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兆雄

作品数:55 被引量:688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盆地
  • 11篇碳酸
  • 11篇碳酸盐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白云岩
  • 9篇盐岩
  • 9篇碳酸盐岩
  • 8篇储集
  • 7篇油气
  • 7篇凹陷
  • 7篇储层
  • 6篇奥陶统
  • 6篇沉积相
  • 5篇歧口凹陷
  • 5篇白云石
  • 5篇白云石化
  • 4篇中奥陶统
  • 4篇砂岩
  • 4篇孔隙
  • 4篇白云石化作用

机构

  • 30篇西南石油大学
  • 22篇西南石油学院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52篇董兆雄
  • 14篇方少仙
  • 13篇侯方浩
  • 4篇罗平亚
  • 4篇沈昭国
  • 3篇梁保升
  • 3篇朱晓惠
  • 3篇王振宇
  • 3篇赵敬松
  • 3篇段秋者
  • 3篇孙良田
  • 3篇叶仲斌
  • 3篇吴涛
  • 3篇蒋裕强
  • 3篇李高照
  • 2篇李其荣
  • 2篇李成
  • 2篇赵永刚
  • 2篇马彦良
  • 2篇段明

传媒

  • 6篇海相油气地质
  • 5篇沉积学报
  • 4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Zoolog...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新疆地质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沥青在石英砂上吸附特征和润湿性的微观研究
The adsorption and deposition of asphaltene and resin from crude oil on reservoir rocks is a major factor in w...
段秋者董兆雄罗平亚叶仲斌孙良田梁保升
关键词:SEM
文献传递
长垣坝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长垣坝构造带嘉陵江时期为碳酸盐台地 ,发育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相 ,嘉一、嘉三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 ,嘉二、嘉四期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相。嘉一段至嘉二1 亚段广泛发育开阔台地灰泥质泻湖灰质泻湖微相 ;嘉二2 + 3亚段沿长垣坝构造带轴线及东部发育膏池 /膏坪、云坪云质局限泻湖微相 ,两侧发育灰质局限泻湖微相 ;嘉三3至嘉四1 亚段颗粒滩微相范围略有缩小 ,云质泻湖明显扩大 ;嘉四2~
胡华董兆雄李其荣朱晓惠马彦良路云香郑健
关键词:构造带早三叠世嘉陵江组沉积相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赵永刚王萌蒋裕强董兆雄王素荣
关键词:低渗砂岩储层成岩阶段成岩序列
蜀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被引量:9
2006年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浑水陆棚相与清水陆棚相,东部两者交替发育,中西部则主要为浑水陆棚相。浑水陆棚相以半局限海亚相为主,包括三个微相;清水陆棚相可分为颗粒滩、滩间、潮坪和内缘斜坡等四个亚相,包括若干微相。飞一段全区为清水陆棚相;飞二段全区均为浑水陆棚亚相的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三段,西部为浑水陆棚相,东部为清水陆棚相,其间发育灰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四段基本为泥质半局限海微相。飞一时,区内中部有一近南北向的台内凹槽,沿凹槽边缘鲕粒滩较发育。研究区以西的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控制着区内沉积相展布,当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构造活跃时全区发育浑水陆棚,华蓥山断裂带活动时东部发育清水陆棚;当康滇古陆、龙门山岛链与华蓥山断裂带构造的活动性都较低时,全区以清水陆棚为主。
董兆雄孙健胡华李其荣朱晓惠马彦良高培丞
关键词:沉积相陆棚相早三叠世飞仙关组
鄂尔多斯南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
地层、沉积岩组合及古地貌特征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为三个沉积单元区,即:北东部区为白云岩-蒸发盐组合;南部区为白云岩-少量蒸发盐组合;西部区以石灰岩为主。相应地:北东部区以发育台内盆地-盆缘坪为主;南...
董兆雄姚泾利孙六一包洪平王红伟何江范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台地岩相古地理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集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分析化验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体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以及成岩作用对储集体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储集体主要由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为低—中等的各类砂岩和部分泥灰岩组成;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为主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集体孔隙空间的大量损失,而以溶蚀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则使部分储集体恢复了储集性能;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阶段,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褶皱回返引起的表生成岩阶段;受成岩作用影响,主要发育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微细喉型为主,储集层类型以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
欧成华董兆雄魏学斌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储集性能柴达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马五_5亚段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理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岩性有泥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三类。泥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结构,阴极发光为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低;Na、K和Sr值较高;δ^(13)C平均-1.23‰,δ^(18)O平均-7.5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81,形成于闭塞局限、盐度相对较高的环境,由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少量晶间微孔。泥粉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细粉晶结构,不发光或发极暗的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75;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大幅降低;δ^(13)C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是-0.43‰和-7.2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36,由准同生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孔。粉晶白云岩不发光或发极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81;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明显的突变;δ^(13)C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0.65‰和-6.46‰,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67,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扩溶孔或溶蚀孔。
张庄杨西燕董兆雄
关键词:白云岩地球化学白云石化作用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云母表面改性的AFM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后的云母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并综合表面粗糙度Rq、粒子高度D及Z方向最高高度等参数考察了清洗方式、偶联剂浓度以及清洗和烘干顺序对改性后云母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云母表面粗糙度受云母表面的点缺陷、清洗方式及处理顺序等因素影响,而偶联剂分子在云母表面的存在形态受改性溶液中偶联剂浓度的影响。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减小,改性后云母表面上偶联剂由网状变为分散点状。
方申文段明董兆雄高和军刘锐可易峰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KH-570表面改性云母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被引量:5
2004年
由对氯甲基苯乙烯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胺为原料一步合成了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单体对乙烯苄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 (VBDMOAC) ,通过氯离子测定、IR及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cmc为 1 19×10 -4mol/L ,γcmc为 4 1 4mN/m。该单体与丙烯酰胺 (AM )、丙烯酸 (AA)水溶液共聚产物的特性粘数与相同条件下的AM AA共聚物相近 ,表明该单体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共聚物的UV谱中 2 2 4nm的强峰以及IR谱中 14 5 4cm-1处的弱峰 ,表明该聚合物为VBDMOAC AM AA三元共聚物。
段明董兆雄任冬梅胡星琪
关键词:疏水改性
沾化凹陷东北部沙四上亚段—沙三段沉积相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 ,沙四晚期—沙三时期发展成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坳盆地。沙四晚期 ,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东西两个湖盆 ;相应地 ,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膏盐湖及湖泊等 (亚 )相沉积 ,并基本呈环带状分布。沙三段以半深湖—深湖亚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沉积为主 ,基本不发育三角洲相 ;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最广并略偏北 ,滨浅湖亚相主要见于南部诸凸起北缘 ,扇三角洲相主要见于凸起边缘 ;湖底扇相有两种类型 ,即 :普通湖底扇和槽型湖底扇 ;普通湖底扇见于南部孤岛凸起北缘地区 ,槽型湖底扇分布于义和桩凸起和埕子口凸起等的陡岸坡脚地带。沙三中亚段 ,湖底扇有较大发展 ,分别源于埕子口凸起与孤岛凸起的两个湖底扇在Y115井一带交汇 ,并因受孤西断裂带的隔挡而形成向西突出的形态。
董兆雄张有瑜蔡正旗王雪松
关键词:沾化凹陷沉积相油气地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