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承杰

作品数:39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动脉
  • 15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11篇心肌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介入
  • 10篇梗死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8篇血栓
  • 8篇介入治疗
  • 7篇动脉介入治疗
  • 7篇经皮冠状动脉...
  • 7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心病
  • 5篇血栓抽吸
  • 5篇综合征
  • 5篇抽吸
  • 4篇动脉介入

机构

  • 2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0篇河南中医药大...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5篇邱承杰
  • 28篇解金红
  • 27篇关怀敏
  • 27篇陈玉善
  • 24篇王贺
  • 22篇罗明华
  • 15篇宗永华
  • 15篇董文杰
  • 3篇韩战营
  • 3篇司春婴
  • 3篇李兴渊
  • 3篇王卫平
  • 3篇邱春光
  • 3篇孙彦彦
  • 2篇陈晓杰
  • 2篇荣春蕾
  • 2篇杨长宝
  • 2篇王鹏飞
  • 2篇卢文杰
  • 2篇管鸽

传媒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执业药师
  • 2篇第四届“黄河...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血栓抽吸和静脉溶栓开通冠脉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导管血栓抽吸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对择期PCI即刻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STEMI且符合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通过反复抽吸血栓使IRA血流恢复TIMI 3级,设为抽吸组;22例成功静脉溶栓患者,设为溶栓组.依其IRA的残余狭窄病变(RSL)及非IRA以外的罪犯相关病变(CRL)的冠脉造影,狭窄程度≥70%为冠脉支架置入标准,比较两组IRA的RSL病变与非IRA的CRL病变处理的差异、冠脉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呈色(BMG)显像分级的差异、即刻效果、1个月时心功能的差异及MACE差异.结果 IRA及CRL的病变分布及形态、支架置入无复流、支架特征(个数、直径、长度)、支架直接置入率、高压球囊使用率、最后扩张压力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BG达到3级者抽吸组明显优于溶栓组(93.0%比63.6%,P<0.05).1个月时左室直径、EF值、血浆BNP和hs-CRP,抽吸组均明显优于溶栓组(均P<0.05),两组均无MACE事件发生.结论 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进行单纯急诊血栓抽吸,择期PCI较静脉溶栓开通后择期PCI效果好,也是安全的.
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王贺邱承杰王鹏飞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对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认定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技术在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通过完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配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采用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8周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采用球囊损伤加普通喂养的方法。8周后OCT观察内膜增殖及管腔狭窄程度,而后病理观察斑块性质,考察OCT与病理检查对粥样硬化结果的吻合程度。结果实验组饲养后三酰甘油[(1.12±0.42)mmol/L比(0.59±0.35)mmol/L,P<0.05]、总胆固醇[(12.17±3.14)mmol/L比(1.23±0.25)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43±3.12)mmol/L比(0.38±0.14)mmol/L,P<0.05]较基线升高;病理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管壁更厚,内膜增殖更显著;OCT发现实验组管腔面积低于对照组[(4.34±0.22)mm^2比(5.13±0.17)mm^2,P<0.01],新生内膜面积[(2.55±0.19)mm^2比(1.66±0.22)mm^2,P<0.01]及平均新生内膜厚度[(94±20)μm比(57±13)μm,P<0.01]高于对照组,这与病理组织检查对内膜增殖结果的考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可以短期内制作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OCT能够清晰观察到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膜增殖特点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以作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与否的检测方法。
罗明华王贺司春婴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邱承杰董文杰
关键词:内膜增殖
髓过氧化物酶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前言   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一观点正被大多数的医学工作者所接受。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发展和不稳定性变的全过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
邱承杰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提高AMI死合并ARD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供临床诊断与治疗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住院的AMI患者,入选所有AMI合并ARDS患者21例,设为ARDS组。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2匹配同期入院的AMI未合并任何并发症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详细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点,考察AMI合并ARDS的可能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识别AMI并发ARDS提供依据。结果临床特点:ARDS组患者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9%vs.54.76%,P=0.099)。ARDS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100.24±7.55)mm Hg vs.(123.14±11.05)mm Hg,P<0.01],舒张压低于对照组[(61.71±5.91)mm Hg vs.(75.45±6.86)mm Hg,P<0.01],入院时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105.95±9.57)次/min vs.(82.83±9.31)次/min,P<0.01];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44.76±2.60)%vs.(49.29±2.54)%,P<0.01)]。入院时白血病水平高于对照组[(11.82±1.20)×10~9/L vs.(8.49±1.11)×10~9/L,P<0.01]。结论吸烟、入院时低血压、白细胞水平升高以及射血分数下降可能是AMI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
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王贺董文杰邱承杰宗永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启动区-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并使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内-148C/T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 e 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均为遗传平衡群体(P>0.05);冠心病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χ=6.411,P<0.05);冠心病组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t=4.138,P<0.01);冠心病组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CT+TT(t=2.889,P<0.05)。冠心病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3.066,P<0.05),对照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2.676,P<0.05)。结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gβ-148C/T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
周帅赵洛沙王浩坤邱承杰宗永华王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原因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收治11例曾接受过冠脉支架介入治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再发ACS的(男性9例,女性2例)患者,对该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技术对罪犯血管检查,了解罪犯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 DES植入术后再发ACS者不稳定性心绞痛(UA)多见,7例(7/11,63.6%),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例(1/11,9%),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例(3/11,27.2%)。罪犯血管前降支(LAD)多见,8例(8/11,72.7%),右冠脉(RCA)3例(3/11,27.2%)。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诊断为支架内血栓形成(ST),OCT诊断为支架贴壁不良,同时存在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NAP)形成并破裂,NSTEMI患者CAG诊断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OCT诊断为支架内NAP形成并破裂。UA患者CAG诊断为LST,OCT诊断为NAP、支架贴壁不良。7例(63.6%)患者存在吸烟史〔7例(100%)未能戒烟〕,8例(72.7%)患者LDL-C控制不达标。结论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均可导致LST的发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DES植入后再发ACS的另一主要病因。
陈玉善张金盈关怀敏解金红邱承杰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并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一2013年8月收治的ASTEMI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行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行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组27例(单纯行PCI治疗,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术后即刻的冠状动脉TIMI分级,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5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比较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出血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所占比例、术后1.5 h心电图STR≥50%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酶CK—MB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3个月时2组LVEDD及LVEF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大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改善近期预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陈玉善解金红罗明华邱承杰王贺董文杰宗永华关怀敏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
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的OCT影像学分析1例
<正>患者郭某,男,43岁,'间断胸痛4年,再发加重9天'入院,患者4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急诊PCI术,于右冠内置入DES支架2枚,之后一直规律服用'冠心病'药物。间断有心绞痛发作,3-5分钟内缓解。...
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李兴渊邱承杰宗永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理诊断影像学分析
文献传递
应用OCT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ACS患者的原因
目的探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收治11例曾接受过冠脉支架介入治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再发ACS的(男性9例...
陈玉善关怀敏解金红罗明华邱承杰王贺董文杰宗永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100-199μm之间者为25.08%,200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邱承杰王贺董文杰宗永华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冠心病内膜增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