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 作品数:59 被引量:2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指令性项目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高性能载人离心机推拉效应模拟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开发利用高性能载人离心机的功能,进行推拉效应(PPE)模拟方法的研究。方法推拉动作(PPM)加速度曲线的参数设为:Gmin为-1Gz持续5s,Gmax范围为从+2.5Gz持续10s开始按0.25Gz的幅度递增,对编制的模拟PPM加速度曲线进行试运行后,以12名战斗机飞行员和6名志愿者为受试者,分别测定了在预先有和无-1Gz5s作用情况下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结果 -1Gz的产生会附带产生+1Gx和+0.5Gy,能够为人体所耐受。预先暴露于-1Gz5s后所有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均显著下降,志愿者组平均下降(0.87±0.13)G(P<0.01),飞行员组平均下降(0.95±0.25)G(P<0.01)。1名志愿者和1名飞行员受试者在PPM暴露的"拉"阶段发生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G-LOC)结论在高性能载人离心机上初步建立推拉效应模拟方法,为后续的推拉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 徐艳李宝辉张立辉耿喜臣颜桂定金朝王红邓略王海霞马月欣卫晓阳
- 关键词:离心机加速度耐力
- ±Gx或±Gy与+Gz复合作用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受试者暴露于±Gx或±Gy与+Gz复合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复合加速度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和相关生理变化。方法分别测定6名受试者在单独+Gz作用,以及+2.5 Gx/+Gz、-1Gx/+Gz、+2 Gy/+Gz,-1 Gy/+Gz复合加速度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观察加速度耐力情况和相关生理变化。三轴向加速度增长率均为1 G/s,峰值作用时间10 s。加速度作用过程中,受试者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但呼气不用力,不收紧上身和腿部肌肉。结果 -1 Gy/+Gz、-1 Gx/+Gz的复合作用对基础+Gz耐力没有显著影响;+2 Gy/+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54±0.10)G(P<0.01);+2.5 Gx/+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63±0.31)G(P<0.01);心率、呼吸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Gy/+Gz暴露时会出现不对称的视力丧失,+2.5 Gx/+Gz作用时,受试者感觉眼球前凸、压迫眼睑,眼睛有充血感。结论在采用HP动作呼吸方式的条件下,-1 Gy/+Gz、-1 Gx/+Gz复合作用对基础+Gz耐力无显著影响,+2 Gy/+Gz、+2.5 Gx/Gz的复合作用能够增加+Gz耐力。
- 徐艳雍伟卫晓阳王全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吴三元王海霞林榕颜桂定耿喜臣
- 关键词:抗荷动作加速度耐力抗荷服
- 新抗荷动作对抗推拉效应研究
- 推拉机动飞行(PPM)可使+Gz耐力降低,由于现有抗荷装备不是针对推-拉效应设计的,开展对抗推拉效应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新的抗荷动作HP动作具有抗荷效果好、呼吸节律易于控制、疲劳程度低、易与抗荷正压呼吸结...
