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席
- 作品数:67 被引量:5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课程改革:过程哲学之思被引量:17
- 2010年
-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 王洪席靳玉乐
- 关键词:过程哲学课程改革
-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在逻辑被引量:5
- 2022年
- 在新高考改革语境下,开展学生自我评价成为学校深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议题与重要范畴。受制于传统学生评价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局限,学生自我评价正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在新时期,彰显潜能优势应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本质诉求,深度融入学习情境是破除其“单一形式”的关键路径。学生自我评价需建立在自身过往的个人成长体验、社会实践经历等基础上,以规避其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而达致“结构性确证”则为其信度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 王洪席杜卓洋
-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内在逻辑
- 边缘革命、思想市场与课程变革
- 2014年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改革成效或达致预期的改革愿景,需开创出多元化的改革路径,并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包容且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空间。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应着眼于以下努力:积极探寻课程变革的另一条路径——激发边缘革命;进一步架构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培育思想市场。唯有如此,课程变革才能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并呈现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局面。
- 王洪席
- 关键词:课程变革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地”:评价方法的偏误与澄清
- 2024年
- 综合素质评价是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的关键路径,但在评价方法上尚存按比例打等级、单一量化赋分、分解加权求和、一票认定制等偏误做法,致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实施陷入某种无序与困顿之中,甚至背离了该制度设计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期,为扎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学校应运用“鉴赏性发现”评价方法以深度洞察学生精妙复杂的“重要特质”;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以重点考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实作”“表现”;运用“情境化解释”评价方法以切实彰显学生身心成长的“个人意义”;运用“非推论性”教师评语方法以凸显评价语言的人文属性与育人功能,从而充分释放评价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卓越价值,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变革。
- 王洪席杨洋
-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课程论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怀特海过程哲学被视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生长点,其对我国课程论研究而言,可以打开新的学术视野、拓宽“思维面向”与创生可能性.怀特海的“过程原理”为课程的过程性本质定位奠定了扎实的哲学基础;“事件性”语言观或过程性语言观有助于我国“非实体性”课程语言的构筑与创生;“摄入”概念对于破除课程“简单位置”的内在困境与症结,进而为课程的关联性主题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镜;“动力学的过程分析法”超越了传统静态结构分析方法的壁垒和局限,为课程研究的方法论突破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启示.
- 王洪席
- 关键词:过程哲学课程论研究
- 教师情感支持对中学生学习参与的影响——基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情感支持和中学生学习参与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中学生感知的教师情感支持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习参与问卷对14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参与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情感支持和学习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新时期,为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真正“落地”,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力度,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校应积极构建支持性环境,进而提升中学生学习参与水平。
- 周佩灵周悦王洪席
-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
- 区域一体化推进下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审视与优化建议——基于568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区域一体化推进是促进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区域一体化推进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但教师在对综合素质评价改变学生评价生态的价值认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评价方法创新、家校沟通使用及实施满意度等方面尚待优化,不同性别、年龄、教龄与职称的教师在实施中具有差异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脱离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凸显,电子平台的易用性及科学性有待提升。一体化实施机制不完善、教师传统评价观念与行为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专业性不足以及技术支持有待规约与完善是主要原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改进需发挥区域、学校、教师的主体动力并联合高校与企业,将制度规范、理论指导、技术支持与教师素养提升四大系统深度关联,增强区域—学校一体化推进的顶层设计、构建“区域—高校—中小学校—企业实施共同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素养,以内在驱动与外在联动相结合规约文化理解与行动逻辑,促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实施、专业实施、科学实施及有效实施。
- 冯永华王洪席
- 课程“好声音”——论课程语言及其流变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教育的核心范畴与焦点论域,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都与语言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课程研究范式的时代转换激发了课程语言的"符号潜能",多种课程语言如科学化课程语言、政治性课程语言、隐喻性课程语言、叙事性课程语言等华丽绽放,课程领域成为一首多种声音交汇融合的复杂的交响乐。任何一种课程语言的产生都有历史的合理性。课程语言流变现象不是一种异相,而是常态,其本质是课程思想观念的变革。
- 王洪席
- 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蕴与路径被引量:6
- 2007年
- 基于现代主体性哲学视域,深入考察和反思当今学校道德教育陷入低迷和失效的症结所在。规约化的行为控制机制、知识化的道德智慧追求、模塑化的道德教育逻辑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的主要病理表征。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意识、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理解和对话的多元价值选择则是其走出困顿、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
- 王洪席郝德永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
- 高中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认同感的调查分析——以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落地”和扎实推进,需获得一线教师的普遍接受、广泛支持与深度认同。调研发现,浙沪两地教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持支持态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意愿和内在动机。但低分题项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并未在此实施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因其可操作性较差而难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顺利开展。在新时期,高中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认同感的提升需推进以下路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构筑要获得深度的“文化认同”,应积极提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素养,扎实推进精准化的分层分类教师培训,进一步增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支持保障系统。
- 周佩灵王晨王洪席
- 关键词:高中教师教师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