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景鑫

作品数:26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降水
  • 3篇滴谱
  • 3篇雨滴谱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积层混合云
  • 3篇降水雨滴谱
  • 3篇大气污染
  • 3篇大气污染物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气候预测
  • 2篇气象因素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环境地学
  • 2篇梗死
  • 1篇单因素相关分...

机构

  • 1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兰州大学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攀枝花学院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西藏自治区第...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山西省气象信...
  • 1篇攀枝花市气象...

作者

  • 23篇李景鑫
  • 7篇王式功
  • 4篇刘景鹏
  • 4篇陈思宇
  • 3篇牛生杰
  • 3篇李常新
  • 3篇尚可政
  • 3篇谢亭亭
  • 2篇李维京
  • 2篇李艳
  • 2篇尹立
  • 2篇张震
  • 1篇李想
  • 1篇李春艳
  • 1篇格桑顿珠
  • 1篇相栋
  • 1篇何文春
  • 1篇张莹
  • 1篇叶培龙
  • 1篇郝天依

传媒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大西洋涛动和南半球环状模不同位相配置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协同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格点数据,诊断研究了前期春季(4-5月份)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和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SAM)在不同位相配置下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协同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剔除ENSO最强信号影响后,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分布显著地依赖于前期春季两个较为独立的年际变率主模态(NAO和SAM)位相的不同配置,即降水异常型主要表现为两个因子单独作用的叠加效果,当前春SAM正位相偏强而NAO负位相偏强时,二者的影响呈现协同正效应,我国南方夏季(6-7月份)降水表现为全区正异常,特别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附近地区最为显著;反之,当前春SAM呈偏强的负位相而NAO偏强的正位相配置时,二者的影响呈现协同负效应,对应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表现为显著负异常.对其可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SAM与NAO位相相反情况下,二者均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影响到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的异常变化,进而形成协同作用,增强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异常信号,从而通过欧亚大陆的遥相关波列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南方降水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当SAM与NAO同位相时,可能表现为抵消效应,不利于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发展,从而削弱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的影响,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景鑫任宏利陆波刘景鹏康延臻
关键词:NAOSAM夏季降水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被引量:40
2015年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李维京左金清宋艳玲刘景鹏李瑜沈雨旸李景鑫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急性卒中日入院人数的影响:中国太原市的时间序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太原市急性卒中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区域3家大型医院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期收集太原市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及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研究分析的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卒中日入院人数的影响以及滞后效应,并对不同性别及年龄(≤64岁、65~74岁和≥75岁)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18至2019年期间,在3家大型医院共收集急性卒中患者4921例,日平均卒中入院为6.74例。其中,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为4310例(87.6%)、521例(10.6%)和90例(1.8%)。GAM分析显示,PM_(2.5)、PM_(10)以及SO_(2)短期暴露与卒中日入院人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三者均在发病当日和滞后3 d时对卒中日入院人数有显著影响;在发病当日达到效应最大值,PM_(2.5)、PM_(10)、SO_(2)平均浓度每增高10μg/m3,卒中日入院人数分别增加1.4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6%~2.53%]、0.80%(95%CI 0.25%~1.36%)和2.80%(95%CI 0.76%~4.88%)。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患者中,PM_(2.5)、PM_(10)、SO_(2)以及CO暴露对卒中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女性中仅PM_(10)呈阳性结果。年龄分层分析显示,PM_(2.5)会显著增加≥75岁人群的卒中日入院人数。结论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CO短期暴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太原市居民的卒中日入院人数,在男性和年龄≥75岁人群中更为显著。
李晓峰李泽星田芳怡宋士娜王少帅李常新李景鑫
关键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环境暴露卒中住院
EOF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预测中国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通量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CERES产品,探讨了2005年6月-2009年6月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经验正交分解结果来看,第一模态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区域向外长波辐射有增大趋势.第二模态中呈现出南北反位相的空间分布特征,尤其在2005年6月、2006年6月、2009年6月表现得尤为显著.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华北地区历史时段向外长波辐射场经验正交分解展开的前6个主分量作为训练样本,预测北京地区2010年6月向外长波辐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经验正交分解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预测向外长波辐射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当训练样本中加入北京地区云量后,预测效果提高1/3.
陈思宇李景鑫谢亭亭王晨肖峙靖张震元天刚
关键词:经验正交分解神经网络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订正的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订正的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准备:获取历史观测数据与多个动力气候模式回报及预报数据;S2:数据预处理:对S1所述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各模式数据与观测数据分辨率保持一...
任宏利王琳高丽李景鑫吴捷刘景鹏
2013-2014年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SO2质量浓度年代际变化
为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物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资料。结果表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PM2.5和SO2全国平均质量浓度...
李景鑫陈思宇王式功谢亭亭张震樊威伟
关键词:环境地学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BCC_CSM气候系统模式检验评估及外强迫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气候系统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研究气候变化机理及其预测的重要工具,倍受重视,并已取得了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基本的或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一个新开发的气候系统耦...
李景鑫
关键词:气候效应外强迫
文献传递
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研究了雷州半岛积层混合云雨滴的微结构参量特征,用2007年8月8日至11日在广东湛江和遂溪观测获取的295个降水雨滴谱样本.根据雨滴瞬时谱和有关物理量的演变特征,分别得到了数浓度、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水含量与雨强的变化关系...
李景鑫牛生杰王式功郝天依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雨滴谱
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研究了雷州半岛积层混合云雨滴的微结构参量特征,用2007年8月8日至11日在广东湛江和遂溪观测获取的295个降水雨滴谱样本.根据雨滴瞬时谱和有关物理量的演变特征,分别得到了数浓度、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水含量与雨强的变化关系...
李景鑫牛生杰王式功郝天依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雨滴谱
文献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寒潮避风港现象与气候康养资源分析
2024年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的影响,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或强度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北方老年候鸟人群冬季到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进行避寒旅居康养;随着国家全民大健康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此热潮方兴未艾。因此,有针对性地探究我国境内的寒潮避风港现象,既是大气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又是避寒康养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民生意义。基于此,本文初步梳理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中旬期间,影响我国大范围地区的数次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天气过程,东西部比较后,率先发现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川南滇北交汇区具有“寒潮避风港”现象,尤其是攀枝花地区在寒潮天气过程中能够保持气温相对稳定,日均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较,大部分情况下攀枝花地区的气温波动最小,变化幅度也最小。据此本文做了一点成因方面的粗浅探究,初步分析了其避寒康养气候等资源优势与挖掘潜力,其深层次的成因及其避寒康养效应与价值更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王式功李河利雷应朝尹立刘琦李景鑫
关键词:寒潮天气过程气候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