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芝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在诊断学教学中,将66名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3)实施PBL法教学,根据其教学特点确立PBL教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对照组(n=33)实施传统方法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工具采用"创新能力指数"(creative ability index,CAI)。结果⑴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例、创新能力评价各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实施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综合成绩得分分别为53.5±2.7分、35.0±2.7分、88.5±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11、6.617、8.837,P<0.01);⑶实施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学生CA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学生在不墨守成规、能发现事物与现象的逻辑联系、能独立思考问题、发言直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89、10.477、7.040、7.079,P<0.05)。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 李寒张桂芝封素娟于玲王世相
- 关键词:PBL教学法教学方法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4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有36例痊愈,4例死亡。4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中间综合征,继续多次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原有胃黏膜损伤而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可靠安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中毒后遗症,且安全性好。
- 王刘芬李寒张桂芝
-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重度中毒有机磷
- 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用药指导被引量:2
- 1999年
-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某些因素,如体内缺铁、营养不良、不规则用药、透析不充分等等,影响了药物疗效。本文通过对30例血透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合理有效的用药指导,使该药发挥了最佳疗效,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
- 张桂芝刘涤菲史建莉
-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用药指导血液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调查和护理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5月~2009年5月在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透析治疗的7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5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肉眼血尿,经诊断为膀胱癌9例,膀胱癌合并肾盂癌2例,黏膜病变患者3例,末做膀胱镜检查1例.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泌尿系肿瘤,膀胱癌发病率高.
- 张婉词张桂芝李寒
- 关键词:血液透析膀胱癌
- 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病变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调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1ysis,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皮肤病变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81例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皮肤体检;收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分析皮肤病变的患病率,病变类型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181例患者中161例(88.95%)存在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变,其中38例(23.60%)存在1种皮肤病变,52例(32.30%)有2种,40例(24.84%)有3种、26例(16.15%)有4种、5例(3.11%)有5种。②最常见是皮肤干燥(128/181,77.72%),其次是瘙痒(101/181,55.80%)、脱屑(73/181,40.33%)和色素沉着(70/181,38.67%.其他有皮肤苍白(6/181,3.31%)、瘀斑(4/181,2.21%)、指(趾)干性坏疽(3/181,1.66%)、足部溃疡(2/181,1.10%)、甲纵裂(1/181,0.55%)。③皮肤病变组患者的透析龄、超滤量、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皮肤病变组;而血红蛋白、血清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无皮肤病变组。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KT/V、血钙磷乘积、血甲状旁腺激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是MHD患者发生皮肤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皮肤病变的患病率高,以皮肤干燥症和皮肤瘙痒最常见。透析龄、KTN、血钙磷乘积、血甲状旁腺激素、Hs—CRP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是MHD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皮肤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世相李寒何焱玲张桂芝
- 关键词:皮肤表现肾功能衰竭肾透析
- 空针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的护理
- 2007年
-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强、风险性较大的特殊治疗。随着透析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护理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因此如何规范操作程序、降低透析风险是目前血液净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系统观察并比较空针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靳清李寒张桂芝张婉词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操作血液透析技术肾病患者
- 糖尿病肾病病人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病人的一般资料、贫血及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K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肾病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病人Kt/V、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透析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是透析不充分、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低下和并发症较多,其中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桂芝李寒陈凯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影响因素
- 164例次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透析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64例次(16例)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164例次)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单次超滤量超过干体重5%的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18例次(72.0%);单次超滤量〈5%的患者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46例次(28.0%);60岁以上的老年透析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93例次(56.7%),60岁以下的老年透析患者共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71例次(43.3%)。结论透析间期容量负荷增长过多及高龄是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控制容量负荷有可能减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 王刘芬李寒张桂芝
-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部位、程度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发生部位、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并调查其治疗情况.结果 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瘙痒部位依次为背部、下肢、胸部、上肢、头颈部;轻度、中度、重度瘙痒分别为22例(34.9%)、25例(39.6%)、16例(25.4%);合并皮肤感染5例.63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接受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经规律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症状缓解.单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3例瘙痒患者中有14例去皮肤科就诊,经局部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多为中、重度并可能发生皮肤感染.规律血液灌流和(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地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而单纯局部对症治疗无效.
- 范道杰张桂芝李寒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皮肤瘙痒
- 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6
- 2016年
- 临床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医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适应目前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当今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生存在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差等现象。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了解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并探索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兴趣的建立与培养;引导研究生从临床实践中产生科学问题,加强临床与科研相互转化;提高研究生查阅及阅读文献的能力,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加强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等都是有效可行的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方法。
- 李寒张桂芝张敬丽封素娟王世相
- 关键词:临床教学