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国珍
- 作品数:49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农业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针对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重要课题。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总结了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举措。通过改革,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热情大大被激发,实验动手能力逐步增强。所进行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 邢国珍许君刘娜李海霞张磊李晓郑文明
-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农业高等院校
- 河南不同品种葡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以河南省6种主栽鲜食葡萄品种(夏黑、户太八号、巨峰、巨玫瑰、红提、黑提)为材料,测定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果肉、种子中花青素、原花青素的含量,以期为生产者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户太八号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黑提相对较低;果肉总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夏黑,巨玫瑰最低;果肉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提。不同葡萄品种种子、果皮花青素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巨玫瑰、黑提,6品种间果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品种种子、果肉的花青素含量;种子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红提、黑提,均约为0.70%;夏黑品种果皮原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皮的原花青素含量(P<0.01);各品种果肉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极低。
- 贾然然邢国珍安丽沛林磊袁仁鹏李煜
- 关键词:葡萄营养价值花青素原花青素
- 实验型微课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微课根植于信息化时代沃土,近年来发展空间迅速扩大。本文通过分析介绍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微课在农业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重点阐述了将微课引入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所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 贾然然李海霞邢国珍王爱武杨浩
-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高等农业院校
- 小麦锈菌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
- 小麦条锈菌、叶锈菌和秆锈菌引起小麦锈病、造成严重损失,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小麦病害。对锈菌结构基因组的深入分析可为阐明锈菌毒性变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对三种小麦锈菌蛋白激酶超家族预测基因进...
- 李闯许笑蒙王鑫邢国珍刘娜郑文明
- 关键词:小麦蛋白激酶
- 文献传递
- 小麦低磷响应基因TaEF的功能分析
- 土壤中磷元素的缺乏和低利用效率严重制约着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生物学手段筛选磷高效(耐低磷)基因,培育耐低磷小麦品种对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小麦可持续优质高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cDNA-AFLP技术,在小麦品种郑麦9...
- 刘娜林德立魏馨贾丽华商文艳王鑫李闯邢国珍郑文明
- 关键词:小麦耐低磷CDNA-AFLP郑麦9023
- 文献传递
- 侵染早期小麦叶锈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表达分析
- 2022年
- 为挖掘与叶锈菌萌发及早期侵染相关的关键基因,利用PacBio SMRT和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叶锈菌夏孢子萌发0、2、4、8、12和24h的孢子和芽管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全长转录本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候选基因筛选,利用qRT-PCR技术对候选基因在不同毒力菌系与小麦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的表达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显著且功能相关的4个候选基因,其中,PTTG_1050为SNARE蛋白的编码基因,可能参与SNARE介导的囊泡运输;PTTG_4765属于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PDR亚族;PTTG_1823属于PKc_Like超基因家族;PTTG_1279为候选分泌蛋白编码基因。2)4个候选基因在侵染早期受到强烈诱导或抑制,且在亲和互作中表达量高于非亲和互作,说明其在叶锈菌的早期侵染和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早期成功侵染的关键基因。
- 张艺博路亚南刘娜肖继斌李闯程琨邢国珍马振玲郑文明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转录组测序QRT-PCR致病基因
- 一种烟草种植用打穴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草种植用打穴装置,包括车架,车架头部转动设有车轴,车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车轮,车架中部设有打穴机构,打穴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和换向机构与车轴连接,车架尾部设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烟草种植用打...
- 邢国珍程琨李海霞孙帅赵华新邱睿张磊贾然然吕春芳何雷
- 根际微生物群落介导植物磷胁迫应答与免疫调控的整合机制被引量:7
- 2019年
-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长期互作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了植物-微生物相互适应的协同调控机制。植物种类和根系分泌物可以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而根际微生物群落反过来也可以影响植物对土壤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植物磷饥饿(耐低磷)响应机制和抗病(免疫)机制研究在农业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介导植物对营养物质识别(饥饿响应)和病原防御系统(免疫)分子机制的整合调控。本文综述了本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解析了植物体内磷胁迫调控与免疫调控两个重要网络在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下发生的整合调控,探讨了植物体内分子应答与根际生态的互作机制,对开展作物耐低磷及抗病机制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 贾利华王鑫张蕊林德立邱睿邢国珍刘娜郑文明
-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
-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包括调节剂母液,所述调节剂母液包括有肌醇、KH<Sub>2</Sub>PO<Sub>4</Sub>、氯化氯代胆碱、(NH<Sub>4</Sub>)<Sub>2</Sub...
- 程琨刘娜邢国珍刘宇航马振玲肖继斌郑文明陈红歌王道文
- 基于线粒体及核DNA序列的河南烟草黑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本研究选取2011年采自河南烟区的32个菌株,根据4个核基因(包括rDNA ITS、β-tubulin、Ras和Gpi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Cox1)的保守序列,克隆和测序分析160个相应的基因DNA片段。结果显示,这5个基因DNA序列在病菌群体内碱基序列与参照基因序列相比保守度在83%~100%不等,平均基因型多样性指数(M)为1.422 7。综合使用5个基因联合序列联合构建群体进化系统树,揭示了分布于河南省14个县区的32个分离菌系可分为2个明显的组,包括15个不同的联合基因型,基因型多样性指数为2.35,反映了病菌致病变种内存在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其中,最优势的2个联合基因型分别涵盖8个c基因型菌系和6个e基因型菌系。然而,各基因型间遗传分化的总水平很低,组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00 5,说明烟草黑胫病菌在河南生长烟草中的菌株可能属于同一有效群体。同时,不同分化菌株遗传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之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烟草黑胫病菌河南群体内存在密切的菌源交流,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亚群体分化。本研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黑胫病菌群体菌系的动态检测,服务于烟草抗黑胫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
- 封松利蒋士君宋鹏宇王海涛邢国珍康业斌李淑君郑文明
-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菌系统进化核基因线粒体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