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莲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斑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炎症指标、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同时分析IL-10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随着IMT值增加,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水平与其他检测指标水平呈负相关(P<0.05)。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酸(UA)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而IL-10是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孙钧郑继伟贾凡孙艳华黄莹舒王述莲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10颈动脉粥样硬化
- 酶法直接测定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结果间的比较
- 2004年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其中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尤为重要,现已成为该类疾病诊断,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可靠的常规方法.以往介绍的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及聚乙烯硫酸沉淀法等方法虽准但不能满足临床生化常规检验的要求,而很多临床实验室采用了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但临床医生反映该公式所得结果常与患者临床资料不符.为此,我们运用一种目前较成熟的酶法测定血清中的LDL-C,对Friedewald公式在临床常规检验中的实用性作了评价.
- 王述莲卢国华
- 关键词:酶法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RIEDEWALD公式心血管疾病
- 天麻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8例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2010年7月一2012年11月,我们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呼建民王述莲
- 关键词:天麻素盐酸氟桂利嗪缺血性眩晕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肝癌患者血清血常规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患者CA19-9、AFP、WBC和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5cm、有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CA19-9和AFP水平较高,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别;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患者WBC水平较高,肿瘤直径≥5cm、有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NLR水平较高,而不同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的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差别;肿瘤标志物和血常规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59.43%,特异性为69.82%,明显高于上述指标单项检测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王述莲呼建民何光伦王成彬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肝癌血常规
- 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癫痫组(B组,n=20)和人参皂苷Rb1干预癫痫组(C组,n=20)。C组大鼠腹腔注射1%人参皂苷Rb1注射液3 m L/kg(30 mg/kg),A组与B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B组与C组大鼠腹腔注射80万U/m L青霉素注射液9.5 m L/kg(760万U/kg),对大鼠进行行为学、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细胞凋亡与β-catenin阳性表达检测。结果 A组大鼠行为正常,未见癫痫发作;B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达Ⅲ-Ⅴ级;C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明显较轻。HE染色显示A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正常,神经元细胞整齐排列;B组神经元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损伤改变,细胞排列紊乱;C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较B组轻,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变性。TUNEL法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不过与B组比较,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同时与A组相比,B组与C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增高(P〈0.05),且C组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复制大鼠急性癫痫模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而人参皂苷Rb1能抑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可缓解癫痫的发作,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呼建民王述莲刘献增甄军丽
-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癫痫脑保护作用海马组织
-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表达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人肾组织及血液中的检测价值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人肾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价值。方法:选择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作为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都进行肾功能常规指标的检测、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血清ELISA法检测和肾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的血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尿酸(UA)和血清白蛋白(ALB)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834.24±133.33)ng/L、(145.93±103.88)ng/L和(25.02±11.98)ng/L;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0%、16.0%和0.0%(P<0.05)。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PLA2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80.0%和100.0%,PLA2R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人伴随有明显的肾功能异常,肾组织及血液中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都呈现高表达状况。
- 王述莲孙钧郑继伟孙艳华呼建民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
-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被引量:4
- 2012年
- 检验科是医院中各种传染源集中的地方,是医源性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为使操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加强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我们制定了预防感染的一系列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1存在的问题1.1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发生医源性感染逐渐减少,
- 王述莲
- 关键词:检验科医源性感染
- 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心肌肌钙蛋白是目前判断心肌损伤的重要血液标志物,其对心肌缺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文研究了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探讨了血清cTn升高对心肌损伤的危险程度。为运动实践中对心肌损伤的检测提供参考。
- 黄莹舒王述莲孙钧郑继伟
- 关键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伤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检测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4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对糖尿病相关因素与血清CA19-9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9.170,P=0.000),两组间BMI、HDLC、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TC、TG、LDLC、FPG、HbA1c、mAlb、CA19-9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FCP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DM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病程、malb、FCP及HbA1c相关(P﹤0.05),其中与HbA1c密切相关(r=0.192,P=0.008),而与年龄、BMI、TC、TG、HDLC、LDLC、FPG、GFR、FINS、FCP等均不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血清CA19-9低水平升高,且与HbA1c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糖控制前后CA19-9水平变化对糖尿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 王述莲呼建民孙钧
- 关键词:糖类抗原CA19-9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 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的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明确我国现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策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评价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在筛查、复检、确认、随访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武警总医院1999-2008年124 864例的临床就诊患者、2003-2008年160 747名的应征青年及2007年14所武警系统艾滋病检测网络实验室的32 530例患者,共计约31万份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不确定病例的首次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 RNA病毒载量检测,以随访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核酸检测的方法在确认HIV感染和诊断窗口期感染方面的效果。结果不同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应征青年体检人群为0.0019%、临床就诊患者为0.039%、吸毒人群最高,达到4.1%;不同人群HIV抗体的确认效率显著不同,临床就诊人群的确认效率最低,只有48.9%、青年体检人群为73.5%、吸毒人群的确认效率最高,达到了100.0%;HIV抗体首次筛查阳性的真阳性率由2004年的3.7%上升到2008年的13.5%,筛查的准确性提高了4倍,复检效率由2002年的100.0%,下降到2008年的61.5%;31例不确定病例中HIV真阳性率为12.9%。结论 HIV感染率和不确定发生率在不同的人群中显著不同。现行的检测策略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 郝钦芳杨京民马艳华张丽萍王贝晗罗效梅王述莲谢淼杨晓莉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蛋白免疫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