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践发
- 作品数:300 被引量:2,787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生烃潜力特征研究被引量:25
- 2004年
- 华北中、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且沉积岩层巨厚。同时,在华北中、上元古界发现了多处油苗、沥青显示,可能为一套生油层系。通过对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有机质热解数据的分析测定,得出了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Ⅲ型、Ⅰ型干酪根较少,这与根据当时地球上生物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以腐泥型为主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另外,就生油潜力而言,下马岭组的干酪根类型优于其它层位的干酪根类型。文中,还通过系统研究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及其干酪根类型来对各个层系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发现下马岭组、铁岭组和洪水庄组生烃潜力较好,为3个有利的生烃层位。
- 王杰陈践发窦启龙
-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干酪根华北北部
- 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地球化学综合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被引量:58
- 2006年
- 针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成熟度高、有机质丰度低等特殊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通过微量元素富集系数计算、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元素和碳同位素等的数理统计分析及三维图解等多元综合分析,结合必要的有机参数,反演了盆地烃源岩发育环境,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其分布.就鄂尔多斯盆地而言,TOC为0.2%是个重要的界限值,研究表明:在TOC>0.2%的层段中,BA富集,Δ^(13)CCARB正偏移,Δ^(13)CORG28‰,反映出古生产力、有机质埋藏量较高,具较好生烃潜力,稀土元素分异强,指示沉降速率低,有机质保存条件好,利于烃源岩发育.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具一定规模,可视为潜在有效烃源岩.而TOC<0.2%的层段,BA含量低,Δ^(13)CCARB多为负值,Δ^(13)CORG为?24‰~?28‰,指示有机质埋藏量低,生烃潜力差,稀土元素分异弱,沉降速率较快,多属浅水高能氧化环境,不利于烃源岩发育.利用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综合评价高演化海相有潜力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分布是可行的.
- 腾格尔刘文汇徐永昌陈践发
- 关键词:有效烃源岩沉积环境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
- 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上二叠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柴参1侧1井、达1井和小平槽沟剖面烃源岩的系统研究,认为达坂城次凹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柴参1侧1井和达1井烃源岩的成熟度较高,但有机质丰度很低,为非—差烃源岩;小平槽沟剖面烃源岩的成熟度达成熟—高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最高达3.87%,并且芦草沟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大于红雁池组。达坂城次凹的有机质来源主要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具有一定盐度或水体分层的强还原湖相沉积环境。小平槽沟剖面的有机质可分为两种,两者在原始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成熟度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源对比表明,上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达坂城次凹东北部,其生成的油气沿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断裂以及上二叠统孔、渗性较好的输导层向西南方向斜坡带的较高部位运移。因此,斜坡带的较高部位为勘探的主要有利方向。
- 郭建军陈践发朱忠云陈仲宇肖加彬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勘探方向
-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04年
- 文章就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有机质的赋存形式、生烃机制与生烃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进行讨论。目前对有机质丰度下限认识不一 ,石油勘探部门所采用的标准也很低 ,应用效果不理想 ,进而提出以 0 .5 %作为下限标准 ,现场应用效果很好。在成岩演化过程中 ,不同赋存形式的有机质相互转变 ,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生烃量和生烃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生烃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干法、加水以及小玻管热模拟实验 ,提出了“三段式”生烃模式 ,发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文章对于一些碳酸盐岩生烃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希冀引起人们对碳酸盐岩生烃问题的关注 ,进而推动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基础理论研究。
- 王杰陈践发
-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丰度有机质油气勘探含油气盆地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被引量:14
- 2019年
-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 魏恒飞陈践发陈晓东
- 关键词:西湖凹陷凝析油气藏成藏特征成藏模式
-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页岩储层具有非常广泛且显著地非均质性,在结构和组成上存在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不同层面的有机非均质性,但目前对于页岩非均质性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一些碎片的孤立数据,另外对于页岩非均质性特点的的表征技术和方法也尚待...
- 栗敏钟宁宁陈践发李峰朱心健
- 关键词:页岩气
- 文献传递
- 富火山物质岩石中有机质变化规律研究-以五彩湾地区为例
- 沉积盆地中的有机质在演化过程中会受到火山物质的影响,同时有机质生成的有机酸也会作用于火山物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含火山物质丰富的烃源岩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火山物质与烃源岩在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得到火山物质对有机...
- 陈璇玙陈践发陈中红
- 关键词:有机质地球化学凝灰岩
- 苏里格气田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史被引量:8
- 2007年
-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砂岩中,发育了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因此,可以利用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均一温度特征来定量研究该气田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发育两期流体包裹体,均发育在石英加大边或(和)愈合缝之中;上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都有两个主峰温度区间;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苏里格气田上石盒子组天然气第一期和第二期成藏时间分别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期;山西组第一期和第二期成藏时间则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中白垩世。
- 王杰张晓宝陈践发郭建军
-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晚古生代砂岩流体包裹体成藏史
-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被引量:5
- 1991年
-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沉积盆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盆地内沉积岩厚度大,各时代的沉积岩发育较齐全,从震旦系至第三系沉积岩达9000-15000m。具有多层油、气源岩和储集层,有广阔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到目前在盆地内已发现柯克亚、塔北沙雅、依奇克里克三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根据盆地中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He)同位素组成特征及与天然气伴生的凝析油,轻质油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综合气源对比,证实该盆地是一个多气源地区.
- 沈平陈践发
- 关键词: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
- 海底热水活动与海相富有机质层形成的关系——以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例被引量:40
- 2003年
- 对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富有机质沉积层段的SiO_2含量明显高于泥质岩中的含量,SiO_2含量与TOC成正相关系,与TiO_2含量成反比,Si/(Si+AI+Fe)比值与TOC成正相关关系;与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的P、Cu、Zn、Co、Ni、V等元素含量明显富集,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且与TOC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在下马岭组剖面上,从Qb_1X^3向上纹层一薄层状硅质岩夹层增多,有机质含量也开始急剧增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时,盆地拉张沉降作用强烈,海底热水活动与之紧密相伴,而且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是导致该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 孙省利陈践发刘文汇张水昌王大锐
- 关键词:海相沉积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