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安国

作品数:31 被引量:2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灭鼠
  • 3篇鼠害
  • 3篇农业
  • 3篇家鼠
  • 2篇鼠类
  • 2篇鼠类群落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动态
  • 2篇灭鼠率
  • 2篇类群
  • 2篇姬鼠
  • 2篇褐家鼠
  • 2篇黑线姬鼠
  • 1篇稻谷
  • 1篇稻区
  • 1篇敌鼠钠
  • 1篇东方田鼠
  • 1篇洞庭湖
  • 1篇毒饵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篇陈安国
  • 14篇王勇
  • 12篇张美文
  • 11篇郭聪
  • 8篇李波
  • 7篇刘辉芬
  • 4篇李世斌
  • 4篇李波
  • 2篇武正军
  • 2篇胡忠军
  • 1篇李典谟
  • 1篇陈晓峰
  • 1篇张建云

传媒

  • 4篇农业现代化研...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Zoolog...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首届全国生物...
  • 1篇长江流域洪涝...

年份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洪涝灾害与鼠害防治
张美文郭聪王勇刘辉芬李波陈安国
关键词:洪涝灾害鼠害防治
复方杀鼠剂研试方法 Ⅱ.实用化研究
1998年
复方杀鼠剂研试方法Ⅱ实用化研究张美文刘辉芬李波陈安国在复方杀鼠剂研究中,如已肯定其加入成分对原杀鼠剂有增效作用,且灭效能在试验中得到证实,还不能完全断定其值得开发成灭鼠剂。这是因为,作为杀鼠剂本身还有许多性能指标要求,一种好的杀鼠剂必需对害鼠有好的...
张美文刘辉芬李波陈安国
关键词:性能指标分析方法
小家鼠种群中长期预测——灰色系统模型及随机序列分析被引量:4
1991年
小家鼠种群中长期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及随机序列分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从宏观上预测其波动趋势。本文以灰色系统GM(1,1)模型为基础,利用历年小家鼠种群数量的调查值,对其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剩余误差进行随机序列分析,建立线性预测式预测随机项;趋势预测值与随机项预测值的和,做为小家鼠种群中长期波动的预测。对新疆天山北麓农区1969年至1979年小家鼠自然种群数量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方法是较为简便有效的。
李典谟陈晓峰陈安国朱盛侃
关键词:种群动态灰色系统模型
违禁鼠药泛滥成灾,急需强化执法力度被引量:3
2003年
李波王勇张美文陈安国
关键词:药物鼠药执法力度
南方灭鼠应用稻谷与大米毒饵的比较被引量:5
2003年
生物测定法测得谷壳对复方88-1灭鼠剂的阻滞率为54.3%,光谱分析法测得其对敌鼠钠盐的阻滞率在47.43%~57.00%之间。相同条件下,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取食敌鼠钠盐稻谷毒饵量为大米毒饵的2倍多。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大米毒饵更易松散、霉变,使其适口性更低。综合考虑认为南方灭鼠使用稻谷毒饵更为合适。
张美文王勇李波陈安国
关键词:适口性灭鼠方法
洞庭平原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性被引量:13
1994年
褐家鼠是洞庭平原稻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房舍区数量动态复杂,季节消长基本上属春冬双峰型,在农田区数量季节消长为夏秋双峰型。褐家鼠总雌性比为52.0%,全年繁殖.3~10月为繁殖盛期,盛期平均怀孕率为34.91±8.69%,平均胎仔数为8.2±l.0,4、7、9月出现怀孕高峰,11月至翌年2月为繁殖低潮期。褐家鼠在洞庭平原70年代数量较低,80年代初暴发成灾,80年代后期数量有逐步下降趋势。针对种群特征,提出了控制褐家鼠种群数量的对策。
李世斌王勇李波郭聪陈安国
关键词:褐家鼠种群动态繁殖特性
洞庭湖稻区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通过洞庭湖稻区水稻田的害鼠群落和害鼠对水稻损失量的调查,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损失量和害鼠密度的关系模型:Y=0.0674X1+0.0307X2-0.1627,并计算当地水稻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0.1317%,据此可确定稻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并算出单种害鼠的防治指标(夹夜捕获率):东方田鼠为4.37%,黑线姬鼠为9.59%
王勇郭聪李波武正军陈安国
关键词:东方田鼠黑线姬鼠稻区洞庭湖
全栖息地毒鼠法及其应用被引量:7
1993年
全栖息地毒鼠法以害鼠生态学为基础,将毒饵灭鼠三要素—杀鼠药物、用药技巧扣组织措施有机地结合,成为一套适合我国亚热带农业区防治鼠害的实用技术。本文阐述该技术6大环节即查明鼠情、选准时机、制好毒饵,组织围歼、正确投放和查漏扫残的技术要领与原理,並简介一些应用实例。
陈安国王勇郭聪刘辉芬李世斌
关键词:鼠害
复方灭鼠剂88-1、88-9的研试与应用被引量:6
1993年
1987—1992年间,以抗凝血剂(代号P)为基底药物,从配伍增效角度作了44种药剂的筛选,得到编号为88—1、88—9的两种复方灭鼠剂。经测定,88—1、88—9对小白鼠致死中量在16mg/kg左右,比敌鼠钠强3—4倍,试鼠死二高峰在48小时左右;对家禽家畜更安全;热稳定性良好,在52±2℃温箱内贮存2周毒刀不减,维生素K_l是其解毒剂;88—1、88—9对南方各种主要家鼠和农田害鼠灭效较好,经湖南、安徽、云南各地应用,群众性大面积防治,平均灭鼠率达90%以上。
刘辉芬陈安国郭聪李波李世斌王勇张美文
关键词:灭鼠剂
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 ,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 ,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 ,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3种 ,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鼠后的残留鼠种却有一共同的特点 :灭鼠活动对褐家鼠种群的打击最大 ,灭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幅度最大 ;相对而言 ,小型鼠黑线姬鼠 (农田区 )与小家鼠 (农舍区 )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 ,常成为灭鼠活动后的主要残留鼠种。化学灭鼠后鼠类群落结构比灭前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种差别可维持 3a左右 ,但经过 3~ 4a左右的恢复后 ,灭鼠区的鼠类群落组成与相似环境内自然演变区的已达基本一致。可见 ,化学灭鼠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害鼠群落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 ,从长期看 ,害鼠群落的演变有着自身的规律 ,灭鼠后一定时期 ,鼠类群落结构将恢复到环境所决定的水平 ,灭鼠区的长期演替结果仍与相似环境内未灭鼠区的一样。
张美文王勇李波郭聪陈安国
关键词:化学灭鼠鼠类群落结构农业生态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