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伟
- 作品数:47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外科治疗
- 2006年
-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手术方式、围术期处理和疗效等方面。结果13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月~5年,无一例复发。术后心功能恢复到Ⅰ级11例,Ⅱ级2例(NYHA)。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早期行急诊手术,同时矫治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因此心力衰竭不是手术的禁忌症。
- 杨红伟王忠民李汉臣韩培立朱平陈恒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
- 自体心包外支架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自体心包外支架包裹静脉移植物减轻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探讨自体心包外支架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no-touch”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周、4周分别切取移植静脉,行HE和WEIGERT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除1条犬死亡外,余12条成活,所有动静脉吻合口无狭窄。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内膜厚度、内膜截面积和PCNA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动物模型设计合理,自体心包可作为静脉外支架的材料,能明显减轻内膜的增生,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 杨红伟吴若彬郭惠明郑少亿
- 关键词:自体心包静脉移植物动物
-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血液流变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血液流变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5例,股动脉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治疗,肱动脉组患者给予经肱动脉入路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前、术后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DPABF)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肱动脉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前者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6个月ABI、DPABF水平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手术穿刺成功率和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力学指标,且具有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王祖辉杨红伟谭毅华
- 关键词:肱动脉入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并发症
- 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探讨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溃疡的临床疗效。结果:127例下肢溃疡病人,大隐静脉主干激光闭合22例、主干剥脱84例;支架置入30例,共35枚。除1例溃疡尚未愈合,其余病人经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无溃疡复发。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有利于缩短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时间。
- 李涛杨静杨红伟林环王祖辉郭娟娟朱国献
- 关键词:溃疡静脉曲张
- 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专用留置针
- 一种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专用留置针,包括针梗(1)、连接管(3)、正压接头(4)、针栓(5),针梗(1)的尾部设有固定翼(2),固定翼(2)为蝴蝶式固定翼;针梗(1)的尾端连与连接管(3)连接,连接管(3)的尾端设有正压接...
- 林环朱国献杨红伟
- 文献传递
- 充气式下肢水肿专用垫枕
- 一种充气式下肢水肿专用垫枕,包括枕芯(1),枕芯(1)为气囊,枕芯(1)上设有气门(11),枕芯(1)充足气后呈梯形体,在梯形体的上底面(2)上设有条状弧形凹槽(3),条状弧形凹槽(3)的长度沿上底面(2)的边缘设置,与...
- 林环冯玲朱国献杨红伟李涛杨静
- 文献传递
- 食管癌中p2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 p2 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对 1 1 0例食管癌及 30例癌旁组织 p2 7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 0例食管癌组织中 ,5 1例 p2 7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达 46.4% ,癌旁组织中 2 2例呈阳性 ,阳性率 73.3%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p2 7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预后显著相关 ( P<0 .0 5 )。结论 :p2 7表达可作为食管癌诊断指标之一 ,与其生存预后有关。
- 王忠民唐怀好李汉臣张超纪杨红伟乔刚张杰
- 关键词:食管癌P27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分级
-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 1997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19倒重症肌无力病人,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18例)和颈横切口(1例),彻底切除胸腺及纵隔内脂肪组织,术中不用肌松剂。对病情严重者胸腺切除同时或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18例随访1mo~25a,症状完全缓解8例,改善8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病理诊断:胸腺癌9例(其中恶性3例);胸腺增生7例;胸腺结核1例;胸腺未见异常2例。结论无论病人年龄大小或胸腺病理类型如何,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
- 赵宝生李汉臣王忠民席鸿钧杨红伟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胸腺癌
- 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比较困难,而与此有关的死亡率却极高。为了降低死亡率,需进一步了解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3年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病例,并与同期同类手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发生了腹部并发症,出现时间为术后(8.5±4.2)d(1-17d)。其中7例行剖腹手术,死亡3例;胃镜下电灼或夹闭出血点止血3例,均存活;保守治疗20例,死亡6例。本组死亡率为30%,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在并发症组里,年龄≥65岁,使用呼吸机>24h、使用大量正性肌力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术后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和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两组中,消化道出血没有差别(2.56%vs1.62%,P=0.387)。【结论】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死亡率高,当患者为高龄(≥65岁),术后出现呼吸机依赖,使用正性肌力药或IABP、肝肾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和脑血管意外时,必须预防性处理消化道出血或其他腹部并发症。OPCAB并没有降低胃肠出血发生率。
- 郭惠明张镜芳吴若彬郑少忆卢聪范瑞新杨红伟
- 关键词:并发症腹部心脏手术后止血开胸OPCAB
- 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
- 1998年
- 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Diagnosisandtreatmentforgastricemptgingdisturbanceafteresophogastrostomg崔玉赵宝生杨红伟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临床多见。我院自1990年3月~19...
- 崔玉赵宝生杨红伟
- 关键词:食管胃吻合术胃排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