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健斐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超声
  • 5篇肿瘤
  • 4篇造影
  • 4篇术前
  • 4篇超声造影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腺癌
  • 3篇腺肿瘤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前列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肝肿瘤
  • 2篇超声检查
  • 2篇成像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陆健斐
  • 7篇卜锐
  • 5篇刘小艳
  • 3篇冯蕾
  • 3篇夏要友
  • 3篇章然
  • 3篇丁昱
  • 2篇张庶
  • 2篇孙琰
  • 2篇杨娜
  • 2篇陈坤
  • 2篇夏春娟
  • 1篇虞青
  • 1篇唐波
  • 1篇韦海荣
  • 1篇孔艳鹏
  • 1篇易晓佳
  • 1篇李昭
  • 1篇王燕
  • 1篇林翠云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穿刺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可疑周围型肺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穿刺体位、穿刺部位、病灶大小、穿刺角度、穿刺针数及穿刺针型号对穿刺有效率的影响。结果病理做出明确诊断患者153例,穿刺无效24例,穿刺有效率为86.44%。病灶大小>50mm及26~50mm的患者穿刺有效率高于病灶大小<26mm(P<0.05),患者穿刺时体位采取坐位、平卧位者的穿刺有效率高于侧卧位(P<0.05),穿刺针型号16G穿刺有效率高于18G(P<0.05)。患者性别、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及穿刺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7例患者穿刺术后并发症总发病率为5.65%(10/177),其中气胸3例(1.69%)、胸膜反应5例(2.82%)、咳血痰2例(1.13%)。结论病灶大小、穿刺时患者体位是影响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应规范各项操作,为周围型肺病变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卜锐夏要友夏春娟陆健斐王燕李卓原赵鹤仙
关键词:超声疗法穿刺术
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下PTCD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共穿刺173支胆管,其中57支由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完成,116支在二维超声引导下操作。对两种引导方法下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穿刺时间短于二维超声引导(P<0.05),在胆管内径<5mm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27/41,65.85%)。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导向PTCD术穿刺时间短,对于胆管内径<5m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优于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琰唐波陈坤张庶刘卓夏要友陆健斐
关键词:引流术
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4~20 ng/mL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有效性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CFTB)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SB)与单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SB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4~20 ng/mL水平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血清PSA水平4~20 ng/mL且首次经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337例患者,按穿刺活检前是否行MRI检查,将患者分为CFTB+SB组(n=177)和单纯行SB组(n=160)。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阳性率、单针阳性率、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及临床非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CFTB+SB组患者穿刺阳性率、单针阳性率和CSPCa检出率均高于单纯行SB的患者(40.1%vs 26.3%;17.5%vs 10.3%;38.4%vs 20.6%,P<0.05),而临床非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低于SB组患者(1.7%vs 5.6%,P<0.05);对CFTB+SB组内CFTB+SB与仅行CFTB的CSPCa检出率一致性比较显示:CFTB+SB与仅行CFTB对CSPCa检出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60),CFTB+SB的CSPCa检出率高于仅行CFTB(40.1%vs 36.1%,P<0.05)。结论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法对血清PSA在4~20 ng/mL水平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陆健斐冯蕾卜锐韦海荣刘小艳章然
关键词:前列腺癌
不同模式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Gleason评分的影响。方法对95例已确诊的PCA进行回顾性研究,不同模式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共4组,即系统穿刺活检组(SB组)28例,仅行对比增强靶向活检组(CEUS组)15例,仅行弹性成像靶向活检组(UE组)28例,CEUS联合UE靶向活检组(CUES+UE组)24例。将得到的Gleason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SB组与CEUS组之间、CEUS组与UE组间、CEUS+UE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E组、CUES+UE组与SB组的Gleason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活检相比,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经直肠对比增强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引导的前列腺靶向活检有助于得到较高的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
孔艳鹏冯蕾孙琰林翠云张庶虞青夏要友陈坤陆健斐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针吸弹性成像技术前列腺肿瘤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CLNM)术前诊断的超声特征,评价其在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C手术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并获得126枚淋巴结超声检查资料。经术后病理证实,81枚为PTC转移性淋巴结,45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观察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US、CEUS及联合应用对PTC患者LCLNM的术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淋巴门消失或偏移、皮质回声为非均匀低回声、内部存在团状高回声及钙化,血流类型多表现为周围型和混合型,血流分级多为Adler2级和3级,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向心型和Ⅱ型,其次见于Ⅲ型;US与CEUS联合应用对于诊断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US或CEUS单独应用。结论术前US与CEUS联合应用能提高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可以在临床上为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前制定淋巴结清扫术及手术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陆健斐卜锐刘小艳张幸丁昱章然
关键词: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近年来PCa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预防、诊断和治疗PCa至关重要。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对PCa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EUS在PCa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陆健斐冯蕾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卜锐杨娜夏春娟马峻峰陆健斐丁昱易晓佳赵丽娜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
50岁以下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50岁以下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154例,其中绝经组46例和未绝经组108例。对比分析2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未绝经组既往有糖尿病者少于绝经组,吸烟和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多于绝经组,未绝经组三酰甘油低于绝经组,未绝经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而绝经组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疾病在未绝经妇女中并不罕见,发病率增加,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被低估,故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
章然姚康王平陆健斐郑清文
关键词:冠心病绝经前期绝经期
术前Sonazoid超声造影评估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Sonazoid超声造影(CEUS)的特点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CEUS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HCC的患者64例,共64个病灶,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6、48和10例。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HCC的CEUS动脉期增强形态、增强水平和增强模式。结果动脉期增强形态分为均匀增强和不均匀增强2种,低分化组所有病灶及58.3%中分化组病灶呈不均匀高增强;高分化组病灶可呈均匀高增强、均匀等增强和不均匀高增强3种表现。动脉期,所有中、低分组病灶和66.7%高分化组病灶呈高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期,高、中、低分化组分别有16.7%、25.0%和70.0%的病灶消退成低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75%中分化组病灶和所有低分化组病灶呈低增强,66.7%高分化组病灶呈等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upffer期,所有低分化组和95.8%中分化组病灶呈低增强,高分化组中仍有50%的病灶呈等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病灶表现为多种CEUS模式,中分化组病灶以“快进快退”、“快进慢退”为主,90.0%低分化组病灶呈“快进快退”模式,不同分化程度HCC的CEUS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nazoid-CEUS在评估HCC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刘小艳卜锐陆健斐丁昱张幸
关键词:肝肿瘤造影剂SONAZOID超声造影
高分辨力超声术前评估病变甲状旁腺的声像图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术前评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旁腺位置、数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类型、血流Adler分级、术前PTH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术前超声检出病变甲状旁腺共86枚,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病变甲状旁腺的总长径与患者术前P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849),长径≥1 cm甲状旁腺组内部呈低回声的例数、血流丰富程度均明显高于长径<1 cm甲状旁腺组(P<0.05),病变甲状旁腺不同长径组间的内部回声均匀性、血流分布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力超声术前评估病变甲状旁腺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血清PTH可对指导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较高临床意义。
李卓原卜锐陆健斐刘小艳杨娜李昭冯文雯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普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