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节段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为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多节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意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40例行第5腰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未监测组(13例)和监测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第5腰椎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术前肌张力和术后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未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7±11)%,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3±2)%,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和未监测组术前经表面肌电图测得的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双侧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瘫这类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减少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同时不影响肌张力的改善,因而可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 樊娟王晓东苗素华胡欣欣陈瑶陈莹王济慈王世杰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切断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儿童
- 门急诊护士睡眠情况调查
- 2011年
- 为了解门急诊护士群体的睡眠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干预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对我院36名门急诊护士进行了睡眠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 陈莹张鑫
- 关键词:急诊护士睡眠状况护理管理者护士群体门急诊
- 探讨脑梗塞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观察
- 2020年
- 探究对脑梗塞患者便秘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便秘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状况。
- 陈莹
- 关键词:脑梗塞便秘中医护理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
- 苗素华马羽崔志强周荣凇陈莹胡欣欣
- 改良异常肌电反应监测方法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 苗素华陈莹胡欣欣周荣凇马羽
- 老龄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αB-晶体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小分子热休克蛋白αB-晶体蛋白在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αB-晶体蛋白表达与老龄大鼠部分丧失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2~3月龄及24月龄SD大鼠各24只,雌雄不限,分别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老年对照组(n=4)、老年预处理组(n=20)、青年对照组(n=4)、青年预处理组(n=20)。两预处理组予停灌5min、复灌5min,连续3次,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于末次灌注后0、5、15、45和60 min,两对照组于假手术后持续灌流60 m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心肌组织分别匀浆,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αB-晶体蛋白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离心取上清及沉淀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αB-晶体蛋白在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细胞骨架中含量的改变;新鲜冰冻心肌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αB-晶体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αB-晶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①老龄大鼠αB-晶体蛋白mRNA的基础表达量与青年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缺血预处理后约15min,其表达在老龄大鼠及青年大鼠均有所增加;②青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前壁缺血组织αB-晶体蛋白从胞浆(上清液)移至不溶性成分细胞骨架(沉淀),至15 min时大部分移到沉淀中,在45 min时则几乎全部复位到上清中,而老龄大鼠心肌中αB-晶体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未发生明显移位。③免疫荧光检查显示青年大鼠αB-晶体蛋白在缺血预处理后15 min向Z线及润盘部位聚集;老年大鼠中αB-晶体蛋白移位程度与成年大鼠相比明显减弱。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αB-晶体蛋白移位能力降低,从而减弱了与各相应蛋白结合的能力,这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 路艳陈莹李宗斌赵玉生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老年
- 皮内针配合手指点穴治疗1例脑瘫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总结皮内针配合手指点穴治疗1例脑瘫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经验,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干预以及皮内针、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科学的评估,辨证取穴,针对患者的个体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减轻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
- 陈莹崔春涛李玉华柳竹董晓霞
- 关键词:脑瘫中医护理皮内针穴位
- 缺血预处理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 2011年
- 背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尤其是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高表达量对于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已比较明确。但是在老龄大鼠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否仍具有这种保护作用迄今仍无报道。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在青年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表达的变化。方法:24月龄老龄大鼠及两三月龄青年大鼠在体心脏经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预处理后,于0,5,15,45,60m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心肌组织分别匀浆,分离上清及沉淀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在预处理不同时间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青年及老龄大鼠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的移位情况。结果与结论:老龄大鼠在缺血预处理后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表达量增加,表明老龄大鼠仍具有正常的基因转录及蛋白合成的能力;与青年大鼠比较,老龄大鼠缺血预处理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移位能力降低,从而减弱了与各相应蛋白结合的能力,限制其保护作用的发挥。提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丧失移位能力,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 路艳陈莹李宗斌赵玉生
- 关键词:老年心肌缺血预处理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 改良异常肌电反应监测方法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 苗素华马羽陈莹胡欣欣魏新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
- 苗素华马羽崔志强陈莹胡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