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鸿

作品数:36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病理
  • 13篇肿瘤
  • 10篇乳腺
  • 9篇免疫
  • 7篇细胞
  • 7篇临床病理
  • 6篇组织化学
  • 5篇腺肿瘤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肉瘤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瘤样
  • 4篇免疫表型
  • 4篇表型
  • 4篇病理分析
  • 3篇导管
  • 3篇增生
  • 3篇肉瘤样

机构

  • 27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四川省妇女儿...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作者

  • 31篇朱鸿
  • 10篇徐钢
  • 8篇宋林红
  • 7篇文锦
  • 6篇步宏
  • 6篇王雷
  • 5篇傅静
  • 5篇李科
  • 3篇董丹丹
  • 3篇杨旭丹
  • 3篇魏兵
  • 2篇胡晓
  • 2篇冯勇
  • 2篇王康
  • 2篇刘丹丹
  • 2篇陈卉娇
  • 2篇杨红
  • 2篇熊焰
  • 2篇张红英
  • 2篇胥维勇

传媒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医学科技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罕少见病...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梭形细胞/肉瘤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以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为主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with dominant spindle cell/sarcoma-toid component,MBCS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15例MBCS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12例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上皮标记、肌上皮标记和肿瘤标记物)。同时就腋淋巴结状态,ER、PR和Her2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做简要比较。结果本组MBCSC患者平均年龄41岁,均因发现乳腺包块就诊。多数肿瘤呈界限清楚的结节状。镜下8例肿瘤完全由梭形/肉瘤样细胞构成,6例以梭形/肉瘤样细胞为主伴少量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成分,1例伴少量导管原位癌。肿瘤显示中-高级别组织学改变。11/12例(91.7%)MBCSC的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至少表达一种上皮标记,全部病例均至少表达一种肌上皮标记。本组MBCSC的腋淋巴结转移率和ER、PR、Her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MBCSC在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上呈现出肌上皮分化,其生物学特性如腋淋巴结状态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所不同,提示其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理亚型。系列上皮和肌上皮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MBCSC的病理诊断。
傅静魏兵步宏张红英陈卉娇杨雯娟朱鸿
关键词:化生性癌梭形细胞肉瘤样
胃底腺型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A-FG的临床特点、形态学改变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腺体相互吻合,呈“无尽的腺体”模式。肿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分别类似胃底腺的主细胞和壁细胞。无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象。2例均浸润黏膜下层,无脉管侵犯。免疫表型:2例瘤细胞MUC6呈弥漫强阳性,Pepsinogen-Ⅰ和H+/K+-ATPase呈不同程度阳性。p53呈野生型,β-catenin呈细胞核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约为15%和10%。结论GA-FG是一种少见的胃腺癌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傅静杨旭丹李娟王雷胡晓刘翔朱鸿徐钢周成军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比较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BAdCC)和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GAdCC)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异同点。方法收集8例BAdCC和12例SGAdCC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BAdCC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常表现为缓慢的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偶伴有疼痛,神经周围浸润不明显,所有病例计56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1例在术后5年复发;SGAdCC患者平均年龄53.5岁,半数患者出现疼痛和麻木,神经周围及邻近骨胳常浸润常见,27枚淋巴结有5枚转移(18.5%),术后短期复发常见,二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BAdCC非常罕见,BAdCC与SGAdCC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BAdCC呈惰性临床过程,而SGAdCC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朱鸿傅静李科王雷刘丹丹徐钢宋林红
关键词: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
163例输卵管性不育症盆腔粘连腹膜的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伴有输卵管和盆腔病变的不孕妇女粘连腹膜活检标本的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光镜对 16 3例不孕妇女的粘连腹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伴有第二苗勒管病损 ,包括 19例输卵管内膜异位、16例子宫内膜异位和 1例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腺瘤。 14例伴有砂砾体形成 ,5 1例伴有间皮增生 ,113例有活动性炎症改变。统计学上第二苗勒管病损与活动性炎症无关 ,但间皮增生与活动性炎症有关。结论 输卵管炎症所致粘连的盆腔腹膜可伴有间皮增生和第二苗勒管病损 。
宋林红熊焰朱鸿王嘉霞
关键词:腹膜子宫内膜异位
郎格罕细胞(嗜酸性)肉芽肿病
1997年
郎格罕细胞(嗜酸性)肉芽肿病(Langerh ans Cell'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简称LCG),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多年来,关于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众说纷云,对该病的病理组织学命名莫衷一是,因而缺乏合理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对该病作一综述,以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朱鸿文锦
关键词:郎格罕细胞肉芽肿病嗜酸性最佳治疗方案病理组织学ANS
全文增补中
郎格罕细胞(嗜酸性)肉芽肿病
1997年
郎格罕细胞(嗜酸性)肉芽肿病(Langerhans Cell’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简称LCG),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多年来,关于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众说纷云,对该病的病理组织学命名莫衷一是,因而缺乏合理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对该病作一综述,以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LCG的命名问题:1893年,Hand描述一位3岁男孩,同时有尿崩症,突眼和颅骨损害。
朱鸿文锦
关键词:郎格罕细胞病因病理嗜酸性
乳腺病理学诊断和研究进展
2007年
乳腺癌病理研究手段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作者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2003版WHO乳腺肿瘤分类中的新认识、乳腺粗针活检、前哨淋巴结活检及乳腺癌基础性研究进展。
朱鸿步宏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3例被引量:7
2005年
熊焰徐钢宋林红朱鸿李科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脂肪瘤病例报道
中耳类癌一例被引量:6
2001年
冯勇熊雅红朱鸿王槐富
关键词:病因病理
原发性中耳类癌复发病理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
2000年
目的 对原发性中耳类癌复发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将活检标本作组织学(HE 染色)、组织化学(奥辛蓝、PAS、嗜银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 法)检查。结果 组织学,前后两次活检种瘤形态一致,主要由实体小梁状及腺管状两种结构组成,瘤细胞异形性小,未见核分裂,但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组织化学,奥辛蓝(AB)、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染色阴性,嗜银染色胞浆内可见嗜银颗粒。免疫组化,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弥漫阳性,嗜铬蛋白(CgA)灶性阳性,溶菌酶(Lyz)阴性。结论 原发性中耳炎癌的病理诊断必须结合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同时要与中耳腺瘤和中耳副节瘤等肿瘤鉴别。
朱鸿徐钢文锦胥维勇
关键词:病理诊断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电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