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虎义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类风湿
  • 11篇关节炎
  • 11篇风湿
  • 10篇性关节炎
  • 10篇类风湿性
  • 10篇类风湿性关节...
  • 10篇风湿性
  • 10篇风湿性关节炎
  • 4篇细胞
  • 2篇细胞系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滑膜
  • 2篇滑膜细胞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GTS
  • 2篇IL-1RA
  • 2篇成纤维样滑膜...
  • 1篇胆碱能抗炎通...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2篇成文翔
  • 12篇虎义平
  • 11篇张鹏
  • 8篇岳野
  • 6篇张宝凤
  • 3篇李金超
  • 1篇孙保东
  • 1篇蔡文虹
  • 1篇刘若西
  • 1篇王均
  • 1篇汪洁

传媒

  • 7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不确定,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多有副作用。关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表明,各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发病因素不同,病理特点有别,有必要对动物模型进行总结。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虎义平成文翔岳野张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自身免疫性疾病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体外抗炎效果及其分子作用机制,评价其是否具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能.方法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系RAW264.7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GTS-21(0,5,10,20和100μM...
岳野刘若西成文翔虎义平张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炎
染料木素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目的 血管新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重要病理过程,抑制关节滑膜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染料木素可降低肿瘤中多种成血管因子的表达...
黄欢成文翔虎义平陈建海郑钲坛张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染料木素血管生成VEGF
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及成熟细胞系生长特性的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及成熟细胞系生长特性进行比较,为类风湿关节炎(RA)研究用细胞提供多重选择。方法分离培养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传至第三代,与成熟细胞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此外,以相同细胞数接种,观察细胞增殖速度。结果形态上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与成熟细胞系有所差别,且增殖速度细胞系快于原代细胞。结论成熟细胞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代细胞的状态,并用于RA相关疾病研究。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岳野成文翔李金超虎义平张鹏
关键词:细胞形态
胆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复合EGFP-IL-1Ra质粒体外转染HELA细胞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胆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复合EGFP-IL-1Ra质粒体外转染HELA细胞系的效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制备新型胆固醇衍生物脂质体及EGFP-IL-1Ra质粒,两者结合转染HELA细胞系,通过体外凝胶阻滞试验检测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最佳配比关系,MTT法检测脂质体细胞毒性,荧光免疫法检测HELA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实验中所用脂质体的IC50为650μg/mL,较对照组有更低的细胞毒性。脂质体/DNA质量比为50∶1作为最适比例,荧光显微镜观测脂质体结合EGFP-IL-1Ra质粒转染HELA荧光强度高于单纯EGFP-IL-1Ra质粒转染组。结论胆固醇衍生物阳离子脂质体复合EGFP-IL-1Ra质粒可高效的转染HELA细胞系,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方法。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成文翔岳野虎义平李金超张鹏
关键词:阳离子脂质体HELA细胞系
中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十分难以治愈的疾病。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中医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疗法。中医治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草药、针灸和推拿。这三种方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为明确中医疗效的作用机制开展了许多研究。目前研究已发现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多种抗类风湿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而且某些有效成分已被证实。此外,采用针灸和推拿等手段缓解疼痛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增加关节活动和调节情绪有可能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相关。因此,系统性的综述传统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成文翔虎义平岳野张鹏
关键词:传统中医药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胆碱能抗炎通路推拿
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HIF-1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均不能彻底治愈该病。因此探索新疗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RA病人的滑膜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过量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HIF-lα),而且HIF-lα的过量表达可激发血管翳发生...
虎义平郑钲坛黄欢成文翔陈建海张鹏
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伴发开放性骨折模型愈合模式研究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相对正常人。本研究旨在观察RA大鼠模型伴发骨折的愈合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炎呈现后15天...
虎义平黄欢成文翔郑钲坛张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概述被引量:33
2012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就目前所知,归纳起来有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激素刺激、吸烟、饮食、寒冷等。其中,遗传因素决定了人体对于疾病的易感性,而微生物感染被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始动阶段。因至今类风湿性关节炎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入有望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岳野成文翔虎义平张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微生物感染激素
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方法。方法滑膜组织来自关节镜清洗术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消化酶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FL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术对第3~4代FLS进行鉴定。结果 2种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均可成功培养出FLS。传代可使FLS达到形态学上的纯化要求,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均符合FLS的形态结构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示CD44以及CD90呈强阳性,CD55呈弱阳性。组织块法培养法FLS成功率较高,细胞游出时间较早,细胞损伤小。结论组织块培养法适合于FLS的培养,第3~4代细胞的数目、活性及纯度符合进一步实验的要求。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成文翔岳野虎义平李金超张鹏
关键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细胞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