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芳

作品数:47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细胞
  • 9篇血管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细胞
  • 7篇凝血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血栓
  • 4篇动脉
  • 4篇血浆
  • 4篇血栓形成
  • 4篇鼠脑
  • 4篇凝血因子
  • 4篇肿瘤
  • 4篇微血管
  • 4篇基因
  • 3篇性疾病
  • 3篇血压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机构

  • 3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鄂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3篇王华芳
  • 33篇胡豫
  • 15篇魏文宁
  • 12篇郭涛
  • 8篇孙春艳
  • 7篇郑金娥
  • 7篇王雅丹
  • 6篇梅恒
  • 4篇张小平
  • 4篇何文娟
  • 4篇方峻
  • 4篇游泳
  • 4篇仲照东
  • 4篇张迎红
  • 4篇周薇
  • 4篇陈朝晖
  • 3篇夏凌辉
  • 3篇唐亮
  • 3篇赵云
  • 3篇石威

传媒

  • 8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 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 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胡豫徐丹梅孙春艳郑金娥王华芳魏文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多态性
化疗联合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增值性疾病1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EBV)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后一种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本研究对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移植后EBV相关性PTLD的治疗进行了探索,期望为PT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例17岁男性SAA患者在我院行单倍体移植后第133天被诊断为EBV-PTLD,给予MEA方案化疗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结果:患者完成治疗后第20天复查外周血EBV-DNA为阴性,第80天全身PET提示全身病灶控制良好,观察至今无复发。结论: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输注为治疗EBV-PTLD的有效方法,但其长期预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王瑶石威王华芳陆铉夏淩辉游泳仲照东胡豫
关键词:EB病毒淋巴增殖性疾病化疗
8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患者的诊断及基因分析
背景:凝血因子Ⅻ(FⅫ)是凝血反应中第一个启动的凝血因子,活化的FⅫ(FⅫa)在参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遗传性FⅫ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研究对近年来本...
王华芳刘会唐亮杨焰汪清云简晓荣曾伟程志鹏胡豫
纳米材料在诊断血栓病中的应用
2008年
目前血栓病发病率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不亚于肿瘤等恶性疾病。但血栓形成至血管栓塞是一个较长期的慢性过程,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脏器损害。因此,提高血栓病的诊断技术、尽早发现和干预血栓形成是降低血栓病危害的有效策略。
胡豫王华芳
关键词:血栓病纳米材料
不同PPAR配体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的配体——非诺贝特、WY14643,PPARγ配体——匹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HP-1的TF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TF蛋白表达量。结果:PPAR配体处理组中THP-1细胞TF mRNA水平以及蛋白表达量均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降低。结论:3种PPAR配体均可抑制单核细胞TF mRNA以及蛋白表达,可能经此机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
董春霞胡豫王华芳孙春艳王雅丹何文娟张小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
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胡豫刘俊岭梅恒胡虎唐亮石威庞志清郭涛王华芳郑传胜胡波李毅清明章银邓君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以动静脉和微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中国每年发病率约300/10万,病死率8%〜39%,相关医疗费用逾1300亿元。现有诊断技术主要是基于血栓形成后的影像检查,无法早期发现血栓,而血栓形成...
关键词:
关键词:血栓性疾病靶向治疗
阿霉素协同TRAIL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RT-PCR方法克隆人TRAIL全长基因,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LX IN多克隆位点,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LX IN-TRAIL质粒转染PC3-M细胞,RT-PCR方法检测外源性TRAIL表达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比较单独表达TRAIL和联合应用阿霉素对PC3-M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 estern b lot法检测经阿霉素诱导前后PC-3M细胞死亡受体-5(DR5)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LX IN-TRAIL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TRAIL表达可以诱导PC-3M细胞凋亡,阿霉素能够增强TRAIL的凋亡诱导效应,6μg pLX IN-TRAIL质粒DNA组,加入1 mg/L阿霉素前后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1.8%和20.7%,同时可提高PC-3M细胞DR5的表达。结论TRAIL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途径,阿霉素可以通过提高DR5表达而增强PC-3M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性。
陈朝晖王华芳费世宏肖亚军曾甫清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阿霉素凋亡
聚乳酸纳米粒穿透血脑屏障的分析电镜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观察以聚乳酸 (D ,L polylacticacid ,PLA)为材料制备、经吐温 80 (T 80 )表面改性的纳米粒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分别将FITC Dextran、叶绿素铜作为PLA纳米粒的示踪标记 ,应用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分析电镜观察经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的PLA纳米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穿透血脑屏障的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小鼠脑组织中散在及沿毛细血管壁分布的荧光颗粒 ,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脑组织中圆形或类圆形的外源性纳米粒 ;进一步采用分析电镜对颗粒处组织进行能谱分析证实其为叶绿素铜标记的PLA纳米粒。证实了T 80修饰的PLA纳米粒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特性 ,机制可能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吞转运作用 ,同时 。
王华芳胡豫孙望强谢长生
关键词:血脑屏障聚乳酸纳米粒聚乳酸
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鼠脑组织中的选择性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制备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纳米微粒(以下简称PLA纳粒),研究该载体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对鼠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纳米沉积法制备空白及经聚山梨醇80(T-80)表面修饰的PLA纳粒,透射电镜观测其微观形貌、粒径,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分别测定粒度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值;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LA纳粒能否进入小鼠脑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纳粒的分布区域。所制PLA纳粒为规整、均匀的球形颗粒, 其等效粒径为162.1nm, 多分散系数为0.108;T-80修饰的PLA纳粒能特异性地分布于小鼠脑组织,电镜结果显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纳粒的聚集,神经元间隙也有少量分布。结论:表面修饰的PLA纳粒能较特异性地被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该载体可望成为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优良给药载体。
王华芳胡豫孙望强谢长生魏文宁周薇方峻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微粒脑组织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男,21岁,学生。因纳差、乏力1周,于2011年8月11日入住当地医院血液科。入院时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入院后即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痰。查血常规WBC 0.95×109/L,Hb 75g/L,PLT 65×109/L,幼稚细胞43%。肺部CT示双肺支气管炎并双下肺感染。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原始细胞72%。结合免疫学分型,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肺部感染。
刘传才陈智超王华芳邹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