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欢宜

作品数:3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铜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社会学
  • 9篇哲学宗教
  • 7篇历史地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苗族
  • 8篇文化
  • 5篇交融
  • 4篇黔东
  • 4篇百苗图
  • 3篇信仰
  • 3篇仪式
  • 3篇人类学
  • 3篇身份
  • 3篇宗教
  • 3篇湘西苗族
  • 3篇红色文化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多民族
  • 2篇信仰研究
  • 2篇苗文化
  • 2篇苗族刺绣
  • 2篇民国
  • 2篇民族
  • 2篇湖湘文化

机构

  • 24篇铜仁学院
  • 17篇吉首大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省安化县...

作者

  • 35篇蒋欢宜
  • 6篇陆群
  • 5篇侯有德
  • 2篇孙晶莹
  • 1篇李孝梅
  • 1篇杨月
  • 1篇梁正海
  • 1篇向丽君

传媒

  • 4篇宗教学研究
  • 4篇民族论坛
  • 3篇铜仁学院学报
  • 3篇阿坝师范学院...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南宁职业技术...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铜仁职业技术...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中国道教
  • 1篇沧桑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象征符号与结构:湘西苗族巴岱雄“过法”仪式的人类学解读
2021年
湘西苗族巴岱雄"过法"仪式是师父为徒弟安置法坛、"送兵传法"的传渡仪式。通过对凤凰县勾良村巴岱雄吴金龙"过法"仪式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过法"仪式主要由以"沟通祖先"为内核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以"送兵传法"为目的的工具性象征符号构成;从仪式结构来看,"过法"仪式是一场对"泛祖先"献祭的仪式展演,体现了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的深厚内涵和丰富表征。
蒋欢宜侯有德
非遗语境下苗族巴岱表演艺术及其嬗变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巴岱是苗族东部方言区的仪式专家,主持着繁多的祭祀仪式,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祭祀仪式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祭祀仪式中,巴岱以歌舞娱神,以傩技禳鬼,通过仪式音声、仪式舞蹈、巫傩技艺展现了高超的表演艺术,彰显了绚丽多姿的苗族文化。近年来,受申报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开发非遗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苗族巴岱表演艺术在表演主体身份、表演场域等方面产生了嬗变,是非遗语境下少数民族艺术进行自我调适的典型案例。
蒋欢宜
关键词:表演艺术嬗变
川北道教宫观立像现状及其地域信仰特征初探
2025年
川北道教宫观立像田野统计。道教造像遵从一定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造像品》讲:凡造像,皆依经,具其仪相。天尊有五百亿相,道君有七十二相,老君有三十二相,真人有二十四相。衣冠华座,并须如法。天尊上披以九色离罗或五色云霞,山水杂锦,黄裳、金冠、玉冠……真人又不得散发、长耳、独角,并须戴芙蓉、飞云、元始等冠。
王鲁辛蒋欢宜
关键词:立像道教宫观
湘西苗族仙娘与蛊婆的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仙娘与蛊婆是共生于湘西苗族社会一正一邪的女性神性人员。因正邪身份,二者在苗疆的境遇有天壤之别,仙娘备受尊重,蛊婆饱经歧视。二者身份认同的形成有着截然相反的内在逻辑:仙娘在"癫狂"中形成"自认",通过安坛仪式产生"他认";蛊婆无辜受诬,产生"他认",抗争无果后被迫内化为"自认"。前者是由己及人,由内至外的过程;后者是由人至己,被强加的过程。
蒋欢宜侯有德
关键词:苗族身份认同
地方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路径研究——以黔东丹砂文化遗产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地方文化遗产是特定区域内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艺术或者科学价值,并以特定实物或者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人类创造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黔东丹砂文化遗产的考察发现:地方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经济与产业、建筑与空间、科技知识、文化育人等方面的价值。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创新理念,构建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模式;文旅结合,将地方文化遗产发展为地方旅游符号系统;科技引领,加强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蒋欢宜梁正海
明末清初湘西古刹地理分布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明末清初,湘西有唐代古刹5座,宋代古刹14座,元代古刹3座,集中分布在辰州府的沅陵县及沅州府的芷江县、黔阳县。上述古刹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建,获多方维护才得以保存下来,其地理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湘西佛教的发展进程。其一,佛教于唐时传入湘西辰州府沅陵县,继而传入泸溪县及沅州府麻阳县;其二,宋代沅州府芷江、黔阳两县成为了湘西佛教发展的核心区域,辰州府"后劲不足";其三,佛教直至元时才传入靖州府,且发展程度不高。
蒋欢宜
关键词:清初古刹地理
明清时期破山禅敏树系在梵净山地区的流布考
2017年
明清时期流布于梵净山地区的破山禅敏树系禅僧主要有敏树如相及其法嗣天隐道崇、天湖正印、颖秀真悟、圣符道越,其法孙大凡昌宗、识竺海伦、长明性炅、福圆满、衡岳行规、慧惺海阔、云石明源,其重法孙弘宗圆祖共13人。该系禅僧多为蜀籍,在梵净山地区的流布呈现出以梵净山金顶及山麓为中心,向石阡、玉屏及湘西等地辐射的特点。
蒋欢宜
关键词:明清时期流布
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黔东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空和事件关联紧密,自成一体,故而必须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近年来,黔东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中有进、积极向好,但是还存在尚未形成“点-线-面”相互衔接的整体管理格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展黔东红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内容与形式的档案式保护;深挖红色文化遗产内涵,以红色文化育人助推红色文化遗产全面传承;积极构建红色文化景观,加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标志性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统领,推进全域全局保护;多方参与,多域合作,有序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
蒋欢宜
关键词:整体性保护
清水江木材贸易与苗侗汉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明清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引发了群体、资源的流动,客观上改变了苗侗传统社会的民族结构、族际关系、经济形态、人际交往模式、文化表现形式,形成了苗侗群体与汉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族际上渐趋融合、文化上交融互渗的历史图景。清水江木材贸易促进了苗侗群体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我们从“物的流动”视角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
蒋欢宜侯有德
关键词:木材贸易
湘西清代、民国碑刻中村规民约碑刻及其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碑刻是中国传统社会记录、传达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清代、民国村规民约碑刻有32通,涵盖保障人身权利、保护财产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湘西村规民约碑刻的三个特征:内容丰富,以保护山林经济为核心;制定主体众多,地方精英引领;民间规约与地方律令相结合,约束力强。村规民约是湘西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协调人际关系、处理社会问题的民间智慧,对当今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蒋欢宜侯有德
关键词:村规民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