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肿瘤
  • 4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内膜
  • 4篇内膜癌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4篇宫内膜癌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术前
  • 3篇MRI
  • 2篇学法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诊断
  • 2篇影像诊断学
  • 2篇诊断学
  • 2篇前列腺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作者

  • 14篇彭如臣
  • 14篇沈秀芝
  • 5篇信瑞强
  • 4篇钟佳利
  • 4篇李艳翠
  • 3篇石逸杰
  • 3篇蔡建新
  • 2篇孔广起
  • 2篇马国武
  • 2篇彭峰河
  • 2篇张雪梅
  • 2篇张双
  • 2篇赵爽
  • 1篇张殿平
  • 1篇高旭
  • 1篇李广民
  • 1篇张志鹏
  • 1篇王焕勇
  • 1篇周宏
  • 1篇宋海龙

传媒

  • 7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术前分期以及临床治疗中应用MRI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05-2016-05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都应用MRI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在子宫肌层的浸犯深度判断方面,Ⅰa期MRI高估了1例;Ⅰb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2例;Ⅰc期患者低估2例;Ⅱ期患者高估2例、低估1例;Ⅲ期、Ⅳ期和病理的分期相符,通过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00%。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应用MRI,可以准确分期,清楚判断宫颈浸润的深度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具有应用的价值。
王焕勇彭如臣沈秀芝马国武周宏
关键词:MRI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
一种乳腺核磁检查用线圈配套托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腺核磁检查用线圈配套托架,包括左臂托、右臂托、左肩托和右肩托,所述左臂托和右臂托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左臂托和右臂托用于支撑患者的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肩托设置在左臂托上远离连接轴的一端,所述右肩托设...
李艳翠彭如臣信瑞强李广民沈秀芝
文献传递
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学生自评表及互评表,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并利用小测验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90%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正面评价,且PBL教学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学生对PBL教学法接受度高,P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质量。
蔡建新石逸杰张雪梅沈秀芝彭如臣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PBL教学法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诊断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6例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特点,包括双后交叉韧带征、双前交叉韧带征、半月板反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外周残半月板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中,双后交叉韧带征8例;双前交叉韧带征2例,碎块内移征16例,外周残半月板征16例,16个可见空领结征,3例可见半月板翻转征。结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彭如臣沈秀芝张殿平信瑞强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磁共振成像
3.0T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T2WI联合DWI及DCE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基于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评分比较3.0T磁共振T2WI联合DWI及DCE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方法对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T2WI、DWI、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依据PI-RADS V2评分标准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四种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效。结果共12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72例前列腺癌患者,51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经MedCalc软件分析后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四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0.936、0.935、0.962,AUC两两比较T2WI与T2WI+DWI、T2WI与T2WI+DCE、T2WI与T2WI+DWI+DCE、T2WI+DWI与T2WI+DWI+DCE、T2WI+DCE与T2WI+DWI+DCE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0、0.016、0.001、0.015、0.012,T2WI+DWI与T2WI+DCE无统计学差异(P=0.870),各组最佳诊断阈值均为PIRADS分值=3。四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能效:T2WI+DWI+DCE序列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93.1%、92.2%),T2WI最低(88.9%、86.3%),T2WI+DWI(90.3%、88.2%)略高于T2WI+DCE(88.9%、88.2%)。结论基于PI-RADS V2评分3.0T磁共振各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能效不同,T2WI联合DWI、DCE诊断效能最高,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组合序列。
彭峰河沈秀芝蔡建新李艳翠孔广起彭如臣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基于MRI平扫T2WI和增强T1WI的影像组学特征值,探讨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4例(ⅠA期86例,ⅠB期28例),以4∶1的比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ITK-SNAP软件分别在矢状面平扫T2WI图像及多期增强T1WI图像第二时相进行手动逐层勾画ROI,分别对T2WI和增强T1WI数据集进行影像组学特征值提取(https://github.com/Radiomics/pyradiomics),并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http://scikit-learn.org/),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基于平扫T2WI图像特征值建立的RF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在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87.5%、93.3%,模型中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特征分别为形状平坦度(shape flatness,SF)、灰度级带矩阵区域方差(GLSZMzonevariance,GLSZM-ZV)、灰度级长矩阵运行方差(GLRLM run variance,GLRLM-RV);基于增强T1WI图像建立的RF模型在测试集的AUC为0.818,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100%、75.0%,模型中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特征分别为SF、灰度相关矩阵高灰度依赖程度(GLDM large dependencehighgraylevelemphasis,GLDM-LDHGLE)、灰度共生矩阵相关性(GLCM correlation)。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其中基于平扫T2WI图像建立模型较增强T1WI显示出更大的诊断价值。
郭冉沈秀芝信瑞强石清磊王金洁钟佳利彭如臣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肌层浸润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直接和间接血管成像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直接法多层螺旋CT(MSCT)静脉成像和间接法MSCT动脉成像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和下肢静脉血栓常用的方法,进一步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为优化临床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7年经DSA证实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87例,同时有完善的间接法MSCT动脉成像(MSCTA)或直接法MSCT静脉成像(MSCTV)影像学资料。按检查方式分成2组,直接法髂静脉MSCTV组和间接髂静脉MSCTA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IVCS组和其继发下肢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直接法髂静脉MSCTV组和间接髂静脉MSCTA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很好的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直接法髂静脉MSCTV相比间接髂静脉MSCTA在诊断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继发血栓更为清晰、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IVCS重要的检查手段,MSCTV和MSCTA均能很好诊断诊断IVCS,但MSCTV对下肢静脉继发血栓的显示更具优势,是临床除DSA之外相对简单、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
沈秀芝信瑞强石逸杰张志鹏彭如臣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
基于PI-RADS V2多参数MRI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transition zone prostate cancer,TZ-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4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mp-MRI检查,包括T1WI、T2WI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strast-enhanced MRI,DCE-MRI)功能成像。两位医师依据PI-RADS V2对T2WI、DWI、DCE-MRI各独立序列及mp-MRI (T2WI+DWI)联合技术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医师PI-RADS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3)。T2WI、DWI、DCE-MRI及mp-MRI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914、0.887、0.773、0.927。经Medcalc分析,T2WI与mpMRI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余其他扫描方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扫描方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4.4%,78.0%、81.3%,78.0%、76.6%,92.7%、83.9%。结论基于PI-RADS V2的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彭峰河沈秀芝蔡建新李艳翠孔广起彭如臣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移行带
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
2011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对5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观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局限于内膜11例,浸润浅肌层21例,浸润深肌层13例,浸透浆膜12例。对照病理结果,对肿瘤局限于内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8%、95.7%、92.9%,浸润浅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1.7%、89.4%,浸犯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95.5%、92.9%,浸透浆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7%、97.8%、96.4%。结论 MRI可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期,尤其对准确判断肌层有无浸润有明显的优势。
彭如臣沈秀芝马国武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多排螺旋CT及MRI诊断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F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增强检查,3例MRI平扫检查,并分别测量EFD、前锯肌及周围脂肪CT平扫及增强后CT值进行比较,分析EFD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3例病灶位于双侧,4例病灶位于右侧,3例病灶位于左侧,CT共发现33处病灶,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肌肉深面,均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以肌肉样密度为主,病灶内见条纹状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间隔排列;病灶边缘毛糙不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CT增强扫描3例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EFD与前锯肌、EFD与周围脂肪间平扫及增强CT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为主的肌组织与高信号的脂肪组织交错排列,MRI增强扫描1例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根据CT及MRI影像表现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张大勇彭如臣沈秀芝张双赵爽钟佳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纤维瘤软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