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忠亮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流产
  • 9篇自然流产
  • 9篇复发
  • 9篇复发性
  • 8篇细胞
  • 8篇复发性自然流...
  • 5篇免疫
  • 5篇T细胞
  • 4篇抗体
  • 3篇蛋白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球蛋白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细胞免疫
  • 3篇细胞免疫球蛋...
  • 3篇免疫球蛋白
  • 3篇内膜
  • 3篇节性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太和县中医院

作者

  • 17篇段忠亮
  • 9篇李翠
  • 7篇应春妹
  • 3篇王明雁
  • 3篇李大金
  • 3篇李明清
  • 1篇孟毅
  • 1篇王凌
  • 1篇关明
  • 1篇袁敏敏
  • 1篇杜美蓉
  • 1篇袁蕾
  • 1篇金莉萍
  • 1篇张彬
  • 1篇秦娟秀
  • 1篇李标
  • 1篇李丽莎
  • 1篇王薇薇
  • 1篇李敏
  • 1篇李翠

传媒

  • 6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其作为治疗RSA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2名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21例RSA患者抗凝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细胞表面分子Tim-3及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RS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im-3^+T细胞比例(1.01%±0.64%)和PD-1^+T细胞比例(40.76%±13.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96%、54.32%±26.65%)(P<0.01、P<0.05);RSA组T细胞中Tim-3^+PD-1^+双阳性T细胞比例(0.59%±0.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7%±0.85%,P<0.001),而Tim-3-PD-1^+T细胞比例(40.17%±13.68%)和Tim-3^+PD-1-T细胞比例(0.43%±0.41%)与对照组(52.95%±26.28%、0.48%±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3^+CD3^+T细胞、PD-1^+CD3^+T细胞及Tim-3^+PD-1^+双阳性T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RSA有关,有作为RSA治疗潜在靶点的价值。
段忠亮施幼豪李明清李翠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
复发性流产外周IL-10^+Tim-3^+ T细胞降调节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T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联合细胞因子在复发性流产(RS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RSA患者及17例正常早孕者外周血CD3^+T细胞表面Tim-3及PD-1含量,以及破细胞膜后细胞内因子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IL)-10在Tim-3^+PD-1^+、Tim-3^-PD-1^-、Tim-3^-PD-1^+和Tim-3^+PD-1^-4群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RSA患者Tim-3^+PD-1^+T细胞比例(0.57%±0.26%)明显低于早孕组(1.24%±0.77%)(P<0.001)。RSA组4群T细胞中IL-10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33.55%±16.27%、0.92%±0.88%、1.61%±1.35%、16.36%±13.98%;早孕组4群T细胞中IL-10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45.92%±17.89%、0.49%±0.27%、0.92%±0.68%、33.43%±16.98%。RSA组和正常组Tim-3^+PD-1^+T细胞群中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群(P<0.05);RSA组Tim-3^+PD-1^+和Tim-3^+PD-1^-T细胞中IL-10阳性细胞含量(33.55%±16.27%,16.36%±13.98%)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45.92%±17.89%,33.43%±16.98%)(P<0.05,P<0.01)。而IFN-γ在RSA组和正常组4群细胞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A患者IL-10^+Tim-3^+T细胞显著降低,可作为判断RSA的新的参考指标。
王薇薇李明清王明雁李丽莎李大金段忠亮
上海某医院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人患者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9月该医院成人患者分离的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其克隆特点;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米诺环素)的敏感性;PCR检测4种主要毒力基因(Stmpr1,Stmpr2,smf-1,Smlt3773locus);采用半定量生物膜形成试验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同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结果共收集7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6株来自外科监护室,其余较为分散。检出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7.9%(53/78),在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之前都有抗菌药物应用史,62.8%患者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MLST分析检测出38种新的ST型,命名为STnew1-STnew3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型别较为分散,较多的ST23型只有6株,克隆流行传播趋势不明显。PFGE显示78株菌株分成58个簇群,无明显聚集的簇群。78株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2/78)、10.3%(8/78),所有菌株对米诺环素均敏感。Stmpr1、Stmpr2、smf-1和Smlt3773locus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9.5%(62/78)、93.6%(73/78)、94.9%(74/78)和48.7%(38/78)。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形成能力平均值为D_(492)=0.51±0.44,不同性别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患者以男性居多,感染患者大多有抗菌药物应用史,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未发现同一科室明显的克隆传播。
段忠亮秦娟秀李敏关明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IL-2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蜕膜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26及其受体IL-10R2和IL-20R1在15例正常早孕者和18例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间蜕膜细胞分泌IL-26的情况,用不同浓度(1、10和100ng/mL)的IL-26刺激正常早孕者的蜕膜细胞,于24、48和72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IL-26及其受体在RSA组蜕膜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早孕组(P<0.05)。RSA组蜕膜细胞分泌IL-26的水平高于早孕组(P<0.05)。用1和10ng/mL的IL-26刺激有利于蜕膜细胞增殖,但100ng/mL的IL-26会抑制蜕膜细胞的增殖。结论IL-26在蜕膜组织中的过高表达不利于蜕膜细胞的增殖,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梁昀施幼豪李明清段忠亮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蜕膜
妊娠同时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
段忠亮应春妹
