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瑾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寄生虫学
  • 6篇血吸虫
  • 6篇血吸虫病
  • 6篇吸虫
  • 6篇吸虫病
  • 6篇虫病
  • 5篇皂苷
  • 5篇人参
  • 5篇人参皂苷
  • 5篇人参皂苷RG...
  • 5篇纤维化
  • 5篇寄生虫
  • 5篇肝纤维化
  • 4篇课程
  • 4篇教学
  • 3篇形成性
  • 3篇形成性考核
  • 3篇致密颗粒蛋白
  • 3篇人体寄生虫
  • 3篇人体寄生虫学

机构

  • 10篇昆明医学院
  • 8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18篇曾瑾
  • 16篇王红
  • 15篇贾雪梅
  • 15篇李翠英
  • 9篇李飞
  • 6篇向征
  • 4篇王文林
  • 3篇陈连勇
  • 3篇王卫群
  • 2篇杨照青
  • 1篇陈熙
  • 1篇周本江
  • 1篇魏长桂

传媒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皂苷Rg3、干扰素α联合与单一用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人参皂苷Rg3、IFN-α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5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组为治疗组),除A组8只外,其余B、C、D、E每组各12只.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感染B、C、D、E组小鼠,每只小鼠感染尾蚴18~22条.10周末,以每鼠吡喹酮1次性灌胃(300 mg/kg体重)杀虫治疗.继而分别以人参皂苷Rg3联合IFN-α使用和2者分别单独治疗B、C、D组小鼠,连续8周;第18周末,取各鼠肝组织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以比较人参皂苷Rg3和IFN-α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肝纤维化小鼠经人参皂苷Rg3、IFN-α联合或单一分别治疗8周后,肝脏仍有不同程度增大,暗褐色,质地略韧.肝脏内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等病变比模型组减轻.3组治疗组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降低(P<0.05);SSS评分均低于实验对照组2分以上(P<0.05);3治疗组间胶原面积百分比及SS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人参皂苷Rg3和IFN-α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一样,均具有改善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但2者合用疗效不优于单独用药,没有协同作用.
曾瑾李飞贾雪梅李翠英王红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吸虫病人参皂苷RG3干扰素Α
弓形虫强毒株和弱毒株致密颗粒蛋白1基因的比较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弓形虫强毒株RH株、桂弓株和弱毒株B36株致密颗粒蛋白1(GRA1)基因片段的异同。方法分别从接种RH株、桂弓株、B36株弓形虫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3个虫株的致密颗粒蛋白1(GRA1)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MD-18-T/GRA1重组质粒,PCR和双酶切鉴定其准确性;测序并用NCBI中Blast软件和MEGA3.1软件分析比较3种不同毒力株GRA1基因的异同。结果获得3株弓形虫的GRA1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MD-18-T/GRA1重组质粒,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理论值相符。测序分析3不同毒力株GRA1基因片段相似为100%。结论弓形虫强毒株RH株、桂弓株和弱毒株B36株的GRA1基因片段极其相似,且高度保守。因此认为弓形虫GRA1基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王红李飞曾瑾李翠英贾雪梅
关键词:弓形虫强毒株弱毒株
潞西市法帕镇110名小学生晓虫感染调查
2003年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报道的感染率不一致,据最近的国内资料表明,12岁以下儿童的平均感染率为23.61%[1].
曾瑾陈连勇王文林魏长桂
关键词:小学生蛲虫感染流行病
人参皂苷Rg3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5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吡喹酮加人参皂苷Rg3治疗组(C组)和吡喹酮治疗组(D组)等4组,A组18只,其余每组12只。日本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B、C和D组小鼠,每鼠感染尾蚴18-22条。感染后10周,称取各小鼠体重,A、B组小鼠分别取左叶肝组织,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保存备用。C、D组每鼠吡喹酮一次性灌胃(300 mg/kg)杀虫治疗。吡喹酮治疗次日起,C组每鼠予以人参皂苷Rg3 3 mg/(kg.d)灌胃治疗,连续8周。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剩余小鼠,在每鼠的左叶肝组织于相同部位取材,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μm),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内胶原沉积情况。参考《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半定量记分(SSS)方案》,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以评定人参皂苷Rg3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小鼠HE染色发现,肝小叶内和汇管区均可见大量虫卵沉积,有嗜酸性脓肿和假结核结节形成,并以汇管区为重;VG染色发现,肝汇管区和虫卵肉芽肿周围可见明显纤维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主要沿汇管区分布,形成干线型纤维化,部分纤维呈条索状,向小叶内延伸,形成纤维间隔。C组小鼠经人参皂苷Rg3治疗8周后,肝脏仍有不同程度增大,呈暗褐色,质地略韧;肝脏内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等病变较B组为轻。C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为(2.32±0.99)%,低于B组[(11.08±4.43)%]和D组[(11.19±4.91)%](均P〈0.05)。C组小鼠SSS评分(2.83±1.09)显著低于B组(7.42±1.16)和D组(8.08±1.76)(均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人参皂苷Rg3具有改善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曾瑾王红贾雪梅李翠英李飞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人参皂苷RG3
形成性考核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形成性考核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考核。本研究以自学能力、平时课程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性考试成绩、专题讨论以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等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指标,并对其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形成性考核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向征曾瑾李翠英贾雪梅王红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
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被引量:13
2013年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学业成绩评定体系是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环节的设计,探讨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建立了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学分制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证。
曾瑾李翠英向征贾雪梅王红
关键词:寄生虫学
人参皂苷Rg3、IFN-α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肝脏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IFN-α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肝脏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人参皂苷Rg3治疗组(C组)及IFN-α治疗组(D组)等4组,每组12只.以腹部贴片法感染B、C、D各组小鼠,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18条~22条.肝纤维化造模10周,给予B、C、D各组小鼠吡喹酮杀虫治疗.以人参皂苷Rg3治疗C组小鼠、IFN-α治疗D组小鼠,用药8周后,常规方法制作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和VG染色标本及投射电镜标本并观察,比较治疗后小鼠肝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2治疗组(C、D组)小鼠肝窦周隙中胶原纤维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未见肌成纤维细胞,但可见贮脂细胞且数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Rg3治疗组肝血窦扩张明显;IFN-α治疗组胞浆内可见滑面内质网增生.结论人参皂苷Rg3和IFN-α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促进肌成纤维细胞向贮脂细胞转变有关.
曾瑾李飞王红李翠英贾雪梅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人参皂苷RG3IFN-Α
双语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初步实践被引量:4
2011年
双语教学是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系统设计了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课后调查量表的分析研究,认为随机分班双语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影响教学效果,提出了分级选课开展双语教学的设想。
王红贾雪梅曾瑾王卫群陈熙向征王文林杨照青
关键词:双语教学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研究
人体寄生虫学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根据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特点,以立体化教学为框架,创建网络课程平台,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
王卫群向征曾瑾李翠英贾雪梅王红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网络平台
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对小鼠感染皖鄂品系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英文)
2011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皖鄂品系血吸虫尾蚴,是否也能诱导出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皖鄂品系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 SIEA免疫后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4.45%,23.69%(P<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29.03%(P<0.05);肝组织内虫卵减少29.07%(P<0.05),成熟虫卵减少48.41%(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小鼠经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皖鄂品系血吸虫尾蚴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结果提示将来在中国大陆使用SIEA疫苗时,似可不必考虑血吸虫品系的影响。
李翠英陈连勇贾雪梅王红曾瑾李飞
关键词:品系血吸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