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

作品数:54 被引量:446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死亡率
  • 13篇肿瘤
  • 12篇肿瘤登记
  • 12篇发病
  • 10篇发病率
  • 8篇影响因素
  • 8篇常住
  • 8篇常住居民
  • 7篇血管
  • 7篇患病
  • 6篇血管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患病率
  • 5篇心血管
  • 5篇死因
  • 5篇肺癌
  • 4篇心血管病
  • 4篇血压
  • 4篇吸烟

机构

  • 54篇江西省疾病预...
  • 16篇南昌大学
  • 11篇江西省肿瘤医...
  • 8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赣州市人民医...
  • 3篇上海市松江区...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赣州市疾病预...
  • 2篇泰和县人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4篇徐艳
  • 48篇颜玮
  • 44篇刘杰
  • 42篇陈轶英
  • 36篇朱丽萍
  • 20篇吉路
  • 14篇赵军
  • 10篇熊小玲
  • 8篇何军荣
  • 8篇许立平
  • 6篇杨旭丽
  • 3篇王瑞平
  • 3篇范为民
  • 2篇魏清风
  • 2篇谢昀
  • 2篇陈福辉
  • 2篇王兰
  • 2篇刘明
  • 1篇卢飞豹
  • 1篇董永海

传媒

  • 9篇江西医药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掌握江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3044人,通过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信息。结果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0.46%(标化率18.85%),城市高于乡镇(20.86%vs 19.96%,Waldχ^(2)=8.160);男性高于女性(26.58%vs 16.23%,Waldχ^(2)=475.506);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χ^(2)_(趋势)=415.703);在不同婚烟状态、文化程度、职业和人均收入间均存在差异。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81.14%)、血脂异常(70.07%)、缺乏运动(43.89%)、吸烟(33.40%)和脑卒中家族史(31.89%);男性较女性吸烟暴露率高,而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缺乏运动、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等检出率则高于男性;城市高危人群中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等暴露率较乡镇高;而吸烟、缺乏运动则乡镇高于城市。结论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比重大、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高。
颜玮李中坚陈轶英朱丽萍刘杰徐艳陈小娜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
江西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构成。方法收集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个案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24808例,其死亡构成比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在0-岁组出现一个小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0-14岁组最低,随后逐渐上升,至75-79岁组最高。位居前三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伤害,不同年龄段的死因顺位明显不同,0-4岁组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5-14岁、15-44岁、45-64岁组前三位均为伤害、肿瘤、循环系统,65岁及以上组前三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最主要死因,不同年龄人群的死因顺位不同。
范为民吉路赵军徐艳颜玮朱丽萍
关键词:死亡病例
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全省横断面调查数据,了解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心血管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8年江西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开展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对结果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比较,并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的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方案及流程对该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比较。采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矫正的Rao-Scottχ2检验和复杂抽样设计的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对2013年5 845名、2018年5 669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数据经基于设计的加权分析显示,江西省18岁及以上人群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10%(高危)者比例2018年(16.7%,95%CI:14.6%~18.8%)明显高于2013年(11.5%,95%CI:8.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城市,农村,25~<35、35~<45和55~<65岁年龄组人群,文盲或半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人群,收入回答不清楚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明显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发病风险处于5%~9%(中危)者比例为8.9%(95%CI:6.5%~11.3%),与2013年(8.1%,95%CI:5.2%~11.1%)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年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可能性≥10%的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且多类特征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高于2013年。应积极加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男性、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等重点人群开展个体化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陈轶英朱丽萍颜玮刘杰徐艳吉路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常住居民
江西省横峰县居民盐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江西省横峰县常住居民盐摄入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寻找减盐干预重点和难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30户家庭,每户家庭选择2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盐摄入量可能影响因素等信息;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收集并测定24小时尿钠估计食盐摄入量。使用t检验、F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盐摄入量影响因素。结果 横峰县居民日盐摄入量超标比例为92.34%;日盐摄入量为(11.86±4.54)g;男性(11.77±4.37)g,女性(11.96±4.7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18~44岁组(11.50±2.65)g和45~59岁组(13.20±4.49)g高于60~75岁组[(10.71±4.57)g,F=13.20,P<0.05]。居民盐相关知信行得分较低,P50(P25,P75)为40(3050)分,且日盐摄入量随盐相关知信行得分增加而减少(F^(趋势)=9.11,P<0.05)。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横峰县居民盐摄入量呈现家庭聚集性,年龄、文化程度、经常在外就餐/食用外卖、超重肥胖以及盐相关知信行得分对盐摄入量有影响。结论 应以家庭和餐饮企业为重要单元,家庭主厨、中青年和超重肥胖者为重点人群,针对减盐知识和技能的薄弱点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综合性减盐干预。
颜玮李中坚许立平刘家红徐艳赵军陈小娜
关键词:盐摄入量影响因素
