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文静
- 作品数:50 被引量:319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的经颅磁刺激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现象在脑卒中患者中罕见,我们对3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且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李铁山阎文静刘晓光顾华丽
- 关键词:脑卒中后经颅磁刺激脑卒中患者
- 重症肌无力伴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8例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合并Lambert Eaton肌无力综合征 (LE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MG合并LEMS患者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表现为双下肢无力 4例 (5 0 % ) ,四肢无力 4例 (5 0 % ) ,经过症状有球麻痹 1例 ,睑下垂 1例 ,面肌受累及呼吸困难各 1例 ;8例患者伴癌 6例 (75 % ) ,其中 5例 (6 2 .5 % )为肺癌 ;所有患者新斯的明试验 (+) ,重复神经电刺激均示低频 (2Hz、3Hz、5Hz)衰减 (17%~ 4 0 % ) ,高频 (2 0Hz、30Hz)递增 (2 0 0 %~ 881% )。结论 对以双下肢无力首发的MG ,均应考虑到LEMS或合并LEMS的可能 ,常规行重复神经电刺激 ,确诊为LEMS后 ,应常规行胸部CT和 /或腹部B超检查以早期发现肿瘤。
- 王海萍阎文静丛志强李海峰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并发症首发症状
- 胡黄连苷Ⅱ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iNOS的表达被引量:5
- 2009年
- 阎文静李震王海萍沈卫杜芳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 卒中后肩痛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肩痛组患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肩痛组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 王青青李铁山阎文静王琳高正玉
- 关键词:卒中肩痛周围神经电生理学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选择2004-06/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5例),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当的68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143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均出现3种不同的DNA带型,分别称为Ⅰ,Ⅱ,Ⅲ带型。②带型分布频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带型Ⅱ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4.35%,55.56%,31.35%,P<0.05);带型Ⅰ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6.67%,26.68%,61.76%,P<0.05);带型Ⅲ3组间无差异。结论:①提示带型Ⅱ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抗性基因标志。②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
- 王海萍阎文静张晨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受体多态性现象单链构象
- 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其中自建库至2020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其中的资料,采用Stata15.1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关于ANRIL基因rs4977574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病例组12553例、对照组15547例;关于ANRIL基因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病例组6166例、对照组6129例。Meta分析显示:ANRIL基因rs4977574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在等位基因模型(G vs.A:OR=1.110,95%CI:1.020~1.210,P=0.010)、显性模型[(GG+GA)vs.AA:OR=1.170,95%CI:1.070~1.280,P=0.001]、隐性模型[GG vs.(GA+AA):OR=1.160,95%CI:1.050~1.280,P=0.020]、纯合子模型(GG vs.AA:OR=1.260,95%CI:1.130~1.420,P=0.000)及杂合子模型(GA vs.AA:OR=1.130,95%CI:1.030~1.240,P=0.010)下均具有关联;ANRIL基因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小在等位基因模型(T vs.C:OR=0.800,95%CI:0.700~0.920,P=0.001)、显性模型[(TT+TC)vs.CC:OR=0.790,95%CI:0.680~0.920,P=0.002]、隐性模型[TT vs.(TC+CC):OR=0.830,95%CI:0.740~0.930,P=0.001]、纯合子模型(TT vs.CC:OR=0.780,95%CI:0.690~0.880,P=0.000)及杂合子模型(TC vs.CC:OR=0.870,95%CI:0.810~0.940,P=0.001)下均具有关联。结论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均存在关联,其中rs4977574位点的等位基因G会显著增加罹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rs1537378位点的等位基因T会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陈文贤阎文静阳勇王雁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META分析
- 脊髓脱细胞基质材料搭载hMSCs及bFGF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脊髓脱细胞基质(SCDM)材料搭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效果。方法制备SCDM并检测其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对hMSCs及bFGF进行体外细胞活性检测。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SCDM组、SCDM+hMSCs组和SCDM+hMSCs+bFGF组,4组大鼠均行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3组SCI后给予相应治疗。术后评价大鼠运动功能,4周后取出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相关免疫荧光染色。结果SCDM+hMSCs+bFGF组大鼠术后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CDM组。HE染色结果显示,4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对照组大鼠炎症细胞浸润最明显。SCDM+hMSCs+bFGF组损伤中心Tuj1、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强度高于其余各组,而GFAP免疫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及SCDM组。结论该复合生物支架材料具有促进大鼠SCI修复的作用。
- 何文丽施春英殷佳阎文静王海萍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异常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改变区域,为V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患者27例(设为VM组),同期招募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脑磁共振(MR)扫描,采用基于表面形态学分析(SBM)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受试者MR图像中大脑皮质厚度;对VM组患者皮质厚度异常脑区与其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头晕发作频率、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等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M组患者左侧顶下小叶皮质厚度明显下降(P_(vertex)<0.01,P_(cluster)<0.05),但左侧顶下小叶皮质厚度与VM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头晕发作频率、头痛VAS分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异常区域位于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下小叶可能参与了VM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 乔超刘衍希阎文静刘学军王海萍
- 关键词:偏头痛前庭疾病
-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本文综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阐述其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应深入研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病理机制。目前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神经递质5-羟色胺上,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发现其他作用靶点对该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王淑青阎文静王春霞王海萍
- 关键词:发病机制
- 移行性播散性多脑神经病2例报告
- 2003年
- 李海峰丛志强张栩苗素云任显芝阎文静李培瑗
- 关键词:病理反射肌电图脑脊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