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益冰
- 作品数:63 被引量:3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医药高校大学生对灾难公共教育的需求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高校大学生对灾难公共教育的需求。[方法]分层抽样选取某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在校学生545人,使用自行设计的灾难公共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灾难公共教育知识非常需求,总分(4.56±0.72)分,条目均分前4项依次是灾难自救技能、止血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及开放气道;女生与男生需求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生源地学生需求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高校大学生对灾难公共教育知识的需求较高,迫切需要学习灾难自救技能,应大力普及灾难公共教育。
- 谭益冰李春张妙贤李玉洁向家艮董钊扬
- 关键词:灾难公共教育中医药高校大学生
- 中青年人群对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及反应的潜在类别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群对卒中先兆症状识别与反应的潜在分类及其特征,为构建公众卒中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中青年人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及反应调查问卷对广东省564名中青年人进行调查,以其对卒中先兆症状做出的识别与反应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人口社会学信息、亲友卒中经历、"中风120"口诀知晓情况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识别出3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卒中先兆识别高-拨打120组"(19.1%),"身体症状敏感-自行就医组"(52.3%),"轻视肢体麻木-不喜就医组"(28.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事服务业,年龄51~60岁,亲友有卒中经历、知晓"中风120"口诀的中青年更倾向于归入卒中先兆识别高-拨打120组(P<0.01,P<0.05)。结论卒中教育应明确不同类别人群的宣教重点,需针对不同类别的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
- 孙兴兰万美蠲王珈王芬秦凤银张绮珊黄嘉燕谭益冰
- 关键词:中青年人群先兆症状就医延迟
- 我国护理院校综合实训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院校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现状,为护理院校综合实训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CMB、CNKI、万方、维普四大数据库中检索我国护理院校关于综合实训的教学研究文献,从发表年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5篇,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11年以后数量明显增加;大多数文献(71.2%)的教学对象为大专或高职护生。实习前的综合实训较多(占65.6%),主要是多课程间的综合实训(79.3%);非实习前综合实训较少(34.4%),主要是课程内的综合实训(72.1%),如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94.4%的综合实训使用的是自编教学讲义,仅有一本已正式出版的教材在某高职院校中使用。结论综合实训近年来在各级护理院校普遍开展,尤其以实习前居多。实习前的综合实训主要侧重于多课程间的综合,而非实习前的综合实训则以单课程内的综合居多,且开展较少。在综合实训中,急需加强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向家艮谭益冰李春何婉婉胡亚南李伊为
- 关键词:护理院校综合实训教学内容
- 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关于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的态度调查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课程的态度及意见。方法采取方便取样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就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课程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95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开设《成人护理》的态度总分为(3.10±0.38)分,属于比较支持水平;"可以将知识纵横联系及整合"和"使临床护理课程构成了综合性、科学性较强的有机整体"得分最高,为非常同意水平;"教师不会面对较大挑战"得分最低,为非常不同意水平。工龄与态度总分呈弱负相关(r=-0.22,P=0.03),不同工作医院、科室、学历、职称、职务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态度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本科教育开设《成人护理》持较支持态度,认为该课程可以整合护理临床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但是首先应进行师资培养,同时应处理好课程设置与临床科室设置不一致带来的见习与实习问题。
- 吴小婉谭益冰李春
-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成人护理本科教育
- 医患视角下初治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延迟重返工作成因的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深入了解中青年肺结核患者重返工作的成因,为制定中青年肺结核患者重返工作的支持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5-7月在广州市某专科医院,选取10名结核科医护人员和16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分析得出3个主题及7个亚主题:污名化伤害(强烈的病耻感、工作被区别对待、来自同事的疏离感)、疾病相关恐惧(持续的身体不适、复发恐惧心理)、专科宣教不足(缺乏专业建议、缺乏专业科普)。结论中青年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延迟重返工作现象,应通过心理干预和多元化支持,帮助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在合适的阶段重返工作。
- 钟年好郑镇泳吴少玲胡亚南谭益冰
- 关键词:中青年肺结核职业康复社会融入
- 基于雨课堂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本科专业大三9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护理学3个章节教学中,实施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他章节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SPSS21.0对雨课堂后台数据及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教师共发送8次通知,6次测验。其中休息时段发送的通知阅读率高于上课时段发送的通知阅读率(P <0.05);测验的完成率和正确率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多而提高。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分远高于传统模式(P<0.01),89.5%的学生更喜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雨课堂模式更能促进知识的理解(87.4%),更有利于向教师提问(64.2%)、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5.3%)和评判性思维能力(58.9%),同时也有利于随时复习(74.7%)。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内科护理学的课程质量,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前、中、后的教学活动,不断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
- 向家艮何婉婉谭益冰李春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内科护理学
-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质量与疲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质量与疲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113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及Piper疲乏修正量表,调查其化疗栓塞术后4周左右的生存质量和疲乏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对象术后的生存质量总分为(57.98±10.82)分,比国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低,其中情感状况得分最低;79.7%患者经历中度疲乏,情感疲乏最为严重;生存质量得分与疲乏得分呈负相关(r=-0.35,P<0.01)。结论缓解疲乏可能是提高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 谭益冰张美芬张俊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疲乏
-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体能水平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体能水平。方法采用最大体能法测量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体能水平。结果 66.3%患者的体能评级属于非常差,患病时间>6个月比3~6个月和<3个月的患者体能差(F=15.202,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体能受损严重,并随患病时间的增长体能受损加重。
- 谭益冰张美芬张俊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 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护生团队反思的影响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护生团队反思的作用。方法:对2009级护理本科班级中运用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在教学前后使用团队反思量表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果。结果:实施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护生的团队反思总分(t=2.75,P=0.01)以及评价(t=3.61,P=0.00)和反思(t=2.16,P=0.03)维度得分有所提高,适应维度得分(t=-9.28,P=0.00)下降。结论:运用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促进护生的团队反思,提高团队素质;护生应对团队任务的能力有待加强。
- 谭益冰李春向家艮黄红李伊为
- 关键词:团队反思护生
- 信息框架对居民脑卒中就医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除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除口角歪斜外的其他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
- 王芬张绮珊孙兴兰秦凤银黄奕敏韩郭茵赖锦佳张小培谭益冰
- 关键词:卒中院前延迟就医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