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鹏

作品数:39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胃癌
  • 11篇细胞
  • 8篇手术
  • 7篇肿瘤
  • 6篇胃肿瘤
  • 6篇机器人辅助
  • 6篇腹腔
  • 6篇癌细胞
  • 5篇切除
  • 5篇淋巴
  • 5篇腹腔镜
  • 5篇大黄素
  • 4篇凋亡
  • 4篇术后
  • 4篇切除术
  • 4篇胃癌细胞
  • 4篇META分析
  • 4篇MKN45
  • 3篇胆管
  • 3篇异甘草酸镁

机构

  • 38篇甘肃省人民医...
  • 5篇甘肃中医药大...
  • 4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9篇王晓鹏
  • 27篇苏河
  • 22篇马云涛
  • 13篇田宏伟
  • 10篇马建勋
  • 8篇蔡辉
  • 8篇郭天康
  • 7篇车杨
  • 5篇张冬志
  • 5篇王斌
  • 4篇狐鸣
  • 4篇李渊
  • 4篇达明绪
  • 4篇郭进
  • 3篇史浩
  • 3篇陈泉
  • 3篇杨林
  • 3篇袁媛
  • 3篇叶兰萍
  • 3篇王芳

传媒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甘肃医药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机器人外科学...
  • 2篇第8届中国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该研究的方向。
杨林王晓鹏罗慧英
关键词: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胃癌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王晓鹏马云涛车杨洪丁梁丹茹田宏伟苏河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异甘草酸镁恶性梗阻性黄疸
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76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对照组4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200 mg。治疗1周后,比较ALT、AST、ALB、γ-GT、ALP、TBil、DBil及TNF-α、NF-ΚB的变化情况;观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下降明显(P<0.05,或P<0.01);但对ALB、γ-GT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尽快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晓鹏马云涛田宏伟张苏钰吴自燕安亚莉苏河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梗阻性黄疸PTCD
miR-106b、miR-20a和miR-221在早期胃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RNA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3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浆中的15种微小RNA(miR-1、miR-106a、miR-106b、miR-17-5p、miR-20a、miR-21、miR-221、miR-27a、miR-34、miR-376c、miR-378、miR-423-5p、miR-451、miR-486、miR-744)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确定另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浆微小RNA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来检测被筛查出的血浆微小RNA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胃癌患者的3种血浆微小RNA(miR-106b、miR-20a和miR-221)水平较健康对照人群有显著增高(P<0.05).用miR-106b、miR-20a和miR-221检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95%CI0.776~0.841)、0.859(95%CI0.805~ 0.914)和0.796(95% CI0.726 ~0.866).胃癌患者的这3种微小RNA在每一个TNM分期中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TNM分期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miR-106b、miR-20a和miR-221可作为胃癌早期检测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蔡辉袁媛韦雪魏丽王晓鹏郝云飞张迎梅郭天康
关键词:胃肿瘤微RNAS
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首例报道
2025年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6 km)。手术总时长120 min,其中装机时间3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90 min。术中网络延迟(55.16±25.33)ms,丢包率0.01%~0.1%。未发生网络中断等网络不良事件,手术顺利完成。
王晓鹏王艳王艳马云涛苏河狐鸣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网络延迟
5G远程机器人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一例报道(附手术视频)
2025年
本研究报道了世界首例5G远程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该手术于2023年5月19日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完成。手术采用本中心创新的“3+2”模式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并遵循“程序化胃癌手术七步法”进行了淋巴结的清扫。手术过程顺利,总手术时间为250 min,主从控制时间为190 min,术中出血约50 mL。术后麻醉恢复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返回病房,术后10 d病情稳定好转并成功出院。本次远程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是人体肿瘤手术的首次尝试,初步验证了5G远程国产机器人手术技术可行。远程手术的应用有助于医疗资源下沉,将有效解决目前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现象,缩小地域诊疗差距,对于降低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詹渭鹏马于祺狐鸣杨婧杨婧郭进黄显斌蒋智良蔡辉蔡辉马云涛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胃癌
基于全球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附手术视频)
2025年
2023年12月14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应用国产图迈®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首例5G远程袖状胃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装机时间30 min,手术总时长120 min,操控机器人时间90 min,出血量20 mL。术中平均网络延迟(55.16±25.33)ms,丢包率为0.01%~0.1%,术中未发生网络中断等网络不良事件。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果表明,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晓鹏王艳狐鸣狐鸣张旭杨婧杨婧马云涛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袖状胃切除术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为5 459 975例,胃癌患者数为5 581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数为962 192例。Meta分析结果 :(1)8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6(0.71,0.81),P<0.01〕。6项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88(0.82,0.95),P<0.01〕。(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67,1.07),P=0.17〕。(3)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合并后,11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7(0.72,0.82),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并不明确,需严格且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张冬志陈泉王晓鹏蔡辉张浩军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胃肿瘤META分析
^12C与X射线辐照人胃癌细胞BGC-823后细胞周期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胃癌也是亚洲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疾病,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发病率最高。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
马建勋叶兰萍马晓俊王晓鹏田宏伟
关键词:人胃癌细胞BGC-823SURVIVIN细胞周期^12C重大疾病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补充检索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纳入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06.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s,包含1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三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美容评分(SMD=0.52,95%CI:0.21-0.83,P=0.001),但手术时间较长(MD=7.10,95%CI:4.31-9.89,P<0.00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及留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于阑尾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存在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参考.
张冬志蔡辉王晓鹏陈泉张浩军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单孔腹腔镜META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