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霞

作品数:77 被引量:4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6篇大豆
  • 17篇马铃薯
  • 13篇自交
  • 13篇自交系
  • 12篇重组自交系
  • 12篇重组自交系群...
  • 12篇二倍体
  • 12篇倍体
  • 12篇QTL
  • 10篇基因
  • 10篇二倍体马铃薯
  • 9篇蛋白质
  • 7篇性状
  • 7篇籽粒
  • 6篇胁迫
  • 6篇QTL定位
  • 5篇蛋白
  • 5篇蛋白质含量
  • 5篇基因型
  • 5篇白质

机构

  • 76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大兴安岭地区...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省计算...
  • 1篇呼玛县农业技...
  • 1篇国际马铃薯研...

作者

  • 77篇李文霞
  • 59篇宁海龙
  • 32篇李文滨
  • 25篇吕文河
  • 15篇白雅梅
  • 10篇薛红
  • 7篇王继安
  • 7篇白雪莲
  • 6篇李柏云
  • 5篇李琦
  • 5篇张景云
  • 5篇杨庆凯
  • 4篇吴昊
  • 4篇张大勇
  • 4篇邹德堂
  • 4篇董全中
  • 3篇马占峰
  • 3篇石瑛
  • 3篇赵淑文
  • 3篇金光辉

传媒

  • 15篇大豆科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作物杂志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林区教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园艺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油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东农53号的选育被引量:3
2010年
东农53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高异黄酮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cm左右,有分枝,紫花,长叶,灰白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g左右;中抗灰斑病、病毒病;蛋白质含量39.30%(干基),脂肪含量21.60%(干基),异黄酮含量4.28‰。东农53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宁海龙李文滨李文霞王继安赵淑文马占峰
关键词:大豆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与采集年份和地理来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以2005、2006、2008年采集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17份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和2006年采集于黑龙江省8个地点的46份菌株(均为A1交配型)为试验材料,利用21对EST-SSR引物,分别对菌株与采集年份以及菌株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点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采集年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相同年份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地理来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佳楠吕文河金光辉白雅梅李文霞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EST-SSR
高油大豆新品种东农6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2013年
东农61(东选07—71866)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3001。
李文霞宁海龙李文滨
关键词: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要点选育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的优化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研究影响大豆(Glycine maxL.)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因素。【方法】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用直接筛选法和延迟筛选法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方法和浓度,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计算子叶节区GUS阳性率。【结果】延迟7d进行Km选择、筛选压力为75mg·L-1时选择效果最好;菌株培养阶段和侵染浓度分别在OD600为0.6和0.5时子叶节区GUS阳性率最高;黑农35、绥农14和合丰35为易感的大豆基因型;农杆菌菌株EHA101对大豆的转化能力好于LBA4404和AGL1;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的硫醇类化合物对T-DNA的转移有极强的影响效应。【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
李文霞宁海龙吕文河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子叶节农杆菌T-DNA
马铃薯致病疫霉EST-SSR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agne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最严重病害。试验以致病疫霉菌株HH06-23为模板,以Pi08N为引物,研究致病疫霉EST-SSRPC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和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25ng模板DNA,0.5mmol·L-1dNTPs,2μL10×Buffer(Mg2+Free),1.75mmol·L-1MgCl2,15pmol引物,1.2UTaqDNA聚合酶,加ddH2O至20μL;同时确定引物退火温度为63℃。PCR体系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致病疫霉EST-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合进行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佳楠吕文河金光辉白雅梅李文霞韩英鹏
关键词:马铃薯致病疫霉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东农51号的选育被引量:2
2007年
宁海龙李文滨李文霞王继安赵淑文马占峰
关键词: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选育
粒肥对寒地粳稻碾磨和外观品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本试验利用 1 1 3个寒地粳稻品种 ,研究了粒肥对寒地粳稻碾磨和外观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粒肥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心白率和腹白率的影响较大 ,并且对中、晚熟品种的影响大于早熟品种。粒肥使糙米率、粒宽、腹白率降低 ,而使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
宁海龙崔成焕邹德堂李文霞
关键词:粒肥寒地粳稻精米率粒长
二倍体马铃薯耐盐品种鉴定的生理指标测定被引量:12
2013年
以不同耐盐性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和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用0(对照)、10、20、30 mmol·L-1NaCl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试管苗叶的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这3个生理指标的相对值均逐渐升高,耐盐性不同的二倍体马铃薯差异极显著。表明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张景云缪南生白雅梅赵萍李文霞吕文河
关键词:二倍体马铃薯盐胁迫生理指标
二倍体马铃薯在盐胁迫下试管薯的诱导及生理特性的反应被引量:6
2015年
本研究旨在研究育体条件下盐脉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PHU-STN)无性系间的差异。以耐盐、中度耐盐、感盐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无性系各5份为试验材料,用0(对照)、30 mmol·L-1的Na Cl进行胁迫,通过试管薯直径、个数、最大薯薯重、产量及生理指标的测定,观察不同耐盐性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试管薯直径、个数、最大薯薯重、产量均降低,SOD活性升高,POD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且二倍体马铃薯组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试管薯块茎性状以及生理特性SOD、POD活性、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指标。
张景云白雅梅缪南生万新建李文霞吕文河
关键词:盐胁迫试管薯块茎性状生理特性
黑龙江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及蛋白质组分类型被引量:15
2003年
对 6 2份东北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 ,在各种氨基酸中 ,脯氨酸的变异系数最大 ,以甘氨酸为最低 ;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异系数都较小 ,说明该性状在遗传上较为稳定。根据主成分分析 ,从 19主成分中选取前 3个主成分对大豆品种品质进行评价 ,筛选出 9个综合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将全部供试品种分为 6类 ,各性状在类群间存在差异。在品质育种过程中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 ,同时考虑主成分的互补。
宁海龙李文霞王继安陈庆山孔凡江张淑珍杨庆凯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油分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