21日,印度文化部与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正式颁布了题名为《季风:海上航线与文化景观》(Mausam/Mawsim:Maritime Routeand Cultural Landsca Des,
陶亮
关键词:文化合作中印文化景观艺术中心文化部DES
印中建交与印度的外交抉择被引量:4
2010年
印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深度现实考虑,一个友好的中国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安全;印中建交是印度外交发展的重要事件,它使尼赫鲁不结盟外交进一步趋向中间道路,体现了印度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印度在亚非国家的影响。
陶亮
关键词:外交
理想主义与地区权力政治:冷战时期印度对外政策
冷战时期印度的对外政策是根据印度领导人对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的认识而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印度的国家安全。为此,印度在全球层面和南亚地区分别推行不同的政策。在全球,印度奉行以不结盟为核心的理想主义道义外交,以反帝、反殖、...
陶亮
关键词:冷战时期理想主义权力政治
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研究
在政治哲学中,自然法是法治思想、契约论、主权论、功利主义的哲学溯源之一;在法律哲学中,自然法是国际法、国内法、宪法的法律之母。自然法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在经过斯多葛派系统的阐释,罗马法学家的实证性归类,中世纪经院...
陶亮
关键词:自然法学术思想
论印度在朝鲜战争中的外交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印度独立后,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确保印国家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对外目标,不结盟成为印度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朝鲜战争爆发后,印度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斡旋,力求防止战争升级和扩大,为朝鲜战争停战作出了有益的作用。印度在战争中的表现扩大了印度在亚非国家的影响,使不结盟成为亚非国家的共识,对20世纪50年代印度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限于自身实力,印度在某些问题上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并未做到完全的"中立"。
陶亮李敏
关键词:朝鲜战争外交
印度选举政治的发展与演变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独立后,政体基本上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的议会民主制。在此后的50多年里,印度的议会民主制运转较正常。 选举政治的实施,缓和和化解了各种矛盾,确保了印度多样化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
陶亮
关键词:选举政治政党议会民主制
文献传递
“首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3年
2012年11月10日--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和云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外交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单位的四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陶亮
关键词:世界史研究
不结盟还是结盟:印度外交转型问题刍议
2024年
为与印度崛起的“大国身份”相匹配,近年来印度学术界和政策界尝试用新的范式和“标签”来揭示印度外交发生的重要变化,在此背景下“多向结盟”逐步成为印度外交的关键词.“多向结盟”表面上看是对长期被视为印度外交标志的不结盟的否定,反映了莫迪政府外交的重要变化,然而“多向结盟”实际上既没有超越“不结盟”,也不是对“不结盟”的否定.“不结盟”既非一种意识形态,也非等同于尼赫鲁外交,而是一种蕴含了超越国际格局变化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已深植于印度战略文化之中,其本质是大国战略自主.研判印度外交发展变化及其本质取决于影响它的定量和变量因素.基本的定量因素有以“寇松主义”为核心的印度国家安全思想、大国战略和大国战略自主,主要的变量因素涉及印度政治的世俗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之争、世界主要大国关系和国际秩序主导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等.一般而言,变量因素下印度外交的变化是基于定量因素,这是我们有效考察印度外交重要变化或转型的基本前提.
陶亮
关键词:印度外交不结盟世俗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
“季节计划”、印度海洋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引量:26
2015年
"季节计划"是印度以古代印度洋"海上香料之路"为外壳,以重振这条航线为口号,以曾经的文化与宗教渊源为认同,以恢复、保护、开发利用沿岸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基本目标和内容的一项计划,意图在强化与印度洋国家的联系,为印度的海洋战略服务,体现了印度的印度洋战略的"软实力"。"季节计划"虽然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基于两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并不排除中印在"季节计划"和"海上丝绸之路"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双方对"季节计划"和"海上丝绸之路"彼此认可,甚至合作,两国的相关项目才有可能顺利实施。
陶亮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软实力中印关系一带一路
尼赫鲁“世界和平”思想刍议被引量:1
2014年
二战后,和平成为时代共识,尼赫鲁适时地顺应了这一时代主题,以维护印度国家安全为基本出发点,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主张,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尼赫鲁以"道义性"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为特征的"世界和平"思想在当下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共同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陶亮
关键词:尼赫鲁不结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