- 徐艳耿喜臣金朝王红颜桂定李立华李茜李毅峰李宝辉陆霞
- 关键词:抗荷服抗荷动作
- 文献传递
-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系统结合方法及防护性能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建立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法。方法实验对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进行了设计,观察6名受试者在HP动作与抗荷服装结合,PHP动作与抗荷供氧装备结合,6.5 G持续45 s抗荷性能,以及8 G持续15 s抗荷性能实验时+Gz耐力、心率(HR)、呼吸率(BR)、双下肢蹬力(Fleg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耐力分别达到(7.25±0.39)G,和(7.13±0.59)G;KH-X和DC-X的抗荷性能均为(2.04±0.10)G(P<0.01);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1.83±0.49)G和(1.92±0.56)G(P<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及供氧装备的耐力分别达到(7.13±0.21)G和(7.08±0.20)G;P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2.17±0.13)G和(2.17±0.20)G(P<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综合抗荷耐力,均达到6.5 G持续45 s及8 G持续15 s。各耐力终点时的HR,Flegs随G值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既充分发挥了装备的抗荷效果,又可以合理分配体力,既节省体力,又具有良好抗荷防护性能。
- 徐艳林榕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卫晓阳吴三元王海霞刘晓燕王全颜桂定耿喜臣
- 关键词:抗荷动作加速度耐力抗荷服
- HP动作对抗推拉效应的离心机训练方法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建立飞行员做HP动作对抗推拉效应(push-pull effect,PPE)的离心机训练方法. 方法 依据实际空战机动飞行中记录的推拉动作(push-pull maneuver,PPM)飞行参数,在载人离心机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HP动作对抗PPE训练.受试者为6名飞行员.训练分3日进行,第1日采用预编程模式,飞行员穿抗荷服训练HP动作,载荷为+Gz增长率和下降率均为3 G/s、峰值分别为3、5、6、7G各持续10 s的曲线.第2日采用预编程模式,载荷为一组-1Gz持续5 s与+Gz分别为3、5、6、7G各持续10 s,G值增长率为2 G/s,下降率为1 G/s的PPM曲线,飞行员在-1Gz时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呼吸,从-1Gz向+Gz开始转换时即做较用力的HP动作,并随着+Gz的增加逐渐加大用力程度.第3日采用闭环模式,进行+3、+5、+8 Gz各持续10 s的HP与PHP动作训练.记录飞行员的+Gz耐力、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breathing rate,BR)、双腿蹬力(muscular force of legs,F1egs)等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 第1日,6名飞行员采用HP动作,均完成了+7 Gz持续10 s离心机训练,其中1名飞行员因曾患椎间盘突出,退出后续训练.第2日,5名飞行员均完成了HP动作对抗PPE训练,通过了-1Gz持续5 s,至+3、+5、+6、+7 Gz持续10s的PPM训练.第3日,5名飞行员均完成了HP与PHP动作+8 Gz持续10 s训练.随+Gz值的增加,Flegs明显高于前一次+Gz暴露时(F=127.047~322.488,P<0.01),HR、BR均显著高于+1 Gz安静时(P<0.01).各+Gz暴露时的Flegs、HR、BR在3个训练日之间无显著差异;-1Gz暴露时的HR、BR均显著高于+1 Gz安静时(P<0.01).飞行员主诉HP动作对抗PPE的离心机训练明显提高了对抗PPE的能力和信心. 结论 采用本研究建立的HP动作对抗PPE的离心机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行员对抗PPE的能力.
- 徐艳耿喜臣李宝辉金朝吴三元王红卫晓阳张立辉邓略
- 关键词:加速度抗荷动作离心机训练
- 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抗荷生理训练是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可以使飞行员了解高过载对人体的影响,掌握抗荷装备的使用方法及抗荷动作(anti-G straining maneuver,AGSM),从而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能力,预防加速度暴露导致的视力改变和意识丧失,保障飞行安全.抗荷生理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AGSM训练、抗荷正压呼吸(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for G,PBG)训练和载人离心机训练[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给空军疗养院配备了“肌力协调训练器”和“地面加压呼吸训练器”用于AGSM和PBG训练,并制定了规范的训练方案,在飞行员疗养期间为其进行L-1、M-3等AGSM训练[2-3].自2009年起,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和部队航医室开始配发新型AGSM和PBG训练一体化设备“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4],飞行员在该设备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载人离心机上学习新的AGSM——HP动作[5-7].笔者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及其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进行抗荷生理训练的111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载人离心机训练结果,初步了解目前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
- 王全李洁王海霞汪东军吴三元张立辉王红李宝辉徐艳耿喜臣卫晓阳林榕李毅峰金朝
- 关键词:超重力加速度问卷调查抗荷训练飞行员
- 抗荷动作研究进展及其在g-loc防护中的必要性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 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抗荷动作与g-loc防护的研究资料,为制定抗荷动作的规范化训练程序、方法与标准提供参考和思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62篇. 资料综合主要对各种抗荷动作的发展及其特点、在c-loc防护中的必要性、防护生理机制、以及其应用效果和训练进行了论述. 结论 正确地实施抗荷动作是g-loc防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抗荷动作的形式虽有多种,其共同目的都是要提高心水平动脉血压,提升脑组织血流量.有些动作虽然实验室效果比较好,但却不利于飞行员的实际应用.经过分析比较,我们推荐飞行员采用hp与php动作,在我军战斗机飞行员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强调抗荷动作训练的重要性.亟需开展研究确定hp与php动作与抗荷装备结合使用的效果与方法,制定规范化的训练程序,确保飞行员能够在空中熟练实施高效的抗荷动作,实现对g-loc的有效防护.
