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3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及治疗前、治疗3、7d胃肠功能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内毒素、纤维蛋白原(FIB)、二胺氧化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患者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分别为(11. 26±3. 12) d、11. 76%(4/34),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5. 22±3. 69) d、23. 53%(8/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d时,乌司他丁组胃肠功能评分(2. 20±0. 63)分、APACHEⅡ评分(19. 22±3. 13)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7d时,乌司他丁组胃肠功能评分(1. 55±0. 72)分、APACHEⅡ评分(13. 12±2. 28)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β、TNF-α、IL-10、内毒素、FIB、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7d,乌司他丁组患者IL-1β、TNF-α、IL-10、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FIB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 杨卫东杜力巍朱珊张伟民谢秀娟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乌司他丁胃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炎症因子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情况以及血清钠水平和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0月247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肺炎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和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 2470例住院患者中有132例为HAP,感染率为5.34%;132例H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4株占51.94%、革兰阳性菌106株占41.08%、真菌18株占6.98%,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巴唑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42株占16.28%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占10.85%居多,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HAP患者的血清钠水平(110.16±8.76)mmol/L和C-反应蛋白(143.49±26.07)mg/L指标较其他非感染肺炎患者明显降低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的血清钠水平降低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经过药敏试验明确感染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中选择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 杜力巍杨卫东朱珊谢秀娟薛艳丽张伟民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耐药率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含量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建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用水作溶剂 ,测定波长为 2 3 3nm。结果 在 0 .5 0 3~ 2 0 .1 2 μg/ml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9.44%。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 ,快速 。
- 杜力巍杨卫东
-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药
- 中西医联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面部皮肤水脂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医用面膜+吡美莫司软膏+维生素E软膏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治疗前后均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测定皮肤角质层水脂含量,记录治疗不同时间患者皮肤水分及油脂含量,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降低(P <0. 05),观察组各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③治疗4周后,两组皮肤水分、油脂含量均上升(P <0. 05),观察组水分、油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④治疗4周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 <0. 05),观察组心理、社会因素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⑤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面部皮肤水分及油脂含量,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杨卫东
- 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清热除湿汤
- 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灌肠给药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保留灌肠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将需要进行CT检查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413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给药方法对患儿产生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64例,呛咳24例,导致再次给药51例。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没有胃肠等不良反应。结论直肠保留灌肠方法对婴幼儿镇静催眠优于口服。
- 杨卫东杜力巍
- 关键词:水合氯醛口服疗效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法分组,治疗组(n=45)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n=45)单独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就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予以比较。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借鉴。
- 杨卫东
-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老年心力衰竭
-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T2DM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T2DM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8)。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低糖饮食和运动辅助治疗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炎症因子、肝功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血浆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BMI、FPG、2h PG水平及Hb A1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BMI、FPG、2h PG水平及Hb A1c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及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控制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影响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 杨卫东
-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安全性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的CK-MB与LDH指标和CD_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的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以及相关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的梅毒合并HIV患者73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给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研究组给予AZT+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K-MB(0.71±0.02)mg/L、LDH(470.89±18.72)U/L比对照组CK-MB(1.16±0.52)mg/L、LDH(543.49±14.07)U/L下降显著(P<0.05);研究组的CD_4^+T计数(265.08±105.36)ng/L比对照组的CD_4^+T(178.64±110.52)ng/L指标显著回升(P<0.05);研究组免疫细胞学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优于照组(P<0.05)。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梅毒合并HIV患者,能够使患者的CK-MB、LDH和CD_4^+水平显著改善,并且对相关的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联合抗病毒药物AZT和3TC治疗梅毒合并艾滋病具有更高效、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 杜力巍杨卫东朱珊谢秀娟薛艳丽张伟民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9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BNP和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杨卫东
- 关键词:卡维地洛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