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嵘

作品数:1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病毒
  • 4篇病原学
  • 3篇流感
  • 3篇流感病毒
  • 3篇腹泻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住院
  • 2篇住院婴幼儿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耐药
  • 2篇监测分析
  • 2篇粪便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腹泻
  • 2篇肠道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带菌

机构

  • 13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3篇赵嵘
  • 8篇张凡非
  • 7篇杨红霞
  • 6篇郝瑞娥
  • 6篇张秋香
  • 5篇王乃昌
  • 4篇任斌知
  • 3篇刘元
  • 2篇那丹宇
  • 1篇王多春
  • 1篇梁之斌
  • 1篇王三桃
  • 1篇李京
  • 1篇冯军军
  • 1篇刘玲
  • 1篇高雪芬
  • 1篇姚素霞
  • 1篇史一
  • 1篇赵习芳
  • 1篇马建玉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质量安全与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任斌知赵嵘王乃昌张凡非刘元
关键词:腹泻病原学流行病学
2010—2012年太原市腹泻住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及型别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RV血清型别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RV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半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989份样本中A组RV检测阳性率为49.5%;2010-2012年分别为53.6%,41.2%,53.0%.RV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之间(65.8%-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18个月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5.6%).RV流行株2010年以 G3P[8]为主(58.8%);2011年以G3+9P[8](30.6%)、G9P[8](28.7%)、G3P[8](25.0%)三种为主;2012年以G9P[8](60.9%)为主.未检出G4、G8、P[10]、P[11].世界各地常见组合G9P[8]、G3P[8]、G2P[4]、G1P[8]共占78.6%.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之一,G9取代G3在本地区主要流行,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对RV血清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太原的应用是必要的.
任斌知赵嵘王乃昌张凡非刘元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
山西省布鲁氏菌病人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山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人血清流行病学结果,了解山西省布病患者的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等。方法选择包括疑似布病病人和其他发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2006~2008年202例布病病人进行分析,发现布病患者以农民(养羊户)为主,其中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其次,非职业人群包括学生、工人、干部的患病率比以前明显增高。结论要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进一步提高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郝瑞娥张秋香赵嵘杨红霞张凡非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山西省从粪便中分离到产霍乱毒素的拟态弧菌
2010年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郝瑞娥王多春张秋香张凡非李京赵嵘姚素霞杨红霞
关键词:粪便霍乱毒素拟态弧菌
山西省志贺菌菌型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郝瑞娥张秋香赵嵘杨红霞张凡非
关键词:耐药性分析菌型分布志贺菌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
山西省2017—2019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诺如病毒(NoV)属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AGE)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2]。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具有病程短、轻症化和自限性等特点,常发生于学校、医院、幼托机构、养老院等相对封闭的场所,可通过食物、水、气溶胶和接触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少量病毒就能引起感染[3,4]。由于缺乏敏感、快速和符合成本效益的临床诊断方法,诺如病毒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极大地低估[3],尤其是幼儿(年龄<2岁)和老年人(年龄>65岁),可能是由于他们免疫力较弱或不成熟的原因,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高危人群,对这些人群的疾病负担更为严重[5,6]。为了解山西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2017—2019年在全省10家哨点医院(2017年11家)肠道门诊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4345份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赵嵘张瑞娟史一王尚敏李雪原王三桃杨红霞
关键词:诺如病毒粪便标本肠道门诊临床诊断方法幼托机构腹泻病例
2009-2010年山西省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掌握山西省2009--2010年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病毒核酸检测法和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对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山西省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数据及其样本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省全年均有流感病毒活动,2009年流行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最高峰在11月(阳性率为58.1%,甲型H1N1占88.1%),主要导致59岁以下人群发病,其中5-24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进入2010年后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的活动有所增加,成为流行株。结论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反映流感活动状况,对于掌握该省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任斌知王乃昌冯军军赵嵘张凡非
关键词:流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005年山西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水平和带菌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山西省选择方山县、襄汾县、寿阳县、晋城市城区、大同市南郊区,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培养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919人,咽拭子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的11份,带菌率为1.20%。其中,A群菌阳性带菌率为0.65%,B群菌带菌率为0.54%;血清抗体阳性率,A群为23.39%,C群为10.34%。[结论]山西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不高,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低。
张秋香郝瑞娥高雪芬赵嵘杨红霞张凡非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抗体
核酸探针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在当前的食品检测工作中,微生物检测是重中之重,为了获得更为精准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多种食品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对核酸探针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此项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食品内部存在的有毒物质,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分析,希望为更多食品检测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赵嵘
关键词:核酸探针食品检验
126株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报告山西省2005年至2007年126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方法:志贺氏菌的鉴定和血清分型按痢疾防治手册(2006)进行;耐药性测定参照K-B法进行。结果:126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菌占83.33%,宋内志贺氏菌占16.67%,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126株福氏志贺氏菌可分为5个亚型,F4 c为优势菌;对9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超过88%的有奈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年至2007年志贺氏菌以F4 c为优势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马建玉张秋香郝瑞娥梁之斌赵嵘杨红霞张凡非
关键词:志贺氏菌耐药药物敏感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