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铋剂四联方案联合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根除治疗中,铋剂四联方案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就诊经13C-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26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包含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试验组另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停药4~12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观察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根除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意向性(ITT)分析结果为80.6%(108/134)比68.4%(91/133)(χ^(2)=5.213,P=0.022),符合方案集(PP)分析结果为83.1%(108/130)比72.2%(91/126)(χ^(2)=4.356,P=0.03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2%(11/134)比18.8%(25/133),χ^(2)=6.415,P=0.011]。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10.49元;敏感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方案的有效率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对照组方案的有效率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成本次之;当意愿支付值为2500.00元时,联合益生菌组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为91.2%。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群中,相比单纯铋剂四联根除方案,联合益生菌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根除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确切、安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 张越溪邹小青吴作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益生菌
-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 孙天燕吴作艳张越溪张克宁高小毛刘杰
-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收治的7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7例患者的原发疾病:慢性胰腺炎5例,胰腺肿瘤1例,胰腺囊肿1例。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脾脏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其他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 张克宁孙天燕张越溪刘杰郑雯琦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胰腺炎胰腺肿瘤
- 胃镜下黏膜活检行幽门螺杆菌培养的耐药性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胃镜下黏膜活检培养得到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耐药性情况以及影响耐药率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3月820例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采集胃窦及胃体部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并对获得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820例黏膜标本中,700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5.4%(700/820)。总体耐药率方面,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9%(447/700)、54.4%(381/700)、50.1%(351/700)、18.0%(126/700)、7.3%(51/700)、3.7%(26/700)。多重耐药率方面,对全部6种抗生素敏感的菌株仅占9.9%(69/700),对单一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27.1%(190/700),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耐药率分别为29.6%(207/700)、24.3%(170/700)、7.4%(52/700)、1.6%(11/700)、0.1%(1/700)。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克拉霉素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耐药率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χ^2=11.619,P=0.001;OR=1.834,95%CI:1.366-2.424);甲硝唑耐药率在女性患者中明显高于男性患者(χ^2=5.674,P=0.017;OR=1.486,95%CI:1.176-1.82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中老年患者中明显高于青年患者(χ^2=6.731,P=0.035;OR=1.204,95%CI:1.076-1.385),在女性患者中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χ^2=6.693,P=0.010;OR=1.502,95%CI:1.181-1.786)。结论在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水平很高,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情况也很严重。
- 张越溪周丽雅宋志强张建中何利华丁钰白鹏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
- 8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80例65~93岁,平均(72.8±5.4)岁的AC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ACS有多种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占61%,非ST段抬高的ACS占65%,首发症状不典型者占27.5%。结论老年ACS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血管病变弥漫;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
- 张越溪田颖董蕾
-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 大肠早期癌内镜治疗35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探讨内镜治疗对早期大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进行内镜检查,切除结肠隆起性 病变,术后病理诊断高级别瘤变或腺癌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5例患者 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病变部位:回盲部3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2例, 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12例。病理:高级别瘤变22例,腺癌13例。 内镜治疗后7例患者行外科根治手术。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存活率达100% 。结论: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损伤小、安全、简便。
- 刘杰吴作艳孙天燕胡兆元张越溪
- 关键词:内镜治疗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 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 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 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vs 21.95%,P=0.044)。结论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胡兆元孙天燕吴作艳刘杰高小毛李迎光张越溪张克宁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 硝酸甘油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测量PWV大于1400cm/s的患者共779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14例)、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262例)、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255例)及伴有3个危险因素组(148例),给予硝酸甘油0.5mg含化后2min重新测定血压及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收缩压由(149±15)mmHg下降至(135±20)mmHg,脉压由(59±12)mmHg下降至(50±11)mmHg,PWV由(1688±378)cm/s下降至(1329±288)cm/s,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2.473、3.885,均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改善程度减小;单纯高血压组、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组PWV改善率分别为89.1%、74.3%、72.6%和44.0%。结论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与大动脉弹性明显相关,含硝酸甘油后由于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下降致大动脉僵硬度有所改善;高血压伴危险因素越多者血管弹性越差,且对硝酸甘油敏感性越差。
- 宁新惠向小平张新征周喆张越溪王文君卢娜
- 关键词:硝酸甘油高血压脉搏波速度
- 冠状动脉狭窄及病变支数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体重、尿酸、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CCU病区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根据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86例患者(男206例,女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组3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尿酸、CRP、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与上述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年龄、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分析显示,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年龄[(62±10)岁]和LDL-C[(3.0±0.7)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59±11)岁、(2.8±0.6)mmol/L,均P〈0.05]。年龄、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相关性(r=0.163、0.149,P〈0.05)。结论 年龄、LDL-C水平越高越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且年龄越大,LDL-C水平越高,越易发生3支或左主干病变。
- 宁新惠向小平芦娜张越溪王文君刘宇周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 老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梗死2例分析
- 2008年
- 张越溪宁新惠张新征向小平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