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医护理学教学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学生由于对中医学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常被动学习,影响了对中医护理课程的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强调中医护理特色等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 马晖罗再琼王承平朱蔓佳
- 关键词:中医护理护理学生教学质量
- 从学生答卷中管窥中医教育
- 通过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为题的测试,反映出了中医理论概念不清、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临床脱节诸多影响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中医发展的一些问题。廓清概念、改善教学手段、强化临床,是使中医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
- 王承平
- 关键词:中医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败精致病性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本实验利用消痔灵具有收涩之性,采用在大鼠前列腺背叶注射消痔灵的方法,使前列腺腺腔梗阻,成功造成与败精致病机理相似,且能反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模型。通过通瘀化浊汤对动物模型相关指标的观察,认为败精瘀阻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败精瘀积于前列腺腺泡内,致腺体肿胀,腺管阻塞失畅而炎性细胞浸润,腺体间质组织纤维增生的致病性有关。
- 王承平胡卡明王永刚
-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针刺穴位与非穴位激活不同脑区的效应观察被引量:33
- 2006年
-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大脑功能区影响的差异,以探讨相关的针刺理论基础。方法:以视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B组。两组先分别接受针刺假穴治疗,然后A组针刺穴位光明和太冲,B组针刺穴位丰隆和陷谷。所有成像技术均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Erlangen)。结果:在试验中,丘脑及红核的激活、大脑外侧沟与顶颞皮质的激活证明了针刺真穴位与假穴位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发现针刺对于视皮质并没有确切的影响,但对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
- 胡卡明王承平谢慧君海宁
- 论恶血的形成机理及其致病特点被引量:2
- 2000年
- 根据古代医家对恶血的论述以及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 ,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恶血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和致病特点。提出恶血应包括瘀血和血液质地腐败两层含义。其形成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有关。其发病形式多为急性发作与慢性发作两种。常表现为发热、血虚状、出血、肿块、易感邪和变生它疾等病症特点。
- 王承平徐中环
- 关键词:恶性致病特点中医病机
- 试论肝其华在面被引量:5
- 2004年
- 面部肌肤赖气血以养 ,气血充盛、和调是保证面部红润光泽的基础。肝之疏泄对气血的调节作用 ,为面部肌肤得养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 ,面部也是肝功能的一面镜子。当肝主疏泄气血和调时 ,面部红润光泽。反之 ,肝失疏泄气血不和则郁而形成诸毒。肝郁诸毒可致人面垢面焦或疮斑迭生。因此 。
- 徐中环王承平
- 关键词:疏泄气血内毒衰老生理基础
- 舌下针治疗中风急性期言语障碍30例被引量:2
- 2000年
- 胡卡明王承平
-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言语障碍舌下针针灸疗法
- 社会及自我认同因素在情志致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5年
- 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各种因素造成的紧张及心理压力,导致了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情志的致病性与人生活的外环境及内在生理、心理密切相关。社会及自我认同因素对情志致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及自我认同因素具有可变性,其中社会认同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潮流感及地域性。自我认同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但更多地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社会认同以及自我认同关系密切,其不吻合形成的情绪变化是其成为情志致病的根本原因。自我认同的偏差及对社会认同的依赖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决定其发生的高危人群。其所致疾病与肝的关系密切,形成气滞、血瘀、痰凝的病理变化。对社会及自我认同因素进行优化,是防止产生不良情绪引起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
- 徐中环王承平
- 关键词: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情志致病
- 败精当从五脏论治被引量:2
- 2005年
- 败精是指生殖之精郁滞于精室、精隧而形成的瘀浊腐败之邪。此败精的形成与五脏关系极为密切。因精生成于脾,固摄于肾,疏泄于肝,调节于心,所以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致五脏的功能失调,都易使精生成不足,或闭藏难泄,或精泄不畅,或致妄泄,或精离本宫,出而不出,瘀结腐败而形成败精。故对败精当从五脏论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 王承平胡卡明徐中环
- 关键词:五脏
-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被引量:10
- 2010年
-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 王望华王汝亚王承平
- 关键词:睡眠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