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琴

作品数:3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天疱疮
  • 11篇细胞
  • 10篇大疱
  • 10篇寻常型
  • 9篇大疱性
  • 8篇寻常型天疱疮
  • 7篇类天疱疮
  • 5篇大疱性类天疱...
  • 4篇糖皮质
  • 4篇糖皮质激素
  • 4篇皮质激素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免疫
  • 4篇抗体
  • 4篇激素
  • 3篇大疱性皮肤病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机构

  • 3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35篇朱海琴
  • 31篇潘萌
  • 27篇郑捷
  • 10篇许人超
  • 10篇陈娅苑
  • 5篇元慧杰
  • 5篇李卫平
  • 4篇赵肖庆
  • 4篇周生儒
  • 3篇夏群力
  • 3篇董娟
  • 3篇邹雅茹
  • 2篇薛峰
  • 2篇施若非
  • 2篇鲁智勇
  • 2篇沈小雁
  • 2篇刘芝翠
  • 2篇王颖
  • 2篇邬玉美
  • 2篇蔡怡华

传媒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上海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第二届全国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1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8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疱性类天疱疮后发生寻常性银屑病被引量:2
2013年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银屑病。患者男,74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2个月就诊,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治疗后皮疹均消退。患者在2年半后出现双下肢红斑鳞屑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寻常性银屑病。
元慧杰许人超董娟朱海琴郑捷潘萌
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s,ABD)是一组由针对皮肤和黏膜桥粒和(或)半桥粒结构的自身抗体所介导的水疱、大疱性疾病。其中天疱疮(pemphigus)和大疱性类天疱疮(b...
邹雅茹周生儒朱海琴潘萌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免疫性天疱疮文献复习
文献传递
美罗华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
美罗华是抗 B 细胞 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现已被用来治疗抗体介导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报道美罗华(Riruximab)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探讨该药治疗天疱疮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患者女性, 38岁。口腔疼痛性溃疡...
潘萌朱海琴夏群力李卫平郑捷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美罗华特异性
文献传递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误诊分析
患者男性,25岁。躯干、四肢散在红斑1年,水疱2月。先后诊断为"湿疹""类天疱疮""天疱疮",据临床症状、直接免疫荧光和盐裂直接免疫荧光,并排除间接免疫荧光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诊断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李卫平朱海琴潘萌赵肖庆施若非郑捷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直接免疫荧光
文献传递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CD4+T细胞中Th 1、Th 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CD4+CD25hi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3例急性期和经治疗...
潘萌陈娅苑朱海琴郑捷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细胞因子水平TH1细胞数量外周血
文献传递
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三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总结皮肤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3例由皮肤外伤所诱发的天疱疮或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与总结。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62、60、71岁,由外伤或手术诱发,与发病间隔时间分别为5周、5周和3 d,分别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109 U/ml,BP230抗体阴性)、寻常型天疱疮(Dsg1抗体68.8 U/ml,Dsg3抗体219 U/ml)和落叶型天疱疮(Dsg1抗体143 U/ml,Dsg3抗体阴性)。经糖皮质激素系统和(或)外用治疗后皮疹均明显好转。结论 外伤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1个诱发因素。对于外伤后伤口愈合不良或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用外伤或手术难以解释时,都应警惕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可能,及时行组织病理或免疫病理检查。
邹雅茹周生儒朱海琴潘萌
关键词:天疱疮类天疱疮大疱性
NK/T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51岁,因"全身红斑、结节2年余"入院。患者于2005年5月无诱因下于左前臂出现一个直径3cm大小无痛性结节性肿块,在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免疫组化示:LCA、CD3、CD4、CD45RO、CD30、CD43、...
沈小雁刘晓依朱海琴潘萌郑捷
关键词:淋巴瘤母细胞
文献传递
中国与国际“寻常型天疱疮诊断与治疗专家建议”解读被引量:1
2021年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具有潜在致死性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糖皮质激素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渐渐显示出其治疗的优越性,但如何更为规范、合理、安全的治疗天疱疮,仍是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各国关于天疱疮诊治的专家共识或指南,中国也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发布了两版寻常型天疱疮诊疗的专家建议。2020年,一个包括多国专家的小组发布了天疱疮诊疗的国际专家建议,以克服不同国家间指南的差异,试图制定在世界范围内相对普遍适用的天疱疮诊疗指南。本文主要对2020年版中国寻常型天疱疮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和2020年版国际专家小组天疱疮诊治的共识进行解读和比较,以呈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更好的指导临床。
朱海琴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
天疱疮患者体内Breg、Treg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目的:试图探讨Treg 和Breg 在天疱疮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天疱疮患者50 例,用流式细胞分选(FACS)法检测外周血Breg 细胞和Treg 细胞(nTreg)的比例,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结果:天疱疮...
朱海琴许人超陈娅苑潘萌郑捷
天疱疮患者调节性B细胞与致病性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天疱疮发病中的免疫介导机制。方法以CD19^+CD24^hiCD38^hi作为Breg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天疱疮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Breg占CD19^+B细胞的比例,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Breg比例变化趋势。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Dsg1、Dsg3抗体滴度、亚型,分析其与Breg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天疱疮患者外周血Breg占CDf19+B细胞的比例(11.54%±0.97%)与健康对照组(8.19%±0.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且急性期轻度患者该比例(5.17%±2.14%)与中度患者(11.38%±5.30%,P=0.042)、重度患者(11.17%±5.31%,P=0.04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reg比例与抗Dsgl抗体亚型IgG4以及IgG4/IgG1的比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7,0.565,P值均〈0.01)。结论Breg主要和抗体产生以及疾病活动相关,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待研究。
陈娅苑许人超朱海琴潘萌郑捷
关键词:天疱疮B淋巴细胞抗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