江西省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江西省社区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明确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西省10个县(区)年龄在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自报缺血性心脏病(IHD)或缺血性脑卒中(IS)患病以及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在138632名调查对象中,2.1%(2956名)报告患者有IHD和/或IS史;患者报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11.3%(8.9%使用抗血小板药物,5.5%使用他汀类药物,3.0%两种药物均使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6,95%CI:0.47~0.92)、诊断心血管疾病>7年(OR=0.51,95%CI:0.32~0.83)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低,年老(55~<64岁:OR=4.48,95%CI:1.02~19.57;65~<75岁:OR=5.17,95%CI:1.18~22.59)、教育程度越高(初中:OR=1.94,95%CI:1.36~2.76;大学及以上:OR=2.57,95%CI:1.01~6.54)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结论江西省目前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低,女性、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病程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徐艳颜玮刘杰熊小玲陈轶英陈小娜许立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
2016年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各类死因对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以下简称国家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年江西省国家点全死因登记资料,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年数。结果2016年江西省国家点居民粗死亡率为570.31/10万,平均期望寿命78.59岁,女性高于男性5.56岁,城市高于农村1.04岁。导致寿命损失的前4大类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去除后期望寿命男性可分别增长6.48岁、2.79岁、1.82岁、1.58岁,女性可分别增长8.95岁、1.76岁、1.97岁、0.91岁。循环系统疾病中主要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去除后男性分别增长2.57岁、2.11岁,女性分别增长2.97岁、2.82岁,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去除后男性增长1.32岁,女性增长1.72岁,恶性肿瘤中前2位是肺癌、肝癌,去除后男性分别增长0.82岁、0.64岁,女性分别增长0.35岁、0.23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以肺癌为首的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江西省国家点居民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疾病,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
赵军朱丽萍谢昀吉路刘杰颜玮陈轶英徐艳
关键词:去死因期望寿命
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九江市修水县、赣州市信丰县、吉安市吉安县、宜春市袁州区和上饶市弋阳县6个项目县(区)抽取84347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结果江西省实际调查的82678名城乡居民中,有17241人(20.85%)存在≥1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13424人(77.86%),有2个危险因素者3453人(20.03%),有≥3个危险因素者364人(2.11%)。在4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中,心血管病史的流行率为1.52%,血压高的流行率为14.82%,血脂异常的流行率为5.89%,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流行率为3.7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不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年龄较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非在婚、职业为农民和在农村居住的居民是该地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综合防治的重点人群。
徐艳熊小玲刘杰颜玮陈轶英程冷眉严月康朱丽萍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影响因素城乡居民
大余县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大余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现状,为大余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余县肿瘤登记处2015年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主要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5年大余县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67例,发病率125.30/10万。发病前5位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40.04/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肝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鼻咽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100.27/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为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大余县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鼻咽癌防治不容忽视,重点应加强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肿瘤的早诊早治。同时,对于女性的防治应重在开展妇女保健及妇科检查。
汤泉刘杰吉路徐艳陈婷朱丽萍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
横峰县成年常住居民盐摄入及盐相关知信行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横峰县成年常住居民盐摄入及盐相关知信行流行现状。方法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横峰县130户家庭,每户家庭选取2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调查、测定24小时尿钠等方式收集资料。采用构成比、率、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横峰县成年常住居民人均24小时盐摄入量为11.86±4.54g;中盐摄入量者最多(47.98%),其次为高盐摄入量者(44.36%),低盐摄入量者最少(7.66%)。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是否经常在外就餐/食用外卖组间的居民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18~44岁组、60~75岁组、文盲/小学组和不经常在外就餐/食用外卖组均以中盐摄入者最多,分别占60.87%、54.70%、52.87%和50.79%;45~59岁组、初中/中专及以上组、经常在外就餐/食用外卖组均以高盐摄入者为主,分别占58.33%、58.11%和57.89%。“吃盐过多易得高血压、吃盐少不会没力气、食品标签中代表盐含量的指标、低钠盐、成人每天食盐推荐量”知晓率分别为72.18%、21.77%、15.32%、7.26%和6.85%;77.42%的调查对象愿意少吃盐,但仅69.35%的调查对象表示做得到少吃盐;食用含盐零食、腌制食品、低钠盐者分别占93.55%、50.81%和2.42%;成人每天食盐推荐摄入量知晓率男性(10.66%)高于女性(3.17%,χ^(2)=5.43、P<0.05),愿意少吃盐和做得到少吃盐方面,均为女性(87.30%、76.19%)高于男性(67.21%、62.30%,均有P<0.05)。结论调查地区成年常住居民盐摄入量高且超标严重,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水平低,需较长时间持续开展减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颜玮李中坚许立平刘家红徐艳陈小娜
关键词:常住居民知信行
2014—2021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居民肝癌死亡水平及其疾病负担情况,为针对性开展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14—2021年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报告的居民肝癌死亡数据,计算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2014—2021年趋势分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表示。结果2014—2021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率为21.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P<0.05)。肝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死亡率从30岁开始快速上升。2014—2021年男性、女性、农村居民死亡率AAPC分别为2.60%、5.58%、3.55%(P<0.05);城市居民死亡率、各人群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居民AYLL的AAPC分别为-1.75%、-2.88%、-2.46%、-1.94%(P<0.05);女性YLL率呈上升趋势(AAPC=2.56%,P<0.05)。结论江西省肝癌死亡水平较高,但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农村居民是肝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陈小娜颜玮赵军朱瑶陈轶英徐艳卢飞豹许立平
关键词:肝癌死亡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