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对照检测心室晚电位分析及治疗问题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临床应用及治疗问题。方法:采用微机检测信号迭加技术和XYZ导联,对434名患者进行检测,基础治疗加刺五加对60例VLP阳性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205例心血管病患者中,VLP阳性率为20.5%;229例非心血管病患者中,VLP阳性率为3.5%。在心血管病患者中,88例冠心病患者VLP阳性为37.5%;117例其它心血管病患者VLP阳性率为16.2%。刺五加能使VLP阳性转阴,转阴率达63.6%。结论:VLP与心肌缺血、损伤和左室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刺五加可能是使VLP转阴的有效药物之一。
- 毕四锐
-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功能刺五加
- 外周血Apelin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Apelin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90例STEMI患者,45例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为直接PCI组,45例择期接受PCI治疗者为择期PCI组;选择同期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STEMI患者入院时、PCI术后、出院及随访1a时外周血Apelin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pelin水平与STE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和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患者入院时Apelin水平[(423.6±11.0)、(425.8±10.9)pmol/L)]均低于对照组[(521.5±10.8)pmol/L](P<0.05);术后、出院及随访1a时,直接PCI组Apelin水平[(481.2±10.9)、(480.5±10.5)、(468.9±11.6)pmol/L]较入院时增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术后、出院时、随访1a时[(431.9±11.2)、(432.5±10.8)、(431.5±11.0)pmol/L]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LVEF患者外周血Apelin水平[(400.6±10.1)pmol/L]低于正常水平LVEF患者[(459.8±11.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择期PCI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7.8%)高于直接PCI组(13.3%)和对照组(4.4%)(P<0.05)。结论外周血Apelin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
- 王妮刘伟毕四锐齐茗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PELI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成涌毕四锐
- 关键词:老年人支原体肺炎老年肺炎抗生素耐药病情发病率
- 654-2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 2000年
- 霍爱芳张玉梅王根章毕四锐
- 关键词:慢性肾病多巴胺受体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电解质紊乱机体内环境
- 西地那非联合螺内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清N端脑钠肽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螺内酯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端脑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P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15例。对照组予西地那非(25mg,3次/d),观察组予西地那非联合螺内酯(2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6min步行距离(6MWD)、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输出量(CO)、右心室舒张末压(RVEDP)]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6MWD、SPAP、CO、RVEDP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NT-proBNP、CR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螺内酯治疗PAH安全有效,且能明显降低血清NT-proBNP、CRP水平。
- 王妮刘伟毕四锐齐茗
- 关键词:西地那非螺内酯
- 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 2006年
- 目的评价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120例ICM心力衰竭患者做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为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加上常规用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消心痛);对照组为依那普利,加上常规用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消心痛)。治疗6周后复查两组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有减少,24小时室性早搏数(VA)也均有减少;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高血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在ICM心力衰竭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有效、安全,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和防治猝死。
- 毕四锐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螺内酯依那普利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和其他临床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1例,NYHA分级Ⅱ~Ⅳ级.行24 h动态心电图测量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计算心率变异性(HRV)参数,24 h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三角指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电图测量出校正QT离散度(QTcd).多信息心电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对HRT与HRV、LVEF、QTcd、VLP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HRT(TO,TS)显著增强现象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P均<0.01),LVEF≥30%组较LVEF<30%组显著(P<0.01).② 50例患者住院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其HRT变化为显著增强(TO减小,TS增大,P均<0.01);LVEF、HRV的SDNN和三角指数显著增加;LVESV、LVEDV和QTcd显著减少(P均<0.01);VLP阳性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③HRT(TO,TS)变化的增强与减低和LVEF、LVESV、LVEDV、HRV(SDNN,三角指数)及QTcd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而与VLP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窦性心率振荡简单、无创、实用,充分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是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 毕四锐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窦性心率振荡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
-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多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多指标评分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 SYD-心功能检测仪,对161名做过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心脏病患者,多指标评分法检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70例,可疑组62例和异常组29例三组,做相应对比分析。结果心脏植物神经多指标评分的临床特异性.敏感性和总符合率均大于90%。结论心脏植物神经检测多指标评分方法科学,实用,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方便和检查费用低廉的优点。
- 毕四锐成涌
- 关键词:植物神经心率变异性
- 高频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97例老年(76±12)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把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超声心电图(UCG)和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HFECG导联方式是XYZ正交导联,诊断标准为XYZ三导联切迹总数≥3为阳性。结果HFECG诊断老年冠心病阳性率为隐匿型91.67%,心绞痛型90.48%,显著高于ECG和DCG(P<0.01);HFECG的敏感性高于UCG(P<0.05),特异性低于UCG(P<0.01),总符合率二者相似(P>0.05)。结论HFECG诊断老年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早期冠心病,而且安全易行,无创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特异性较差和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的问题还值得探讨。
- 毕四锐
- 关键词:冠心病高频心电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 2005年
- 毕四锐成涌
-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