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永康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悬浮剂
  • 2篇吡虫啉
  • 2篇微囊悬浮剂
  • 2篇棉蚜
  • 2篇防效
  • 1篇杜仲叶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中绿原酸
  • 1篇色谱
  • 1篇田间
  • 1篇田间防效
  • 1篇同基因
  • 1篇啶虫脒
  • 1篇微胶囊悬浮剂
  • 1篇相色谱
  • 1篇绿原
  • 1篇绿原酸
  • 1篇聚脲
  • 1篇基因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焦永康
  • 2篇庞民好
  • 2篇康占海
  • 1篇杨俊霞
  • 1篇李蕾
  • 1篇郭宝林
  • 1篇赵静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吡虫啉微胶囊制剂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应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制剂,在研究过程中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壁材,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通过对壁材用量,引发剂种用量等的筛选,确定了10%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配方为:壁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
焦永康
关键词:吡虫啉
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以超声波助提法提取绿原酸,采用HPLC法检测和二倍体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5和为0.850 mg/g。[结论]四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赵静杨俊霞焦永康李蕾郭宝林
关键词:杜仲叶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不同基因型
10%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被引量:7
2011年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吡虫啉的微胶囊悬浮剂(CS)。探讨了壁材、引发剂用量对微胶囊悬浮剂粒径、包囊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悬浮剂的理化性质和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壁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6.4%,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氢钠用量分别为0.25%、0.1%时,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3μm,包囊率在90%以上分布均匀、性能稳定的微胶囊悬浮剂。10%吡虫啉CS有效成分30g/hm2,对棉蚜12d的防效为92.36%,而10%吡虫啉WP相同剂量为74.26%;24d时,二者的防效分别为80.53%,41.87%。由以上方法所制得的微胶囊可明显延长棉蚜的防治效果。
焦永康康占海庞民好赤国彤
关键词:吡虫啉微囊悬浮剂田间防效
5%啶虫脒微囊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以聚脲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啶虫脒的微囊悬浮剂。[方法]探讨了悬浮介质、分散剂种类及用量、芯材与壁材比例对微囊外观、微囊悬浮剂粒径、包囊率以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对微囊悬浮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产品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悬浮介质选用玉米油,聚乙烯醇4.5%为分散剂,芯材与壁材比例为5,可制得平均粒径为3~5μm包囊率在90%以上分布均匀、性能稳定的微囊悬浮剂。该产品15 g a.i./hm2对棉蚜7 d的防效为92.90%,而20%啶虫脒SL相同剂量的防效为86.76%;15 d时二者的防效分别为87.42%、65.35%。[结论]由以上方法所制得的微胶囊可明显延长棉蚜的防治效果。
焦永康康占海庞民好赤国彤
关键词:聚脲啶虫脒微囊悬浮剂防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