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文

作品数:67 被引量:320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骨折
  • 13篇关节
  • 12篇股骨
  • 9篇内固定
  • 8篇骨科
  • 8篇关节置换
  • 7篇膝关节
  • 7篇教学
  • 6篇全膝关节
  • 6篇膝关节置换
  • 5篇置换术
  • 5篇手术
  • 5篇全膝关节置换
  • 5篇坏死
  • 5篇骨头
  • 5篇股骨头
  • 5篇股骨头缺血
  • 4篇髓芯减压
  • 4篇髓芯减压术
  • 4篇疗效

机构

  • 32篇内蒙古医科大...
  • 20篇内蒙古医学院...
  • 11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4篇王跃文
  • 23篇赵建民
  • 18篇刘瑞
  • 15篇杨勇
  • 14篇张国梁
  • 10篇包毅敏
  • 10篇路全立
  • 10篇王建华
  • 10篇邵斌
  • 9篇李强
  • 7篇刘广辉
  • 5篇张元智
  • 5篇林业
  • 4篇莫日格乐
  • 3篇吉浩宇
  • 3篇滑利
  • 2篇吕厚山
  • 2篇苏伯固
  • 2篇陆声
  • 2篇王星

传媒

  • 15篇内蒙古医科大...
  • 7篇生物骨科材料...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内蒙古预防医...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探索被引量:6
2014年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多数来自医科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从未接受过规范的师范教育,在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大多存在不足,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原因以及解决途径三个方面介绍了医学院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探索,为培养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文颖邹德伟姜助国刘瑞王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1998年
目的:设计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MTBW)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MTBW由经肱骨内、外髁钻入的2枚交叉克氏针与绕越桡侧针尖(尾)的“8”字形钢丝绑结构成,就MTBW与单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CW),进行比较性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并回顾1991年4月到1997年4月以MTBW收治的小儿SFH17例。结果:实验测试表明,MTBW的固定强度明显优于CW;临床治疗中未用外固定,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45.18个月,未见畸形,功能满意率达76.47%。结论:MTBW用于治疗小儿SFH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它可以满足废弃外固定并术后早期。
邵斌王跃文王建华王建华苏伯固杨勇杨勇苏伯固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生物力学髁上骨折
类风湿及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前及术后2年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本组行TKA的北京地区的患者,重点分析其中99例术前D-dimer水平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及其术后2年随访的资料。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D-dimer与远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对比骨关节炎(OA)、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检测水平差异。结果术前89.6%为RA患者和22.8%为OA患者D-dimer水平高于正常(P<0.01)。术后围手术期患者D-dimer水平普遍高于正常者,这与手术创伤直接相关。随访时发现RA患者和OA患者D-dimer水平术后仍然高或高于术前者,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均为RA患者,应引起警惕。结论D-dimer的升高,其数值并不一定与血栓形成的风险相关。不应因D-dimer高水平而放弃手术治疗,尤其是RA患者。术后随着关节炎病灶的清理及关节炎症状的缓解,D-dimer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在RA患者中更为突出。D-dimer水平可能与体内炎症反应相关。
王跃文李虎吕厚山
关键词:D-二聚体
“手足并用教学法”在桡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适应教学改革,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法:上肢桡神经与下肢腓总神经在解剖结构和损伤机制、损伤后典型表现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在课堂教学中,用"手足并用教学法"形象的使用双手进行教学,上下对比,完全可以用桡神经解剖结构和损伤机制、损伤后典型表现来讲解腓总神经。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手足并用教学法方法"来讲解桡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手足并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真正做到了手足并用,把上下肢解剖相互对比,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可广泛用于多学科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讲解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的难度和问题,还需要实践中不断的探讨、改进并完善。
普日布苏荣王跃文云超张国梁
关键词:骨科教学桡神经腓总神经
导航模板辅助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T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导航模板辅助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其效果进行CT分析。方法 28例32髋成人发育性DDH患者通过导航模板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9例,女9例,年龄33~53岁,Crowe分期Ⅰ期15髋;Ⅱ期6髋;Ⅲ期6髋;Ⅳ期5髋。通过术前薄层CT扫描的三维数据,设计导航模板,并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时行术前、术后CT对比。结果 32髋术后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外翻角在40°~54°,髋臼杯外展角偏移度为(1.8±0.3)°,前倾角为10°~23°,髋臼杯前倾角偏移度为(2.2±0.9)°,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为为DDH全髋置换髋臼假体的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同时简化了手术过程。
张元智赵建民王跃文刘瑞李志军王星张少杰杨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蜂巢式髓芯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蜂巢式髓芯减压术(Honeycomb core decompression surgery,HCD)和单孔髓芯减压术(Core decompression surgery,CD)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FicatⅠ、Ⅱ、Ⅲ期各1例,按照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专家共识(2012版)标准进行纳入和排除。用GE 64排Light spead VCT工作站获取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IBM w520个人笔记本电脑,用Mimics16.0软件进行建模。利用Mimics 16.0 CAD功能和3Matic3.0软件,建立Ⅰ、Ⅱ、Ⅲ期共6个单孔和蜂巢式髓芯减压模型。将6个模型在3Matic3.0软件内进行面网格划分和体网格划分,然后导回Mimics16.0软件中,并参照软件中材料公式及灰度值进行材料赋值。导入到ANSYS14.0软件中,进行有限元仿真实验。计算股骨颈和通道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在应力集中部均匀选取10个节点,计算其均值。结果通过有限元数据分析,Ⅰ、Ⅱ、Ⅲ期中,加载一定应力后,CD和5孔HCD分别比较股骨头应力,股骨头应变。股骨头和粗隆处髓芯减压术开口处等数据分析说明:股骨头缺血坏死不论Ⅰ期还是Ⅲ期,减压后,无论应力和变形,HCD均优于单孔髓芯减压术。多通道减压更稳定、安全。结论蜂巢式髓芯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具有手术疗效肯定,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特点,易于在临床应用推广。
张国梁王跃文刘瑞包毅敏李强赵建民张元智
关键词:髓芯减压术股骨头缺血坏死有限元分析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2006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45例。结果:14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4mo(3—80mo)。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术后平均9°;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54%,术后平均10%。136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做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首选术式。
王建华杨国君杨勇赵建民刘广辉路全立王跃文
关键词:胸椎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减压内固定
跟骨定量超声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S)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价值。方法149例45-74岁拟诊原发性OP的病人测取QUS并分10个相关的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例年龄均值=59.58±3.56岁,宽波段超声衰减(BUA)...
常虹邵斌胡柏梅王跃文郭国宁
关键词: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文献传递
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020年
1病情介绍患者,女性,44岁,主因“左外踝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于202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洗澡时不慎跌倒,伤后就诊于“三空正骨医院”,诊断为:“左侧腓骨下段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制动后,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后于人民医院复查,X线片显示:左踝关节陈旧性骨折,骨折移位。
郝晓东李强王跃文
关键词:手法复位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腓骨下段骨折骨折移位正骨
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2007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FaR)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分析3类常用技术经治FTR 57例。结果:随访平均14.3(4-26)mo。3例死于并发症或并存病加重;牵引11例,伤肢功能不满意率为40%(4/10);骨外固定37例,钉(针)道感染率为78.38%(29/37),其中2例严重感染,功能不满意率28.57%(10/35);内固定9例,已去内植材料8例,功能满意率为75%(6/8)。佶论:FTR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正确评估病人骨质量与正确分析并存病、合并伤及可能的并发症,应是治疗选择的主要依据。
王跃文邵斌
关键词:股骨转子部骨折骨质疏松并发症内固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