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同位素
  • 2篇氧同位素
  • 2篇矿物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岩芯
  • 1篇有孔虫
  • 1篇云母
  • 1篇闪石
  • 1篇石类矿物
  • 1篇石英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特征
  • 1篇铁矿
  • 1篇铁离子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氢同位素
  • 1篇区域变质
  • 1篇区域变质岩
  • 1篇中太平洋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5篇郑淑蕙
  • 1篇刘东生
  • 1篇吴世迎
  • 1篇郑斯成
  • 1篇陈明扬
  • 1篇王时麒
  • 1篇顾兆炎
  • 1篇孙嘉诗
  • 1篇徐晓梅
  • 1篇崔文元
  • 1篇陈成业
  • 1篇刘妍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317-82-25和NS86-43孔岩芯分别取自南海北部和南海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V24-134孔岩芯取自菲律宾东苏禄海。通过对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late、Globorotalia menardii 和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的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氧同位素阶段,表明约60000年以来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与世界各大洋相似,但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南海海水温度在冰期—间冰期较大幅度变化的结果。南海沉积速率明显大于远洋沉积速率,说明南海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的。
顾兆炎刘东生陈明扬郑淑蕙陈成业刘妍
关键词:有孔虫同位素沉积物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碳酸钙骨骸的氧、碳同位素特征
1989年
对黄海10个站位表层生物碳酸钙骨骸的氧、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有介形类,底栖有孔虫,瓣鳃类、腹足类和苔藓虫等,其中有孔虫又分属分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同一站位上,不同生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随着水深的加大,每一属种的δ^(18)O都由低到高,呈有规律的变化;而δ^(13)C的变化规律是波动的.探讨了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同位素组成与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孙嘉诗郑淑蕙
关键词:同位素
中太平洋西部L2011岩芯加速器质谱计的^(14)C年代学测定及沉积环境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加速器质谱计^(14)C测年是近十年来国际上的最新技术,由于使用毫克量级样品并能扩大^(14)C测年量程,对于详细研究大洋沉积年代学和洋区混合作用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这是现行衰变计数法^(14)C测年所远不及的。本文运用此种测年方法对于中太平洋西部L2011岩芯进行年代学研究.所测试样为岩芯上部80cm,是该岩芯碳氧同位素测试处理的同一份样品。
郑淑蕙吴世迎R.P.Beukens
关键词:岩芯加速器质谱
云母、闪石类矿物脱羟过程中Fe^(2+)的氧化和氢同位素分馏性质的探讨
1988年
本文对7个含羟矿物样品的穆斯鲍尔谱、化学组成和δD值进行测定。矿物加热脱羟时产生的氢气和Fe^(2+)的含量间不存在当量关系,产生氢气和水之间的10~3lnα分馏值在250—300之间。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可能是矿物脱羟时,一部分OH被相邻的Fe^(2+)还原生成H,当H(原子或分子)从晶格中向外扩散时与剩下的OH发生同位素交换作用。
郑斯成徐晓梅郑淑蕙
关键词:云母闪石氢同位素铁离子
卓资—阳高一带区域变质岩中共生矿物氧同位素的研究
1982年
本文对卓资—阳高一带区域变质岩中某些共生矿物的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变质作用温度、与磁铁矿、石英平衡的水的δO值和一些矿物的δO值变化规律等问题。
崔文元王时麒强德美郑淑蕙
关键词:区域变质岩共生矿物氧同位素变质作用磁铁矿石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