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义岚

作品数:62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甲型
  • 21篇流感
  • 19篇甲型H1N1...
  • 19篇肝炎
  • 16篇病毒
  • 10篇中医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慢性
  • 7篇疗效
  • 7篇流感病毒
  • 7篇流感病毒A型
  • 6篇随机对照研究
  • 5篇毒性肝炎
  • 5篇乙肝
  • 5篇妊娠
  • 5篇中医药
  • 5篇病毒性
  • 5篇病毒性肝炎
  • 4篇医药治疗

机构

  • 61篇成都市传染病...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成都市妇产科...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成都市锦江区...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61篇曾义岚
  • 28篇温贤敏
  • 24篇胡蓉
  • 20篇王丽
  • 20篇刘大凤
  • 19篇刘亚玲
  • 18篇陈红
  • 17篇叶庆
  • 15篇陈竹
  • 14篇周晓飞
  • 9篇李林华
  • 9篇李继科
  • 8篇吴俭
  • 8篇唐玉珍
  • 7篇王林
  • 6篇陈定潜
  • 6篇王伟
  • 5篇张琼
  • 5篇白云
  • 4篇徐蓉

传媒

  • 7篇临床荟萃
  • 7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华西医学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环球中医药
  • 3篇第三届中医药...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四川中医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成都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 探讨不同抗梅毒治疗方法对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98例.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规范治疗组(98例)、未规范治疗组(59例)和未治疗组(41例).采用Pearsonx2和卡方分割法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率等情况.结果 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分别为4.08%,27.12%和63.41%.先天梅毒儿、低体重儿、窒息儿、新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中逐渐升高,其中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8.75%和35.29%.RPR高滴度(≥1∶8)的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RPR滴度进行比较,规范治疗组较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122,P<0.01).新生儿RPR转阴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中分别为100.00%,59.2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39,P<0.01).结论 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周敏陈竹曾义岚何克静祝昭惠黄海霞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4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并与40例仅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治疗4周时的临床症状、肝功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及4周时,治疗组在肝功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45%)明显高于对照组(15%),其总有效率(70%)亦高于对照组(47.5%),而死亡率(25%)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7.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王丽胡蓉陈竹唐玉珍王莉妮张琼曾义岚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疗效观察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2009年3、4月间始发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快,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此次新型流感病毒在6周内传播的广泛程度是过去的流感病毒需要6个多月的传播才能达到的。作为一个新发疾病,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现报道2009年5月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47,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诊治经过。
陈红叶庆刘亚玲曾义岚吕奕杨铭黄勃温贤敏王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乙肝Fibroscan弹性值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Fibroscan弹性值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18例慢性乙肝患者Fibroscan弹性值与体脂参数、代谢参数的关系。结果 1)以Fibroscan弹性值界定的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体脂参数、代谢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Fibroscan弹性值下四分位数组与上四分位数组间体脂参数、代谢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Fibroscan弹性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与UA、TC、HDL-c、LDL-c、ApoA1呈负相关,与H、BW、BMI、SBP、DBP、GLU、TG、ApoB100无相关关系;4)当控制了年龄和BMI后,偏相关分析发现,Fibroscan弹性值仍与HDL-c、LDL-c及ApoA1呈负相关,与TC及UA的相关关系消失;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LDL-c是Fibroscan弹性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DL-c的降低是慢性乙肝Fibroscan弹性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鸿刘大凤曾义岚王林胡蓉王丽陈萍王伟刘世英徐桂平
关键词:慢性乙肝代谢参数
膦甲酸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症肝炎疗效观察
2001年
乙型重症肝炎病情凶险而复杂,临床预后差.多年来,国内外对重症肝炎的治疗尚无满意的方法,因其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严重障碍,死亡率极高.近年采取抑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加强支持等综合治疗,虽提高了存活率,但病死率仍在50%左右.因此,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采取膦甲酸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症肝炎,显示出可喜的苗头,现报告如下.
王丽唐玉珍曾义岚胡蓉
关键词:膦甲酸钠促肝细胞生长素重症肝炎疗效
