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巍 作品数:46 被引量:33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半干旱区春季沙尘气溶胶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0 2009年 为研究半干旱区沙尘细粒子的粒谱特征,利用WPS粒谱仪对内蒙古朱日和地区春季粒径为0.01-10.0μm的沙尘气溶胶进行了40多天的连续观测,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溶胶谱分布.研究表明,沙尘气溶胶有明显的日分布规律,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沙尘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不同,受气象要素影响较大.非沙尘日和沙尘日均有浓度变化较稳定的粒径段,沙尘日出现稳定粒径段的粒径小于非沙尘日,2种天气背景下的平均谱在0.07-0.20μm;非沙尘日、沙尘日和沙尘时段的气溶胶谱型在0.01-0.1μm、0.1-1.0μm和1.0-10μm3个粒径段分布明显不同,分别符合对数正态分布、Lorentz分布和负指数分布. 邱玉珺 牛生杰 岳平 王巍巍 王静关键词:半干旱区 沙尘气溶胶 谱分布 《污染气象与大气环境探测实习》课程的教学探索 2016年 《污染气象与大气环境探测实习》是大气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践实习课程,本文总结的"精选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安俊琳 严家德 王巍巍关键词:大气环境 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 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流经传感器的风速是决定百叶箱气温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广泛应用的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方体结构特征以及侧面叶片导流的影响,百叶箱内部风场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特征,在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上分别出现明显的梭形流场和环形流场;百叶箱对环境空气的流动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在箱体中轴线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最小值53%出现在0.08 m附近,同时在0.25 m和0.55 m高度附近分别存在值为85%和88%的局部最大值。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随环境风向的改变而呈周期性变化,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45°、135°、225°和315°时,出现极小值73%,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0°、90°、180°和270°时,出现极大值93%。 杨显轲 严家德 郭建侠 王巍巍 刘倩 姜枫关键词:风速风向 南京冬季平流雾微物理结构观测研究 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Vaisala系留气球低空探测系统、自动气象站和雾滴谱光谱探测仪(FM100)等,对2006年12月24—27日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罕见浓雾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属于典型的平流雾,雾的发展及消亡过程主要受冷暖平流的影响。此次雾过程可分为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阶段,期间的平均数密度为123.58-661.24个.cm^-3,平均直径为3.12-7.33μm,平均含水量为0.016-0.137 g.m^-3,最大直径为20.28-50.00μm。在生成发展阶段,雾滴谱逐渐上抬、拓宽,谱型由单峰逐步向双峰、三峰转化。单峰峰值直径为2μm,双峰2μm、16μm;三峰期间分别为2μm、16μm和23μm。在维持阶段,滴谱存在周期性振荡。雾滴谱的演变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徐杰 牛生杰 陆春松 吕晶晶 王巍巍 项磊关键词:雾滴谱 微物理结构 低压倒槽影响下积层混合云形成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结果,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积层混合云的形成初期,局地对流云得到发展,随着其强度不断增强,与周围云发生并合过程(包括局地单体对流的并合、积云团的并合和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并合),形成范围较大的积层混合云云系。局地单体对流和积云团的并合可带来云体的爆发性增长,霰含量、雨水含量大幅增加。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并合对降水强度影响不大,但有利于降水面积扩大。低压倒槽和弱冷锋是此次积层混合云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影响因素。低压倒槽有利于低层大范围不稳定能量的积累,风向切变有利于近距离云团的发展和并合,山地动力和热力作用有利于局地对流单体、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形成和加强。 王巍巍 李艳伟关键词:积层混合云 基于多相质点网格法的大气污染仿真模拟 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准确估计不同风速条件对单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粒子抬升高度、污染物扩散范围产生的影响,使用以多相质点网格(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方法为基础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对污染物扩散进行大涡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低风速下,受污染源阻挡作用,污染源周边形成方柱绕流现象,污染物在下风方向分裂为两股,污染物随湍流作用在计算域内波动,且计算域内分裂状况始终存在。随着风速的增大,污染物分裂情况逐渐消失,且污染物扩散范围、粒子最大抬升高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风速为2 m/s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之间距离为5~2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70~87个/m^3;风速为5 m/s时,分裂的两股污染物距离为2~10 m,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212~300个/m^3;风速为10 m/s时,分裂情况消失,流场稳定时下风向1000~1300 m污染物最大数浓度为407~502个/m^3。 于潇萌 曹乐 严家德 王巍巍关键词:大气污染 数值模拟 基于Holt-ARIMA-Lagrange Multiplier的CWC信息熵时序研究 2023年 降水云系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分析,是云降水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一次云发展过程中的700 hPa云水含量(Cloud Water Content, CWC)和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流速度(Omega, OMG)的1 h值,以信息熵来度量CWC空间分布的混沌程度,辅以OMG的时间变化来判断云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解、Holt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和Lagrange Multiplier的组合预测方法.结果表明:1)CWC熵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2)在云的不同发展阶段,北方CWC熵序列的均值都小于南方,方差普遍大于南方;3)OMG区域均值与CWC熵的小波低频重构的极值点在时间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近的极值点在南方中占50%,在北方中占83.3%,表明CWC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云系的发展;4)CWC熵序列往往具有多种时间尺度特征,故进行多尺度分解之后再组合建模的Holt-ARIMA-Lagrange Multiplier模型比单一预测方法、单层分解的预测模型更优,准确率提高3%以上. 张仙 吴琼 陈以祺 黎亚少 王巍巍关键词:云水含量 信息熵 小波分解 天气现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强化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实验实习,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利用Unity3D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包含34种天气现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此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场景,再现了34种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过程,使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形式,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实习,达到深入理解天气现象特征及其变化过程的目的。 王巍巍 章凯 倪东鸿 梁磊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 UNITY3D 人机互动 第二代自动气象站不同气温观测系统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2009年8月—2010年7月的平行观测数据,分析了第二代自动气象站百叶箱气温观测系统和气候塔通风防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的数据差异,讨论了季节、月份以及时次等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风速大小对这种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百叶箱的数据相比,气候塔的气温分钟值、日均值和日最值等都平均偏低0.2℃左右;数据对比差随太阳辐射的增强而变大,两者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夏季、8月份和15时的偏差均值分别达到了0.29℃、0.30℃和0.31℃;数据对比差随环境风速的增强而减小,两者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性,当风速大于5.4 m/s时,数据对比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从风速小于1.5 m/s时的0.17℃和0.31℃分别减小到了0.12℃和0.10℃,而数据对比差小于0.2℃的样本比例从60.3%提升到90.4%。 严家德 金莲姬 王巍巍 王静 吴迪关键词:气温 内蒙古沙尘气溶胶浓度及其输送特性——朱日和春季情形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对朱日和春季0.01-10μm的沙尘气溶胶观测资料,以及20m梯度塔气象要素资料,对沙尘天气日和非沙尘天气日的气溶胶浓度、谱分布以及输送特性进行了个例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目变化特征,不同粒径段粒子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沙尘气溶胶浓度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存在较大差别,粒径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气象要素对沙尘气溶胶浓度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与不同粒径段粒子的相关性不同;沙尘暴过程对不同粒径段粒子的输送特性不同,不同粒径段对应的输送距离和输送量有较大差别。 邱玉珺 牛生杰 岳平 王巍巍 王静关键词:沙尘 数浓度 谱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