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卉

作品数:36 被引量:18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文化
  • 6篇旅游
  • 5篇遗址
  • 4篇文化资源
  • 3篇遗产资源
  • 3篇文化遗产资源
  • 3篇红色文化
  • 3篇高校
  • 2篇大遗址
  • 2篇遗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陕甘宁
  • 2篇数字技术
  • 2篇文化遗产
  • 2篇文化遗址
  • 2篇文科
  • 2篇活化
  • 2篇价值提升研究
  • 2篇公共管理
  • 2篇管理专业

机构

  • 3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安翻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32篇苏卉
  • 2篇占绍文
  • 2篇金青梅
  • 1篇王丹
  • 1篇陈莹
  • 1篇牛世红
  • 1篇马延军
  • 1篇孙晶磊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陕西行政学院...
  • 2篇文物鉴定与鉴...
  • 2篇科教导刊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中国文化产业...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同富裕视阈下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研究——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
2024年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域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2016—2021年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县域脱贫振兴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交通、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合理配置旅游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新格局、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业经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苏卉傅康佳
关键词:共同富裕旅游发展
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认知及价值提升研究——以陕西汉长安城遗址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我国文化遗址多以土质遗址为主,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普遍具有毁损严重、可视性差的特点,其价值易被忽视和低估,不利于文化遗址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应秉承以价值为核心的保护理念,深入认知文化遗址的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价值提升。研究同时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就如何进行汉长安城遗址的价值认知与价值提升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推动文化遗址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遗址资源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
苏卉
关键词:文化遗址
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开展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可以指导目的地旅游网络结构优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红色旅游流整体网络特征、网络节点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密度低,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红色旅游流网络凝聚特征显著,地域集中性强,跨区域合作有待强化;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关键节点功能地位突出,网络极化效应显著;核心节点对周边节点存在“虹吸效应”。研究进一步从构建多极化红色旅游流网络体系、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业态协调发展和创新融合等方面就推动陕甘宁红色旅游流网络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苏卉刘晓宇
关键词:陕甘宁网络结构特征
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新时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价值需求。研究在分析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进行价值挖掘的必要性,进而结合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不同的价值类型,设计出了差异化的价值挖掘策略体系。研究最终目的是推动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外显化,使其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
苏卉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
精准扶贫中的区域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分析
2019年
“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是确保我国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的核心措施。文章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得出精准扶贫所具备的四种经济效益,并采用了我国云南省16个地州的面板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精准扶贫综合指数,最后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了精准扶贫与流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与区域流通需求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精准扶贫的不同效应在不同经济基础的地州间存在较大差异,故应因地制宜的构建区域流通服务体系。
苏卉李玉辉
陕甘片区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及价值挖掘研究
2024年
新时期,开展革命文物资源禀赋状况及价值挖掘研究,有利于改善革命文物资源分散、价值利用有限、跨区域联系不紧密等现实困境,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整体性保护及价值彰显。研究以陕甘片区为例,运用Gis技术等方法,系统展开陕甘片区革命文物资源现状梳理的研究,并就如何进行价值挖掘提出策略建议。结果表明:陕甘片区革命文物空间分布非均衡,以延安市宝塔区为核心形成典型的高密度集聚区,围绕核心区附近形成多点集聚、连点成片的分布态势;应推动陕甘片区革命文物资源与黄河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相融合,形成以革命文物资源为核心、“红+黄+绿”多种类型文化资源交相辉映、跨区域协同的新型革命文物资源协同开发利用模式;应通过深入阐发革命文物价值内涵,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依托现代技术形成价值利用的新业态、新模式,来推进陕甘片区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和有效利用。
苏卉刘晓宇
关键词:革命文物资源禀赋
高精度地下景区自助导游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高精度地下景区自助导游系统及其定位方法,在景点内的不同位置预设多个锚点,将上述各锚点依次编号并确定各自的位置信息;时钟参考源,时钟参考源向各锚点发射时间信号,使各所述锚点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同步发射;还包括用于游...
苏卉
文献传递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被引量:27
2020年
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交叉性及综合性决定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该文基于新文科的背景探讨了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为例,探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路径。
苏卉刘勤
关键词:公共管理类专业
基于遗产活化视野的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价值提升研究——以陕西汉长安城遗址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遗产"活化"与遗产保护并不相悖,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遗产所包含文化内容及价值的发挥,促进公众对于其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大遗址区文化资源具有价值的内隐性、可读性差的特点,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难以充分将文化资源的价值展现出来。研究创新性的引入遗产"活化"理论,在客观评价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探索适宜的遗产"活化"途径,从而有利于提升公众对于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可度,进而实现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区为例,基于遗产"活化"理论,设计出了包括本体保护、功能延伸、产业创新、环境营造、文化复兴五位一体的价值提升策略。
苏卉
关键词:大遗址文化资源
一种文化资源旋转展示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文化资源旋转展示牌,为解决上述技术包括荧光板、用于放置固定荧光板的活动支架和电子旋转台,活动支架和电子旋转台活动连接;荧光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活动支架包括底板,底板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杆,支...
苏卉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