- 徐艳张立辉马月欣耿喜臣
- 关键词:抗荷动作加速度身体耐力正压呼吸
- 男女受试者+Gz耐力差异的载人离心机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检测男、女受试者的基础及紧张+Gz耐力,分析和探讨+Gz耐力的性别差异.方法 6名女性和7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参加了本项研究.首先用微压表检测最大呼气压力,然后在载人离心机上完成基础+Gz耐力、使用抗荷装备并做PHP抗荷动作时的紧张+Gz耐力测试.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受试者的最大呼气压力为(26.6±5.4)kPa,显著大于女性受试者[(19.7±5.8)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P=0.047).女性受试者的基础耐力为(3.50±0.32)G,比男性受试者[(3.30±0.20)G]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P=0.835).女性受试者的紧张+Gz耐力为(6.00±0.55)G,显著小于男性受试者[(8.50±0.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0,P=0.000). 结论 男、女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差异不显著,但男性受试者的紧张+Gz耐力高于女性.呼吸肌力量小、抗荷服不合身及缺乏离心机试验经验等是影响女受试者G耐力的不利因素.
- 金朝李宝辉王全徐艳吴三元卫晓阳耿喜臣颜桂定马月欣
- 关键词:身体耐力加速度超重力性别因素
- 新型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离心机评价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新型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方法以9名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在离心机 +Gz增长率为3.0 G/s条件下完成5项试验。①分别测定KH-x抗荷服(KH-x)、DC-x高空代偿服 (DC-x)、FLH-x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FLH-x)配KT-x抗调器的抗荷性能;②分别测定受试者穿 KH-x、DC-x、FLH-x时抗荷正压呼吸的抗荷性能;③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G-x、FLH-x时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④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C-x、FLH-x时,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并做PHP动作,在 +6.5 G;的持续耐受时间;⑤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C-x、FLH-x时,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并做 PHP动作,在+9.0 G;的持续耐受时间。结果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FLH-x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与抗调器配套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2.11±0.44 G、2.25±0.40 G、2.11±0.55 G;抗荷正压呼吸(PBG)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2.13±0.58 G、2.04±0.09 G、2.10±0.14 G;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4.07±0.12 G、4.04±0.09 G、4.10±0.22 G;受试者采用本抗荷系统,并做PHP动作,均通过+6.5 Gz/45 s和+9.0 Gz/15 s。结论新型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明显提高,在作抗荷动作情况下可满足我国高性能战斗机性能要求。
- 耿喜臣陈立君颜桂定金朝李宝辉王红李毅峰徐艳
- 关键词:防护装置加速度正压呼吸
- 男女飞行学员抗荷耐力地面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 通过检测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使用经验公式估算+Gz耐力,对比分析男、女飞行学员之间的抗荷耐力差异,探讨使用抗缺氧能力检测仪进行抗荷耐力地面测试的方法. 方法 检测了32名女飞行学员和30名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双下肢蹬力,以及平静时和做HP、PHP动作时的收缩压;估算了受试者使用抗荷装备做抗荷动作时的+Gz耐力. 结果 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和双下肢蹬力均显著大于女飞行学员(t=4.852~6.762,P<0.01).男飞行学员做PHP动作时的+Gz耐力大于女飞行学员(t=2.226,P=0.034),但男、女飞行学员做HP动作时的G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 结论 ①女飞行学员的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素质不如男飞行学员.②与男飞行学员相比,女飞行学员心-眼距小,做HP抗荷动作时的收缩压低,这可能是男、女飞行学员穿抗荷服、做HP抗荷动作时G耐力相差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女飞行学员呼吸肌力量小,不适应抗荷正压呼吸,因此在使用抗荷正压呼吸并做PHP动作的耐力比男飞行学员低.③做抗荷动作时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待继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成功率和准确率.
- 金朝张立辉王海霞颜桂定耿喜臣邓略雷鸣春徐艳吴三元
- 关键词:身体耐力性别因素抗荷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