四川省2009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271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1、重症患者基础疾病少且轻,危重症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2、危重症组、重症组年龄较大、体温较高、病程较长;3、重症组1/3病例有脏器功能损害,危重症组超过1/2的病例有多器官功能损害;4、发热持续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均随病情加重而延长;5、轻症预后良好,重症总体预后好,危重症患者预后差。结论轻症及重症预后好;危重症预后差。
刘大凤张敏利徐蓉刘亚玲温贤敏曾义岚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成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患者合并其他传染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成都市某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其他传染病的情况,为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2月,采用网络、现场、活动场所收发调查问卷,用Excel统计结果数据。结果共调查104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肝炎感染者11例(10.58%),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8例(7.69%),丙肝病毒感染者3例(2.88%);合并性传播疾病感染61例(58.65%),其中梅毒感染26例(25%),尖锐湿疣感染者17例(16.35%),生殖器疱疹感染者10例(9.62%),淋病感染者2例(1.92%),沙眼衣原体感染者4例(3.85%),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2例(1.92%);合并真菌感染者87例(62.14%),其中耶氏肺孢子菌感染者6例(5.77%),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2例(占1.92%),隐球菌感染者5例(4.81%),组织胞浆菌1例(0.96%);合并结核感染者23例(22.12%)及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2.88%);病毒感染14例(13.46%),全部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弓形虫)1例(0.96%)。结论在MSM人群中HIV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比例高;真菌感染率高;结核感染率高;HCV感染和弓形虫感染率低。
胥建中温贤敏陈敏曾义岚林晓杰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传染病
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价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实验室确诊的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随机分入中药组(给予单付中药150mlTid,共5d)、阳性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d)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一粒Bid,共5d)。观察3组发热总持续时间、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症状总持续时间、入组后症状持续时间、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75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完全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5.7d;在年龄、最高体温及入组时病程相似的情况下,中药组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h)及入组后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亦略短于达菲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发病后发热总持续时间(h)、发病后症状总持续时间及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31例病人服中药后仅1例(3.2%)出现轻微腹泻;阳性对照组2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恶心呕吐(1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17);空白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中药组4例(12.9%),空白对照组3例(14.5%),阳性对照组3例(14.5%),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11,P=0.74)。[结论]轻症甲型H1N1流感具有自限性,症状轻,预后良好;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与单用奥司他韦治疗疗效相似,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中药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可能有一定的缩短热程及缓解症状的作用,安全经济。
刘大凤刘亚玲陈红曾义岚温贤敏叶庆李林华周晓飞
关键词:中医中药甲型H1N1流感随机对照研究
四川省2009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27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来源、年龄及时间分布。结果 1.27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女为1.09∶1,随着病情加重发病年龄逐渐增加,病程亦逐渐延长;2.轻症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危重症患者基础疾病较重症患者多且重;3.绝大多数患者年龄在10~30岁(211例,77.87%),轻症及重症中无≤2岁及≥65岁的患者,危重症中≥65岁者2例;4.疫情早期(5~9月)患者均为轻症,以输入病例为主(52例,19.19%),疫情后期以本土暴发病例为主(9月以后)有危重症出现。结论新发传染病疫情早期以轻症、输入病例为主,后期随着社区聚集性疫情,有重危症患者出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是该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大凤周晓飞刘亚玲陈红张玲白云温贤敏曾义岚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271例甲型H1N1流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住院患者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疾病阶段CRP与WBC的关系。结果:①甲型H1N1流感患者感染初期CRP升高常见,且升高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更明显。②轻症患者CRP升高幅度<3倍正常值上限(ULN),重症患者CRP升高幅度达10倍ULN,危重症患者CRP升高幅度达20倍ULN。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感染初期CRP与年龄、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均呈正相关。当校正了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发现CRP仍与WBC呈正相关,与GR%的相关性消失。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CRP升高常见,轻度升高(<3倍ULN)与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明显升高(≥10倍ULN)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周晓飞罗冬霞周凤先王玥莲温贤敏曾义岚刘大凤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C-反应蛋白白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