双重荧光染色在妇科阴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双重荧光染色系统在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分院妇科门诊检查阴道炎的患者标本,同时采用传统的湿片镜检法和双重荧光染色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双重荧光染色法的优势。依据显微镜下形态,报告孢子、假菌丝、线索细胞、滴虫、脓细胞及杂菌等检测项目;并用配对χ^(2)检验分析该染色系统与传统显微镜湿片镜检法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 从结果的保存和展示的角度分析,双重荧光染色法可将每位患者的结果分析表现为文字报告的同时,以图片的形式体现在检查报告中,便于直观判断,也便于结果回溯,明显优于传统的湿片镜检法。从结果的阳性率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析,5 625例阴道炎患者中,双重荧光染色法显示菌群失调病例694例,占12.3%,显著高于湿片镜检法的3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200,P<0.001),一致性一般;念珠菌性阴道炎(含孢子和假菌丝)1 490例,占26.5%,显著优于湿片镜检法的1 2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08,P<0.001),一致性较好;细菌性阴道炎病例1 602例,占28.5%,显著优于湿片镜检法的1 0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68,P<0.001),一致性一般;滴虫性阴道炎76例,占1.4%,与湿片镜检法的7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0.05),一致性较好;非特异性阴道炎2 012例,占35.8%,与湿片镜检法的2 00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67,P>0.05),一致性较好。结论 双重荧光染色法容易保存结果,且可清晰显示致病菌和患者阴道分泌物菌群分布情况,优于传统湿片镜检法;双重荧光染色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可提高妇科阴道炎患者阴道疾病检出率,值得在妇科门诊中应用推广。
李翠段忠亮应春妹
关键词:阴道炎
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及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疗效比较及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及对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访分析254例URSA患者,其中A组84例接受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治疗;B组86例接受地屈孕酮治疗;C组84例接受体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3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再次妊娠成功率,以及围产期孕产妇的情况和新生儿的发育。结果:3组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9.3%、70.9%和92.8%。B组低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新生儿的分娩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身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与正常参照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显著增加URSA患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3种方法治疗均不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正常妊娠相比,3种治疗均不增加孕妇围产期妊娠并发症与新生儿畸形率。
袁敏敏杜美蓉王明雁孟毅段忠亮李大金
关键词:地屈孕酮
复发性流产患者CD4^+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的表达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CD4^+T细胞及调节性T(Treg)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 tor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与复发性流产(RS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60例RSA患者(RSA组)和68例相同孕周正常早孕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凝外周血中CD4^+T细胞及Treg细胞上表面分子TIGIT的百分含量。结果CD4+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TIGIT^+CD4^+T细胞的比例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在RSA组外周血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2);但RSA组TIGIT^+FoxP3^+CD4^+T细胞所占比例为56.41%±12.36%,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47.82%±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IGIT在RSA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上的表达异常升高,提示其与RSA的发生可能相关。
梁昀段忠亮李翠李大金王凌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
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在临床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在临床上检测原发性不孕和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不孕患者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病史,以同期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作为对照,对比研究对象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水平,分析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在原发性不孕和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可能的相关性。结果收集到原发性不孕患者170例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38例病史资料,以同期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208例作为对照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抗子宫内膜抗体并无显著改变;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抗精子抗体并无明显不同;早孕期流产患者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在4次以上的病人,其体内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和原发性不孕患者中具有相关的临床价值,应加强备孕人群的筛查工作,及早干预。
李翠段忠亮周进张彬应春妹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发性不孕
抗磷脂抗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和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抗磷脂抗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和子痫前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检查和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且无任何不良孕产史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比较复发性自然流产、子痫前期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I)的IgA、IgG及IgM抗体阳性率。结果 复发性自然流产组ACA总阳性率为8.99%(102/1 134),Anti-β2-GPI总阳性率为10.41%(118/1 134)。子痫前期组ACA总阳性率为19.77%(17/86),Anti-β2-GPI总阳性率为18.60%(16/86)。对照组ACA总阳性率为5.95%(30/504),Anti-β2-GPI总阳性率为7.54%(38/504)。ACA和Anti-β2-GPI的IgA型抗体明显偏少,IgG和IgM型抗体偏多。复发性自然流产组ACA总阳性率为8.9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β2-GPI总阳性率为10.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Anti-β2-GPI IgM型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ACA总阳性率为19.77%,Anti-β2-GPI总阳性率为18.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ACA IgM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Anti-β2-GPI IgG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A和Anti-β2-GPI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的发生有相关性,对孕妇不同型别的抗磷脂抗体检查十分必要。
石雯茜段忠亮李翠应春妹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复发性自然流产子痫前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