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团武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川东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光谱数据分析和与已有物质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东獐牙菜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7个已知化合物,包括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5个酮、5个环烯醚萜苷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entiocrucine(1)、gentiocrucine A(2)、gentiocrucine B(3)、junipediol A(4)、1-羟基-3,4,7,8-四甲氧基酮(5)、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酮(7)、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8)、当药醇苷(9)、去乙酰德苦草苦苷(10)、苦龙胆酯苷(11)、羟基当药苦酯苷(12)、獐牙菜苦苷(13)、龙胆苦苷(14)、齐墩果酸(15)、胡萝卜苷(16)、β-谷甾醇(17)。结论 化合物1~6、10、12、16和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曹团武张小凤谭晓平杨兴伟张芯雯范君婷许刚
- 关键词:川东獐牙菜环烯醚萜
- 一种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两阶段梯度洗脱法对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橙皮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三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及其它色相色谱仪,并适用于各种型号和规格的十...
- 曹团武罗浩赵理
- 文献传递
- 卡马西平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CB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结果运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37℃时给体(BSA)和受体(CBZ)之间能量转移的效率和结合距离;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CBZ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论CBZ和BSA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同步荧光技术表明,CBZ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 曹团武杨季冬蔡思彬
- 关键词:卡马西平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法相互作用
-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珊瑚菜内酯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in,PL)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bovine albumin,HSA)结合反应的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PL...
- 曹团武谭晓平黄露时建伟许刚
-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分子模拟
- 文献传递
-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Cu(Ⅱ)-核酸体系的RRS光谱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在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利福霉素类药物与ctDNA反应的适宜的pH范围是1.9~2.1.此类药物本身有微弱RRS峰,它们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其散射峰均在290和370nm附近;而ctDNA的RRS峰在310nm处.两者反应形成结合产物后其RRS明显增强,并在375nm左右出现最大散射峰,且有不同程度的红移和散射增强,说明两者结合成新的产物;加入Cu2+离子后,Cu2+与利福霉素抗生素及DNA形成三元复合物,此时将导致RRS进一步剧增,而且RRS光谱增强值与DNA浓度呈正比,因而可用于DNA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实验对ctDNA的检出限为9.7ng/mL(RFSV-Cu2+-ctDNA体系).文中研究了三元配合物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此反应发展了一种用RRS技术测定DNA的新方法.
- 杨季冬曹团武刘绍璞
- 关键词:核酸氯化铜
- 光谱法研究比克白芷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21年
- 利用光谱法在不同温度和模拟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Y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静态猝灭机制,BYA使HSA内源荧光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K_(a)>1×10^(4) mol·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BYA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BYA与HSA的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由Före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出不同条件下BYA与HSA的结合距离r为2.95~3.20 nm。BYA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肽链结构发生了改变。
- 滕晓鹏任婷恽鸿博时建伟滕晓旭曹团武
-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相互作用构象变化
- 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6个裂环烯醚萜、2个酮及其苷、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2个三萜、1个木质素和1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1)、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3)、vogeloside(4)、2'-O-actylswertiamarin(5)、狭叶獐牙菜苷D(swertianoside D,6)、獐牙菜烯胺酮A^B(gentiocrucines A^B,7~8)、gentiocrucine(9)、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10)、1-羟基-3,5,6-三甲氧基酮(1-hydroxy-3,5,6-trimethoxyxanthone,11)、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12)、erythrodiol 3-O-palmitate(1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14)、咖啡酸(caffeic acid,15)、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16)、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17)、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19)、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oic aldehyde,20)、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2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2)、3-乙酰氧基苯甲酸(3-acetoxybenzoic acid,23)、间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ic acid,24)、间羟基苯甲醇(3-hydroxybenzoic alcohol,25)、烟酸(nicotinic acid,26)、2-糠酸(2-furoic acid,27)、尿嘧啶(uracil,28)。其中化合物1~4,6~28为首次从贵州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 何康曹团武王洪玲耿长安张雪梅陈纪军
- 关键词:芳香化合物
-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哈巴俄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18年
- 综合利用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H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lalln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AR有规律的使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两者结合常数巧均大于1×10^5L·mo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由HAR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AG,△H和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ti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80nm,说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HAR使B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并导致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子模拟结果显示,HAR更倾向于于BSA和HSA的亚结构域ⅡA(SiteⅠ位点)结合。
- 曹团武黄文兵时建伟贺薇
- 关键词:哈巴俄苷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分子模拟
- 丽江獐牙菜化学成分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0
- 2015年
-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丽江獐牙菜Swertia delavay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13C-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1)、红白金花内酯缩二甲醇(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苷(sweroside,3)、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4)、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5)、贵州獐牙菜苷A(swertiakoside A,6)、2'-O-乙酰基獐牙菜(2'-O-acetylswertiamarin,7)、4'-O-[(Z)-对香豆酰基]獐牙菜苦苷(4'-O-[(Z)-coumaroyl]-swertiamarin,8)、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5,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9)、8-O-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2,3,5-三甲基酮(8-O-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2,3,5-trimethoxyxanthone,10)、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2,3,5-methoxyxanthone,11)、异牡荆素(isovitexin,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5),其中化合物1~4,7~11,13是首次从丽江獐牙菜中分离得到。在体外利用Hep G 2.2.15细胞系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1,2,6,7,9和12具有明显的抑制HBV DNV的复制活性,其IC50值为0.05~1.46 mmol·L-1。
- 曹团武耿长安马云保何康周宁家周俊张雪梅陈纪军
- 关键词:龙胆科化学成分抗乙肝病毒活性
- 川西獐牙菜中两个新的链状单萜类化合物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应用HR-ESIMS,1D和2D NMR,IR,UV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鉴定分别为(S,2E,6E)-2,6-二甲基-4,8-二羟基辛烷-2,6-二烯酸(1),(S,2E,6E)-2,6-二甲基-4-羟基-8-甲酰氧基辛烷-2,6-二烯酸(2),swerimilegenins B和C(3和4).化合物1和2为两个新的链状单萜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川西獐牙菜酸C和D,化合物3和4是两个不常见的C_9骨架的环烯醚萜,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曹团武何康耿长安张雪梅周俊陈纪军
- 关键词:龙胆科川西獐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